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门户
蒲公英门户
登录 / 注册

永泰生物高层动荡始末

2025-07-08 16:24 发布者:论坛蒲友 来源:深蓝观

2025年6月25日,在港上市的biotech公司永泰生物的董事会就进一个月前的创始人兼CEO王歈离职事件做了回应。称“除王歈外,全体董事一致认定其指控毫无根据。”并进一步指出,王歈被免职是因其在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存在重大问题,损害了公司利益。


近一个月前,5月30日,永泰生物发布公告称,CEO王歈已经辞去相关职务,6月25日生效。


王歈是永泰生物的创始人,她90年代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随后到美国医学界工作,回国后到北京肿瘤医院担任癌症生物治疗与诊断中心副主任。在2006年创立了永泰生物。


在5月底公告中,永泰生物表示,王歈辞任原因,是因为与董事会有分歧。


公司透露了CEO与董事会分歧的具体内容:王歈指控董事会于2025年4月28日审议通过的内控管理权限规定,严重违反她与公司签订的劳务合同。她表示某董事长期旅居海外,无法有效履责却干预公司营运;某两位董事因股东易主已不能代表公司任何股东利益,但仍占据董事会席位,此举已严重违反公司治理准则;及董事会治理失能与公司愿景背离。


据相关人士透露,自5月底公布王歈离职后,她已彻底离开一手创办了近20年的公司,和公司的所有人士都断了联系。“过去近20年,王歈主导公司从研发到产品化的战略方向,公司的管理团队一直比较稳定。”创始人和董事会关系闹僵并离职,在员工的意料之外。


被前CEO指控的“长期旅居海外的董事长”是谭铮,据悉是董事会的实际把控人。销售出身的谭铮,2015年加入永泰生物,自2018年加入永泰生物董事会,2019年起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执行董事,现为公司核心控股人之一,持股比例约19.08%。谭铮在业内以资本运作闻名,他还是2025年1月8日港股上市的数字疗法公司脑动极光的董事会主席及控股股东。


在永泰生物的员工看来,biotech公司早期,产品研发和上市最为重要,王歈只抓研发生产业务,“研发出身的她,几乎完全不管其它的事情,董事会完全交给谭铮”。谭铮虽没有产业的相关研究经验,但“很懂销售和资本市场”,两人合作多年,“感觉比较互补,早期相处也比较融洽”。


但在不少二级市场投资者眼中,资本市场上的永泰生物声誉并不算好。主要因其在2022年1月首批限售股解禁前股价持续拉高,从2021年12月初的约5.5港元一路上涨至解禁前的高点约9.4港元,涨幅超过70%,但在解禁当日(2022年1月13日)股价暴跌逾33%,次日继续下跌,短短两天从高点回落近45%。市场形成“拉高出货、散户接盘”的负面印象,导致公司在二级市场长期被贴上“炒作股”的标签,流动性和估值均持续低迷。


永泰生物公司较2020年在港上市时股价已经跌去3/4,主要原因在于管线进度缓慢、常年亏损、且网传股东之间存在复杂关系。


然而,和大多数人猜测相悖的是:公司CEO最终出走并不是因为以上不利因素。据相关人士透露,他们不理解的是,催化公司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何是在“苦等多年终于到来的利好消息”前夕。


据悉,永泰生物的现金流现在由董事长谭铮借款维持。一位相关人士对王歈离开一手创办的永泰生物表示惋惜,之前董事长和CEO看不出有什么矛盾,“之前在永泰生物的治理上,程序履行的不好,当经营困难后才引起重视。但没想到王歈会这么离开。”




-01-

裂痕从何而来?


永泰成立近20年后,王歈主抓的产品进度终于有所突破。


2025年3月31日,公司发布公告,CDE已经正式受理公司核心候选药物EAL的附条件上市许可申请。该药很有可能在今年经批复后上市。EAL是一款自体细胞治疗产品,主要活性成分为CD3+CD8+杀伤性T细胞。这也是中国首款针对实体瘤的CIK(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疗法。


虽然公司的收获期马上到来,但公司的帐面现金流却面临严重问题。


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底,永泰生物账上现金约4700万元,负债率超过102%,显示现金紧张迹;2024年半年研发支出1.54亿元,研发投入已大幅超过融资能力。


此外,有一笔尚未偿还的本金为3亿人民币的可转债。这意味着,永泰生物极有可能在2025年上半年面临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据相关人士透露,早在2025年上旬,公司现金流危机已引起管理层重视,时任公司CEO王歈一度寻求约亿元的银行贷款,需要她个人房产抵押及连带责任。


