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3290|回复: 150
收起左侧

[生产运营] 我做质量经理那几年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16-8-5 09: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蒲公英 于 2016-8-5 10:44 编辑

本文是在蒲公英药企高管联盟微信群周末做的主题分享,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转载请注明来源

    各位领导好,今天是我做主题分享,这个分享题目我是经过思考的,其实我的专业强项和背景是在制药工程、自动化等方面,所以在质量管理方面,我是外行,专业背景不对,理论水平不够,工作经历不足,实践经验不多。但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我觉得做质量经理那几年,对我的个人成长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因为让我思考问题的方式有所提高,从过去点对点、面对面到有了整体系统概念的高度,咱们这个群都是企业的高管,我聊一聊作为中层管理人员的真实感受,或许对各位领导在用人管理方面有一些帮助。

    2009年,质量受权人制度颁布,2010版GMP也开始了各种讨论稿,在那个时候,我被推上了质量经理的位置。说句实话,在这之前的七八年工作,我连98版GMP都没有仔细看过,总觉得那是质量人员的事情,我一个做工程、搞设备的有啥好看的?所以,不是不懂,是,真不懂。
不懂,有不懂的好处,因为不懂,所以看的比较仔细,也问的比较多,那时候,GMP真是逐条看,逐条理解。学习条款,学习QA的工作范围和职责。下面,我分享几点我在做QA经理那三年的心得体会:

一、关于职责

    QA的职责到底是做什么?不少企业把QA当保姆、当警察、当城管。。。(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把自己当警察,如果生产人员真的认为你是警察,那都是QA高手),生产人员操作,需要QA复核;工艺参数、需要QA复核;洗设备干不干净,需要QA复核。。。出问题了,生产有责任,QA也承担一半责任。感觉QA好难做,被赋予了那么多的职责,尤其现场QA,那么多环节需要复核,复核不过来,索性就不复核,流于签字形式。我们制药人,总在讲: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既然是生产出来的,那与QA什么关系呢?

    GMP一定强调一次性把事情做对,生产有成本,质量一样有成本。比如清场不合格,虽然你可以重新清场,但重新清场的过程,浪费了能源、浪费了人工、浪费了时间。。。这些都叫做质量成本。

    再说复核,很多都要QA复核,甚至压片过程测个硬度、制丸过程测个丸子重量,都要QA复核,你为什么要QA复核?你自己不该做对嘛?QA就一定要比你强吗?
所以,做为QA,我觉得不是复核,甚至我认为车间现场可以取消QA,本来你就应该把事情做对。QA应该建立一个公司质量控制流程体系,消除管理过程的真空,制定规则,在这个体系下,保证体系有效的运行,而不仅仅是复核。至于哪些该复核哪些不该复核,QA可以根据自己的评估去决定。
二、关于偏差

    我是2008年第一次接触偏差的概念,偏差的推行管理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家都不愿意报偏差,生怕报了偏差就是一种错误。第二阶段:什么都报偏差,阀门不灵、垫片漏水。。。这些小事也都报偏差;第三阶段:偏差报了,调查了,结果有头无尾,偏差不关闭,临近检查开始补了又补;第四阶段:选择性报偏差,为什么要选择性呢?其实主要怕检查过程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的确存在有些审核员小题大做的情况。

    偏差和变更,是质量管理的左膀右臂,偏差的记录、分类、总结其实是为你下一阶段的工作决策用的。比如:今年因为设备中断导致生产暂停的偏差重复发生了几次,说明什么?这个设备该维修了、更换了,因为他传递了一种风险的信号。所以,没有偏差是最大的偏差,好多企业隐藏、选择性记录,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当然,有些你如果觉得实在不好解释,解释过程会带来很多麻烦,隐藏隐藏也没问题),作为审核员,不是咨询师,尽量不要告诉企业该怎么做或者不该怎么做?怎么做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您只需要告诉企业风险在哪里就可以。只要做事,就一定会犯错误,只要做的多,错误就一定更多。错了就改,改了再错,错了再改。。。反反复复,不就是持续改进吗,所以对待偏差真的不用太在意。

很多时候,不少人都把偏差当成QA的事情,QA哪里懂那么多啊,对QA不公平,当然,如果QA什么都懂,那是最理想的。

偏差、变更、CAPA。。等,都有一个共同等特点,就是都传递了一个风险信号,无非就是发现问题、评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问题的过程,只是一个管理工具,仅此而已。
三、关于专业

我是包工头出身,甚至连包工头都算不上,质量意识一直较差,做质量经理那几年,跟生产、设备、技术等没少PK,敢于PK的原因,是我对生产、设备等方面等专业技术还相对较好。我们GMP搞了好几版,到今天,我一直认为其实并没有本质提高。假如没有GMP,我们该怎么做?如果GMP没有要求偏差,作为企业运营管理,就不该记录调查吗?如果GMP没有要求变更,企业发生大的变化,不该评估记录吗?事情本来就该这么做,这与有没有GMP没什么关系。事儿,就得那么干。该干啥干啥。我觉得太对了。

我当质量经理那几年,发现不少做QA的不爱下车间,不爱研究最一线的东西,却喜欢捧着书看法规、看指南、看ISO。我认为这样会吃很多亏,GMP的背后,离不开专业、离不开技术、离不开能力。质量,最常用的就是评估,如果不了解,能评估好吗?

