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下午茶】时间和质量,那是两种思维方式 周末下午茶,简单直白的讨论。 小妖打开一张excel表,屏幕上满满的都是时间轴。项目那么多,每个部门,每个节点,大家要做什么。很简单,在下个月一号那天,有产品得递交资料。 他坐在对面,只要一杯柠檬水。一张A4纸。 “为什么下个月一号就交资料?”他不解,“研发并没有完成,稳定性时间也没有到。” “因为时间就是钱啊。”小妖耸耸肩,“你们原研药也不是这样吗,尽快推向市场,早一天上市,就占有绝对先机,经济利益不言而喻。” 曾经,我也想过,作为一位研发人员,我明明有能力进一步提高纯度,进一步控制杂质,进一步改进工艺保证批间稳定性……可是为什么要那么着急?因为老板说,必须交,要赶在对手前面,要首仿,且不论这段时间的人力资本和损耗,更因为这是资本市场的故事,这在某些招标领域有好处……老板说,如果95%就能报,我为何要多花三个月等你弄到99%?先申报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稳定性还差一个月。”他皱眉,“你告诉我,最后那个格子的数据和图谱怎么来的?” “……你明明知道。”小妖明白,这样和科学家的聊天每天都会发生。 曾经,小妖一度认为这是行业普遍现象。如果让你交12个月稳定性资料,企业往往在11个月就开始交资料到省局了,因为省局往往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安排研制现场核查,而那个时候,真正12个月稳定性数据应该出来了。有时候,现场核查的时候可以换上最新的数据,而有时候……他们只有祈祷11个月的数据和12个月真的是一样的,而且研制现场核查没有数据可靠性这件事。提前一个月的稳定性数据填充,一直被作为申报策略的一种常规套路。 “可是药品研发的一个底线是质量。”他说,“你以时间作为管理的重点,而我要至少守住底线。没有达标的情况下,没什么可谈的。” “可是CDE那边的标准,以及周边同类产品的标准已经……”小妖打开一张表。这是一种统计,同类产品,指导原则的要求,国外同类产品的注册标准,以及CDE那边曾经的发补案例……以此要求,一切都已经达标。 “不,这不是唯一的标准。”他摇摇头,“做多少和申报的时候给多少不完全是一回事。不能只满足于仅仅符合法规指导原则的要求就认为研发过程结束了。企业有自己更高的内部标准。” 语塞。 是的,小妖曾经接受到最多的问题的就是“这个我要不要做?”、“CDE的要求是多少?”、“省局怎么要求的?”、“能不能去沟通一下,说明我们产品的特殊情况……” 很多人说,公司的QA或者注册,似乎是一个咨询顾问的角色,很多企业也喜欢从CDE挖人,认准的就是此人对于体制内审评审批流程、要求的熟悉程度,甚至于这变成一个公司的“机密”。总有一些“高手”可以告诉你刚刚好的一条路,多一个检测项目都没有,不让你做任何多余的事情,一分一毫地卡住标准,庖丁解牛一般游刃有余。这样的一个注册人员,那是各大企业纷纷争抢的人才。 可是他说,研发人员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因为他有责任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产品特性。无论从起始物料的要求,还是到最后的研发阶段性考核,都应该以最高的标准要求。 “我给你举个例子。”他在纸上圈出一个数据,“比如根据你的表格,指导原则的限度是5%。我们现在的动物实验安全性数据显示,5%是绝对安全的。也就是说,如果标准按5%申报,FDA应该会批。欧洲那边也不会低于2%。但是我们所有的内控都在0.5%左右,不同的工厂的技术转移也许会有波动。。但是中国指导原则和其他海外同类产品如果是5%,某些首仿可以做到3%。所以如果仅仅按照报批标准那么产品的质量可能是不一样的。 “你做了多少批?”小妖的手指滑动了一下。申报资料要求三批数据,而眼前这个男人做了多少。 “恩……大大小小加起来,40-50批吧。而且有些项目采用PAT,采集的数据会更多。”他说,“即便申报递交,部分优化还得继续。有些辅料还需要内部重新处理,有些辅料参数还需要微调,但这不影响申报,我保证申报需要的数据资料我都会尽量交。” “辅料方面,特规很麻烦。”小妖说,“你真觉得有必要吗?” “有。如果它影响质量,当然有。我宁愿给他申报。”他说,“虽然你一直说辅料上市就该符合标准。就好像超市买牛奶一样,它既然放在货架上就应该是合格的。可是上,做饭的人是我,我才知道我需要怎样的牛奶,不是它上市了,我就可以用的。” “好吧~”小妖摊摊手,“时间和质量,这是两种思维方式。” “其实也都是利益,只不过目的不同。我也是为了利益,因为我不想在事后给自己找更多麻烦,不给生产及多地代工造成更大的挑战。”他划出一个圈,“今后的代工可能在印度,山高水远的,研究的不够透彻工艺不够优化,对他们的要求太高,那么企业很难批批控制。” “这就是原研原产一样存在批次差异的原因?”小妖问。 “事实上你如何定义原产呢?”他露出微笑,“在哪里包装?首先在哪里上市?还是在哪里制剂?什么叫原产呢?也许首次上市是在美国,可能只是在美国分包装的,生产可能在其他地方。可是今后,不排除生产回到美国,那么美国生产的,和之前分包装上市的,都在美国市场能买到。这个数据……你记得的,5%。都是合格的。” “你测过溶出吗?你知道,现在国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如火如荼。”小妖合起电脑,有些沟通已经结束了,得不到她想要的目的。 “那是品种。”他端起柠檬水,“不是每个品种都是有体内外相关性的。如果有,可以用体外评价,溶出是一个方法。至于四条曲线……好吧,但如果溶出的方法学都没有研究透彻那么结果就会有很大波动。。不过……这是一个简单,直接了当的评价方式。对了,药品从你吞进去之后,可不是在单纯的溶液里待着的,至少它不会直接进入肠道对吧?可目前你们说的溶出,是不是完整的药片直接扔到模拟肠液的溶质里呢?所以……再加上酶,也许在同一溶质下的溶出不一样,但……哪个更接近体内,还是需要用体内说话的。” “所以……”小妖眼里的疑惑似乎有了答案。 “所以……科学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原因,细致入微,天天在回答为什么……我要的质量,你要的时间,其实并没有矛盾。带回去想想。其实谁都知道要怎么做,技术、硬件都没问题,也许只是……思维方式。” 看着他离开,小妖拿起桌子上的那张纸。满满的数字和字母。都没错,也都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