如果公司的未来是破产清算,此时的困境是烫手山芋;如果是胜利前夜,困境也会成为一些资本方介入的好时机。


“王歈和谭铮的矛盾,应该是在今年产生的。”一位前员工表示。


双方相安无事了十几年之后,裂痕逐渐产生:当公司处于发展缓慢的停滞期时,而且经营无重大风险时,谁来负责公司管理和项目执行并不是一个太重要的问题;而当利益的果实开始清晰可见,“谁该说了算”的问题马上引发了各方争端。


2025年上旬,围绕融资方式,双方开始有了不同的意见。据悉,董事会支持的原有的某些股东有增资的考虑,但计划以非实名方式入股。管理层意见认为以“非实名会对公司造成重大隐患”,认为本来永泰生物在二级市场上口碑即不佳,非实名入股增加了短线炒作的隐患,有可能导致“永泰生物在二级市场上口碑持续跌落”。


一位美国投资人表示,2025年第二季度,永泰生物管理层人员曾飞到美国寻找机构投资,所获得的一笔欧洲基金的2.5亿港元的融资计划被永泰生物董事会否决。


据悉,董事会一些意见认为,他们“不信任王歈等管理层在技术之外的融资能力,对她找的融资觉得‘不靠谱’”。


一方面,公司马上面临现金流断流危机,另一方面,双方对融资方式难以达成一致,矛盾爆发是迟早的事情。


2025年4月28日,永泰生物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一份内控管理权限规定,这也是公告上显示的王歈指责“违反劳务合同”的文件。永泰董事会据此回应,“董事会表示该规定为提升内部治理所设,主要针对费用报销审批等流程,并未剥夺CEO管理权 。” 


这份《授权限定细则》显示,永泰生物董事会对公司运营权进行了严格收紧,尤其针对CEO的权限作出详细限制。细则要求新设子公司、超预算支出、融资与投资决策、资产处置、大额合同签署、人事任免与调薪、以及高管报销等关键事项,均需董事会批准或由董事长与CEO共同决策。财务方面还特别设立董事会代表进行流程监督,并赋予其流程中止权。


一位了解此《细则》出炉的人士表示,“这份文件并非针对王歈,只是对公司管理进行规范治理而已。”在他看来,董事会的成员对王歈近20年的“敬业、技术能力以及完全无私心”这些品质是认同的,只是“没想到她对这份文件反应这么大。”


但这份保障治理规范的文件,细则上对CEO的经营自主权设置了重重关卡。据悉,这份文件直接激怒了王歈,她终止了个人在进行的房产抵押和个人连带责任的银行贷款事宜,并向董事会提出辞职。




-02-

股权上的隐患



2020年7月,永泰生物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当时,公司的亏损额度在1.09亿元左右,核心管线EAL尚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但由于有相似类型的公司金斯瑞成功上市的案例做参考,公司还是选择冲击IPO。


有“细胞治疗”的光环加身,永泰生物在上市当日表现不俗。上市首日,永泰生物开报13.4港元/股,当日股价涨幅24.55%,总市值68.50亿港元。期间虽有起伏,但股价直到2021年12月31日还保持在16.8港元/股的高区间内。


但从2022年开始,永泰的股市表现画风突变。当年开年,在没有任何变更信息的情况下,公司股价骤然跌去近一半。董事会在当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永泰生物因而也在股民心中留下了“老千股”的负面印象。


尽管公司一直声称无辜,但一些迹象表明:此事是股东抛售套现所致。此前,为维持市场信心,公司股东集体做出禁售承诺,规限日期为2022年1月10日。然而,就在承诺期到期的第二天,暴跌事件出现。其中关联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根据已披露信息,1月11日当日公司股东张军政及其配偶王敏慧减持700万股,四天后又抛售146万股。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其所持股本比例从8.72%下降至8.49%。


从这一节点开始,永泰生物的股价再也没有抬起头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股民已经产生了一种被玩弄的感觉。不少散户复盘后发现,永泰股价在2021年6月达到20.2港元/股的高点后,重要股东开始大幅减持。


公开资料显示,原股权占比5.96%的股东张蓓妮于2021年7月23日减持1801.04万股。同样在7月,华润医药进场,并以15.54港元/股的高价认购了包括张蓓妮、Yue Cheng International Capital、Hualida Development、任小娟等方的股权,总价8亿港元,占总股本的10%。


而在此期间,公司其它股东(包括管理层股东)受上述禁售承诺的约束,由此引发了“被双标”的不平衡感。其它股东猜测,这些“高抛的股东”可能和董事会某成员有关联,但这种猜测难有实质的证据。


按照常见的剧情走向,公司在套现和洗筹之后,不出意外地等来了“逆向投资者”。2022年10月,在永泰生物已经被打入港股冷宫近一年后,天士力香港公司以3亿元认购永泰生物股权,认购价格仅为4.9港元/股,也就是一年前的1/3。


