蒲公英门户
蒲公英门户
登录 / 注册

成立仅6年,这家药企将被68亿收购

2025-07-17 16:53 发布者:论坛蒲友 来源:赛柏蓝

一次收购,花掉中国生物制药一年的净利润。


01

斥资近9.5亿美元进行收购

核心价值何在


7月15日晚间,中国生物制药宣布以近9.5亿美元(按当前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68.2亿元)全资收购礼新医药,这一重磅交易迅速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640.png


根据交易方案,收购完成后礼新医药将成为中国生物制药的全资子公司,其核心研发与管理团队将整体保留,同时,礼新医药在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平台及相关管线资产将被纳入中国生物制药体系。


2024年,中国生物制药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达34.6亿元,同比增长33.5%。5亿美元(剔除礼新持有的4.5亿美元现金及银行存款后;按当前汇率计算,约为人民币35.9亿元的实际支付额已经超过其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


但目前来看,市场对此次收购的积极反应显著。截至7月16日收盘,中国生物制药报6.44港元/股,当日涨幅达1.1%。


640.png


中国生物制药愿意花费如此高价收购,自然与礼新医药的核心价值密不可分。


首先是礼新医药核心的三大技术平台——LM-Abs™抗体发现平台、LM-ADC™下一代ADC技术平台、LM-TCE™双抗技术平台,覆盖了当前全球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前沿方向,可以帮助中国生物制药补充肿瘤免疫和ADC药物布局。


此外,礼新医药拥有8项临床阶段项目和近20个临床前项目,覆盖胃癌、骨髓瘤、胰腺癌等高发癌种,中国生物制药可以由此快速获取高潜力临床资产。如针对Claudin 18.2阳性胃癌的ADC药物LM-302已启动全球III期临床试验等,这些后期项目可显著缩短中国生物制药的研发周期。


与此同时,礼新医药丰富的国际化经验与中国生物制药的“创新+出海”的双轮驱动战略高度契合。成立仅6年的礼新医药,早已凭借两笔里程碑式合作奠定行业地位——2023年以6亿美元将LM-305授权给阿斯利康,2024年以32.88亿美元将LM-299授权给默沙东,两笔交易总价值近300亿元。如果中国生物制药顺利嫁接其全球化BD网络,则有望加速自有管线的海外授权。


在创新药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常态下,礼新医药的管线已进入价值兑现期——其LM-108(CCR8单抗)、LM-302等核心项目凭借临床潜力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程序,可享受优先审评与试验加速通道,显著缩短上市周期;叠加核心研发团队的整体并入,中国生物制药通过此次并购获得的研发效率,将远高于自主开发的常规路径。


从业绩看,礼新医药已经度过了“纯烧钱”阶段。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礼新医药的营收分别为1.78亿元、21.6万元和42.18亿元,除税后净利润分别为-2.31亿元、-4.68亿元和16.85亿元。


而在此次大手笔收购前,中国生物制药已经先行试水。2024年,中国生物制药以1.42亿元战略投资礼新(占股4.91%),并就LM-108等管线达成合作。先试水后并购,让中国生物制药更加明确了自身需求与收购的价值回报。


02

Biotech与Big Pharma发展路径

合作下一步?


凭借全球领先的ADC和双抗技术平台,礼新医药在六年内通过两次高额授权交易及最终被收购的路径,印证了聚焦难成药靶点、避开HER2、PD-1等红海竞争、转向未被满足临床需求的突围逻辑。


这种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策略,也是不少Biotech在资本与市场夹缝中实现价值跃迁的关键。


这一发展已经得到验证。国投证券对69家A股、港股Biotech企业2018年至2024的业绩分析显示,国内Biotech已逐步走出 “纯研发烧钱” 阶段,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研报指出,按照从2021年起每年减亏100+亿元的趋势推算,预计国内Biotech企业合计归母净利润有望于2026年扭亏。2024年69家A股、港股Biotech创新药公司总体归母净利润为-193.6亿元,相对2023年的-325.8亿元实现大幅减亏,且延续了从2021年起每年减亏100+亿元的趋势。这一变化主要由三方面因素驱动,一是随商业化进入正轨带动总体营收的上升,二是研发投入端费用增长放缓,三是部分公司海外授权收入激增。


其认为,总体来看目前国内Biotech创新药公司商业化已逐渐进入正轨,亏损开始收窄。


当前,不少Biotech与Big Pharma正在形成 “技术+资源” 协同发展的关系。Biotech需借助Big Pharma的临床、生产和销售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而Big Pharma通过并购快速补充创新管线。


目前来看,并购补充+内生深化的模式已经成为药企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创新药研发高成本、长周期、低成功率的特性正在加速推进Big Pharma通过并购实现效率优化。


中国生物制药的发展即在践行这一逻辑,其曾预计今年的创新产品收入占比突破50%,未来三年计划每年上市至少5款创新产品,到2027年创新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到60%。

 

随着后续双方整合进入新阶段,中国生物制药与礼新医药在技术平台如何融合、国际化与商业化如何协同发展将是关键。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7lffjNfDRcoI_pmePE0VRA)

 赞(1)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23 01:48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