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蒲公英 于 2018-2-27 06:16 编辑
2月26日,国家药典委员会通告:发布“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及“1107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意味着所有中药饮片,都要进行微生物的限度控制,早在去年夏天,就有传言:2020药典要增加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控制,微生物组和中药组进行过激烈的争吵,没想到,还真的这么干了。根据以往经验,征求意见多为正式颁布前的公示,2020版药典中药饮片增加微生物限度检查应该板上钉钉,各中药企业,提早准备吧!
对于中药饮片,我是外行,故不敢妄加评论“中药饮片增加微生物限度检查”对于患者的意义在哪里?如果这不是一个玩笑,我觉得这对中医药本来就已经很恶劣的生存环境是雪上加霜,对于整个行业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我反对,而且想号召全国的中药企业一起反对!
1、中药饮片为何要检验沙门菌?
所有中药饮片,必须要检测沙门菌,沙门菌多来自于动物的粪便中,主要通过水和食物传播,作为植物来源的中药饮片,控制沙门菌的意义在哪里?难道担心小动物和鸟类的粪便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污染?
中药材来自农民种植,田间地头,让农民控制动物和鸟类的粪便,有点儿难为人。而且在GMP附录中药制剂也有明确规定:处理后的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不得露天干燥.....储存养护过程要防止任何动物带入仓储区造成污染,难道因为对于企业执行GMP不放心就无限的增加检验项目?作为消费者,如果对于药品生产过程不放心怎么办?是不是在吃药之前也要检验合格才可以吃?
换个角度,就算中药饮片含有“沙门菌”,经过煎煮之后,沙门菌还能存活?对直接服用类的饮片,检验沙门菌还可以说得过去,对煎煮的中药饮片,检验沙门菌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2、检验不合格怎么办?
不知药典委的专家是否有过调研统计:此标准出台,会有多少中药饮片因为微生物限度检查而不合格。是否也有想过,一旦不合格,让中药企业如何处理?拉着几十吨几十车的中药饮片寻找地方去二次灭菌?或者全部退货?或者全部销毁?想象一下,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业景象?
事实上,没有企业会这么做,企业能做的,只能是检验记录“造假”,虽然这么做不对,也说不出口,但,这一定是事实!企业建文件、修标准、增加检验成本.....换来的是无意义的检验结果,被逼无奈继续造假,中药行业本来造假就已经很严重,此举实施,必将带来更新一轮的造假,也会让监管人员更加左右为难。
有意义的,成本再高,标准再严,也要做!无意义的,为了标准而标准,为了课题而课题,为了任务而任务,做了又有何实际意义呢?对于企业,带来更多的则是无意义的成本和检验浪费,恳请专家三思而行啊!
3、微生物到底有多可怕?
我们很怕微生物,因为怕,所以在中药饮片不得检出!反向思维换换思路,先别说不得检出“沙门菌”,先讨论讨论:就算中药饮片(煎煮饮片)有点儿沙门菌,又能怎么样?又能有什么影响?又能对患者的安全带来什么危害?我们一直都想跟美国接轨,但据我了解,中药饮片进口北美,都是当作“农产品”进入的,难道,因为我们叫“中药”,就要完全学习效仿“西药”吗?
任何决定,都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中药饮片增加微生物也如此,反对者:利用2个月的公示期去提提意见吧,毕竟这是关系到所有中药企业的大事。反正我反对,而且,我觉得应该号召更多的中药企业共同反对!
当然,我的观点很多也不对,知道吐槽是没用的,毕竟这是报CFDA批准的课题,对于课题组,这是一个成果,争夺工作业绩的环境,很少有人会否定自己。如果没有考虑清楚,也不会轻易草率的进行公示,所以,2020版药典增加中药饮片微生物的检测应该是没有悬念的。
中药企业,挺难的,而且越来越难,中药工艺变更指导原则、经典名方、饮片微生物限度......坑,越来越多,前有各种政策新规,后有各种飞行检查,可以折腾的空间已经不多了,能活下来就已经不易了,且行且珍惜吧!
文末,认真投个票呗,中药饮片增加微生物限度检查,是否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