值得注意的是,天士力香港公司本身就是永泰生物的基石投资者,曾经以1000万美元认购永泰生物的首次公开发行股份。2022年认购后,天士力所占股比达到了18.87%,并成为永泰生物3亿人民币CB的债权人,合计成为永泰生物的最大股东。


但是,在2024年,变故再一次发生:8月,天士力将控股权转让给华润三九,由此成为“华润系”一员。在继承了天士力的股权后,华润集团所占永泰生物股权比例达到了28.87%。


如今,永泰生物核心产品即将迎来商业化,眼见当年低价“捡漏”的股票马上迎来一波大涨。一位相关人士推测,一些股东想增持,却不愿意以真实身份重新回到公司股东的行列中。


但这一意图,很可能引发了以原CEO王歈为代表的高管的不满。“可能管理层认为,只有实名持股,才能把个人和公司更紧地绑定。”


当年,公司部分股东已经在一系列高抛低吸后成为操盘赢家,但公司声誉却因此跌至谷底。如今,新一波利好还没到来,不由得让人担心,当年的闹剧也许会重演。




-03-

公司治理结构难题:充满疑惑的未来


永泰生物内部发生的纠纷,暴露出公司长期缺乏一个统筹大局的角色,因此在利益分配和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引发混乱。


从公司层面来看,一些问题始终是房间里的大象,没有得到及时整改和治理:首当其冲的,便是股权结构的高度集中。


公司董事长的股权实际权益只占总股本的7.46%,但其协议订阅方权益却占到了27.61%。后者的定义是:股东通过与其他股东签署协议,在不拥有股权的情况下影响对方的投票或处理方式。这意味着公司董事长处于“轻资产高控制”的状态中,其个人所承担的经营风险和决策事务的权力之间,存在不对等关系。


一般而言,协议权益超过实际权益一倍以上,就会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


除了股权结构外,公司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资金链。作为一家还未商业化的biotech,永泰生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1.87亿元。


由于二级市场的低迷,加之投资活动的停滞,公司一直没有新钱流入。但创新药研发不可避免的高投入、细胞治疗产品生产对场地的高要求,导致永泰生物的资金长期处于较为紧张的情况。在重大利好的情况下,反倒矛盾凸显。“管理层寻找的欧洲主权基金入局被否决,董事会支持的原有股东匿名增持也难以推进,双方在融资方面的冲突已经白热化了。”一位人士表示。


和股权结构与现金流等显性问题相比,永泰生物的管线问题更为隐性。


尽管其核心管线EAL即将上市,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永泰在细胞扩增技术上是国内顶级水平,但EAL所使用的非基因修饰细胞免疫疗法和如今的CAR-T相比,分属于实体瘤治疗和血液病治疗市场。


其技术原理,在于自体外周血中的T细胞经活化、扩增后回输给患者,由于不需要基因改造,也不使用病毒载体,所以相对来说更加安全、简单,成本也更低;但相对应,它的疗效强度虽难以超越CAR-T,但其适应症为实体瘤,患者数量远高于CAR-T细胞。


可以说,虽然EAL在临床上能满足一些实体瘤未被满足需求,但作为自体细胞治疗,其个体化生产的产能是否能满足目前这个市场有待观察。在国内,这是同类型第一款上市产品,因此在未来需要更大规模临床和监管路径配套,必须要坚持投入才能看到产出。


从以上这些角度来看,永泰这家公司的问题,并不是从这次CEO辞职风波才开始的,也不会随着其药品成功上市而了结。



-04-

对错与输赢


在一些投资界人士看来,永泰生物创始人的离职,在现在的资本市场环境中不罕见。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创始人只关注产品研发和上市,不关注董事会情况,也不关注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那么在产品上市后,这个角色用处就不大了。尤其是对董事会没有控制权,当有矛盾时,出局是必然的事情。”


但即便如此,创始人出局,也不是董事会所有成员都愿意看到的。“即便现在公司的治理比之前更规范,但创始人兼CEO出走,也是很可惜的。”一位永泰股东表示。而就永泰生物而言,灵魂人物的出局会导致企业走向何方,值得持续关注。


即使如今的资本环境正在逐渐将合作关系扭转为竞争关系,身在局中的人们必须清楚:只有“抢蛋糕”的人越来越少,“做蛋糕”的人越来越多,未来的双赢结局才有可能真正出现。


发生在永泰身上的内讧并不是单一事件。在如今的biotech行业,越来越多的高管与股东纠纷被搬到了舆论场和法庭上。数年前,当biotech在一种泛滥的乐观主义基调中蓬勃前行时,管理者们尚能保持利益一致的步调;而如今,在一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不确定性氛围中,选择为眼前仅剩的一点确定利益而开战,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p2YXvjXQ6QcvRcjpl7e66A)

 赞(2)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22 21:14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