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药品销售最新数据!规模下降、处方外流...
米内网统计的2024年全国药品销售数据出炉,现分析如下。
01 规模:下降
2024年,药品在全国终端销售18638亿元,较上年减少227亿元,同比下降1.2%,是历史上第二次下降。影响药品销售增长的因素较2023年主要增加了价格治理和反腐深入等。2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披露,2024年1-11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职务犯罪2727人,同比上升1.6倍。其中医疗领域职务犯罪涉及1800余人。
2001年,药品在全国终端的销售不足2000亿(1782亿元),8年后首次突破5000亿(2009年销售5706亿元),再4年后突破万亿(2013年销售10984亿元),又经4年突破1.5万亿(2017年销售16118亿元),2年后达到集采和疫情前峰值近1.8万亿(2019年销售17955亿元)。
因集采全面落地执行和新冠疫情爆发,2020年药品销售出现历史上首次下降,骤降8.5%,同比减少1518亿元。2020年后连续三年恢复性增长,2022年已恢复到疫前峰值。2023年同比增长5.2%,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8万亿元,达到18865亿元。
药品销售规模增长最快的是2011年,同比增长19.9%,其后逐年下降,这与全国经济开始进入低速增时代长较一致。直到2015年,药品销售增速还在10%以上(11%),2015年以后,增速从未再超过10%。
2015年(辅助用药概念兴起)和2020年(国采全面落地执行叠加新冠疫情爆发)是我国药品终端销售规模下降的两个重要转折点。(详见下图)
02 处方外流
一、公立医院
2024年,公立医院药品销售占比59.8%,首次跌破60%,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2014年以前,公立医院药品销售占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14年达历史高峰值69%,2014年以后,占比逐年下降。2014年是医院占比由升转降的拐点。
尽管国家级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到2019年7月才出台,但辅助用药概念早在2015年就已兴起,以中药注射剂和动物提取物为首的大品种销售就开始受创,因多是注射剂,且又主要在医院销售,所以,医药销售占比2014年后开始下降,由2014年的69%下降到2019年的66.6%,5年下降了2.4个百分点。
十九大要求医院要全面取消以药养医,药品在医院要平价销售(零差率),医院控制处方外流的动力大幅降低。药品在医院的销售占比开启第二阶段更加快速的下降。2018年开标的国家集采,到2019年开始陆续落地,2020年全面执行。集采叠加双通道、药店纳入门诊统筹、DTP药房销售高值创新药、新冠疫情导致医院停诊和网上购药潮涌现等系列影响,处方外流提速,公立医院占比加快下降。2024年,药品在公立医院的销售占比(59.8%)较5年前(2019年占比66.6%)下降了6.8个百分点,较10年前(2014年占比69%)下降了9.2个百分点。
二、基层医疗机构
2024年,药品在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的销售额占了终端销售总额的近1/10(9.4%),与2023年持平,较10年前(2014年占比8.3%)增长了1.1个百分点,较5年前(2019年占比10%)不增反降了0.6个百分点。药品在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的销售占比变化不大,尽管药品在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的销售有所增长,但难以抵消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因大量人口流失造成的销售下滑。
三、零售药店
2024年,药品在零售药店的销售额占了终端销售总额的近1/3(30.8%),较上年又增长1.5个百分点,较5年前(2019年占比23.4%)增加7.4个百分点,较10年前(2014年占比22.7%)增加了8.1个百分点。
处方外流乃大势所趋。(详见下图)
03 增速:医院降幅大
2024年,六大市场药品销售升降各半。院外市场(零售药店)都实现了正向增长,除社区卫生中心/站外的所有医院市场均下降,可见,处方明显外流,价格治理和反腐对医院影响巨大。
现将六大市场药品销售增速由大到小排序并进行分析如下:
一、网上药店
在所有六大市场中,销售增长最快的是网上药店,2024年销售758亿元,占全国终端销售总额的1/25,较上年增长近百亿(95亿元),增长了14.4%。较疫情前2019年(138亿元)增长了620亿元,5年增长了4.5倍,新冠疫情促成了网上售药的井喷,今后数年仍将领涨。
二、实体药店
实体药店增速仅次于网上药店,销售4981亿元,占1/4强(26.7%),较上年增加111亿元,增长了2.3%。
尽管面对个账改革、价格治理等诸多挑战,但难以抵消处方外流这一大势带来的增量。尽管“关店潮”涌现,但并不代表药店整体行业不增长,那是因药店数量确实增长太快了。2023年底,全国药店66.7万家,较集采之初的2018年增加了17.8万家,5年增长了36%,且还在继续增长,有人估计现在已超过70万家。
不过,单体药店和小型连锁的合规能力有待加强。
三、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
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增速居第三位,销售893亿元,占了近1/20(4.8%),较上年增加14亿元,增长了1.5%。也是所有医院市场中,唯一实现了正向增长的。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农村流向城市,增加了对城市社区基层医疗的需求。2024年,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37177家,较2014年增加了2939家,10年增长了8.6%。同期,乡镇卫生院减少3149家,10年下降了8.5%。
四、城市公立医院
2024年,城市公立医院销售8475亿元,占比已降到一半以下(45.5%),较2023年减少216亿元,下降了2.5%。
城市公立医院是集采、反腐、DRG/DIP等新政实施的首发地和主阵地,销售自然首先受到冲击。但取消进药数量限制、推动商业保险创新药支付等鼓励创新药使用的新政,也将成为城市公立医院新的增长点。
五、乡镇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销售下降更甚,2024年销售854亿元,占了近1/20(4.6%),较2023年减少44亿元,下降了4.9%,降幅是城市公立医院的近2倍。
六、县级公立医院
销售降幅最大的是县级公立医院,2024年销售2676亿元,占了1/7(14.4%),较2023年减少187亿元,下降了6.5%。尽管县级公立医院数量变化不大,但毕竟地处农村,也同样受农村人口数量减少的影响。我国的城镇化率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逐年提升,我国乡村常住人口2023年减少了1404万人,2024年减少了1222万人。同时,集采“三进”也将集采影响传递到了基层医疗机构。
2025年国家卫健委工作会议提出“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均衡发展”、“以紧密型医联体为抓手推进县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县级乃至乡镇卫生院都不缺发展机会,通过提质可以增量。(详见下图)
2025年,集采三进、价格治理、医药反腐继续深入,“推动DRG/DIP2.0版分组方案高水平落地”,药品在医院的销售仍面临重大挑战。
药店同样受到价格治理等政策的影响,但在处方外流的大背景下,院外市场仍将继续增长,尤其是网上销售。
截至目前,国采已开启了8个年头,进行了10批,仿制药企业已逐渐“适应”,更不乏找到对策者,或调整品种结构、调整渠道,或原料制剂一体化力求规模效应,或转型创新、大健康、医美等等。
新药的销售主要卡在支付上。2024年出台的系列全链条支持创新政策,尝试在基本医保之外开辟财政、专项基金、公益慈善、企业共担风险和商业保险等新的支付方式,即将出台丙类药品目录将促进商业保险为创新药买单落地执行,创新药的销售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注:米内网关于销售终端的定义。
一、城市公立医院: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公立医院
二、县级公立医院:县(县级市)的公立医院
三、实体药店:所有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实体药店
四、网上药店:原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许可证及放开审批后备案的网上药店
五、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政府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六、乡镇卫生院: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不含村卫生室和私人诊所)
上述六大销售终端均不包括“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PpKWb0FVHUGJFf6DwCFV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