所以,质量经理,我觉得不需要专才,但最好是个通才,啥都学一点儿,啥都了解一点儿,对质量管理绝对有好处。

四、关于文件体系

体系,这是个比较复杂的话题,GMP总在强调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到底该如何评价一个体系的有效性?我觉得很关键的就是要形成闭环。
文件体系,常见的流行有两种架构:

第一种,iso9001的四级文件,金字塔形架构。
一级文件为手册,描述一个公司通用性的管理要求。
二级文件为程序性文件,描述部门与部门之间衔接交叉的一些工作流程。
三级文件为SOP,描述本部门的一些操作SOP。
四级文件为记录,记录也是一种特殊的文件,而且文件是可以不限任何形式的载体,也就是说,文字、图像、视频等,都可以成为文件。

第二种,就是俗称欧盟六大文件体系。即把一个公司跟质量有关的文件,分为8个类别,分别为LC体系、QS体系、MS体系、PS体系、PL体系、FE体系,即把各种质量相关的管理活动按照以上六个类别分类,放入相关的模块。

    在论坛上,看见过很多次讨论,到底哪个文件体系架构好,我认为都挺好,只是习惯问题。如果你的产品想通过FDA、欧盟,那按照人家的习惯比较好,查看阅读方便,有利于沟通。另外,也没必要过分强调什么程序文件、规程文件。。其实说白了,无论几级文件,都是SOP。

    今天第一次分享,抛砖引玉,带出几个话题,供各位领导参考,由于本人不专业,很多观点不一定正确,仅代表个人观点。曾经遇到不少人问:如何做好一个质量经理?记得以前跟衣龙成交流,我们有一个观点:对老板,放心,没问题,都搞定;对同事、这不行,那不行,要修改。这样做,质量经理就做好了。

    今天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各位领导耐心聆听,下一次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6-28 09: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6-28 09: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干这一行 就没有 入错行 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6-8-5 09: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质量人的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5 09: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威武,先占个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5 09: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才啊全才,好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6-8-5 09: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质量人,却不愿以质量人的口吻回复任何存在争议的话题,已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5 10: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设备工程转到质量,还能做这么好,真牛!
我是做生产工艺的,前两年领导让管了两年设备,真是心力交瘁,隔行如隔山,特别是因为自己不够专业而影响某些工作的时候,巨焦躁。
跨行如此轻易且专业,真心崇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5 10: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搞设备跨到管质量 楼主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5 10: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很反对我们公司招一些新人做QA,然后在协调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还乱给建议。
其实就像版主说的那样,QA是要一个通才,不需要你什么都知道,但是至少别人和你讨论的时候你能听懂。

点评

不能同意的再多了,我认为QA就是其他行转过去的有知识背景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8 10:27
赞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5 10: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6-8-5 10: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有心人才能做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5 10: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是高度的问题,站的高了,纵观全局,底下的活就好干了。QA不应该只是推卸责任,把活都交给生产去做,同样生产人员也应该提高认识,为了自己的制品,多付出点又有什么呢!

点评

工资高了,站的才能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5 2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5 10: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做为QA,我觉得不是复核,甚至我认为车间现场可以取消QA,本来你就应该把事情做对。QA应该建立一个公司质量控制流程体系,消除管理过程的真空,制定规则,在这个体系下,保证体系有效的运行,而不仅仅是复核。至于哪些该复核哪些不该复核,QA可以根据自己的评估去决定。
这段话真实说到心坎儿里了!!!

点评

但其实很多QA人员对此的理解是不对的。其实我认为QA应该在广泛意义上对质量进行考虑。而现在QA一半在做必须干的活,比如发文件。一半在添乱,比如现场质量员。这些和QA其实都没有关系。  发表于 2016-8-10 10: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5 10: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QA工作迷茫的同仁们有了心灵鸡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5 10: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gmp-qc 发表于 2016-8-5 10:07
我一直很反对我们公司招一些新人做QA,然后在协调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还乱给建议。
其实就像版主说的那样, ...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5 10: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QA首先要把生产工艺熟记于心,才能更好地进行评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5 10: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有些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5 10: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朝着这个方向,都要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5 11: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gmp-qc 发表于 2016-8-5 10:07
我一直很反对我们公司招一些新人做QA,然后在协调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还乱给建议。
其实就像版主说的那样, ...

很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5 11: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916255782 发表于 2016-8-5 10:18
所以,做为QA,我觉得不是复核,甚至我认为车间现场可以取消QA,本来你就应该把事情做对。QA应该建立一个公 ...

我认为一个公司车间QA越多说明这个公司质量管理水平越差。这实际上是一个习惯好坏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5 11: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5 11: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最近刚从合成研发申报部门转做质量经理,感觉很多地方很顺手,很多地方很吃力。

点评

您比我强,我刚转的时候,感觉没有顺手的地方,都很吃力,不过吃力也有吃力的好处,可能你会比别人更努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5 22: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9 0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