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皇后 于 2016-4-12 15:26 编辑
前提看了前辈的制药行业我拿什么来爱你,感触很深,特发此贴。 前辈的中心思想是不忘初心,回想自己做QA的初心, 其实那会儿我以为QA是坐办公室的,再也不用再车间倒班了,虽然工资少点,但是我也不用存什么钱啊。 如今想想可能是有点幼稚,但是确实是这个原因。 不过让我继续做下去的却是因为QA比较有前景,那会儿觉得QA是紧缺人才, 好的QA很少,能做下去的更少,这样竞争压力会小,而且这个岗位在企业里面必不可少。所以我继续做QA。 但是让我坚持下去的原因却是QA还不成熟,我想见证QA的成熟,甚至想为QA的成熟出一份力,所以我坚持做QA。 因此我在努力前行,我在思考QA的未来,我在总结,那些思路前人走过了,不可行。那些思路可以尝试。 直至今天,我发现我的质量管理观念和别人的有些不一样,因此延伸出了我对GMP有不一样的理解。 今天读了前辈的帖子,决定抽时间记录下来。 今天的话题是质量管理和质量风险管理,首先明确两个都是管理。 然后可能有的人会说他们管理的着眼点是质量,其实不然,他们两个的管理点着眼点是产品/服务。 有人可能会说产品/服务就代表质量。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这样的, 但是他们是有细微的区别,产品/服务是有预期的,而质量是没有预期的,人永远不会满足,也就是质量永无止境。 因为顾客得不到满足,所以商贩会提高产品/服务的预期。 简单的说就是质量是主动的,而产品/服务是被动的。大家对比一下就能体会。 质量管理从最开始的质量是检验出来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产品/服务管理从最开始的“产品/服务”是检验出来的—“产品/服务”是制造出来的—“产品/服务”是设计出来的。 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继续来说质量管理和质量风险管理。我的理解是,98版是质量管理,10版是质量风险管理。 质量管理做的是合格品管理,怎么管理?做一套文件,写一套规程,执行就可以。 出了问题在来找原因,做偏差,更新文件规程,继续执行。 质量风险管理做的是不合格品预防。在能做对的基础上,能做质量管理的基础上, 把可能发生的问题列出来(风险识别),然后讨论他的严重性,可能性,可检测性, 给他做个评价分级(风险分析),然后制定必要的措施(风险控制),写成文件规程,在执行。 乍一看质量风险管理可能就是明确了哪些风险,和质量管理都是写成文件规程,然后执行。 但是本质上的区别是,质量风险管理是主动的,质量管理是被动的。大家都说质量管理是预防管理, 那么我问你,你预防什么东西?预防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再问你,什么污染,什么交叉污染,什么混淆,什么差错。 简单的说质量管理就是只要知道怎么样做,而质量风险管理就是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对整个体系的完整性非常重要,能明确和简化工作,避免很多重复的,不必要的劳动,关键是能增加体系的信任度。 因此在质量风险管理体系下,一个完整的程序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程序的目的,程序的内容,程序的执行。 比如记录填写规范标准操作规程这样子一个程序,它的目的是防止记录填写不规范, 它的内容是规定了记录填写的一般要求,修改要求等,它的执行是全体员工规范填写记录。 2016年4月12日,我公司记录填写出现了偏差,一个员工日期填写错误,没有填写年份, 只写了月份和日期。我相信类似的偏差,在各位的公司中层出不穷,如果每个都走现在的偏差调查程序,可能QA就不用做其他的事情了。 我们来分析下这个事情,首先可以确认的问题是这个程序的执行出了问题,而且是反复出现。 再次我们需要评估程序的内容,从所得到的信息可以看出记录填写规范标准操作规程, 这个程序的内容是没有问题的。最后我们来看下他的目的防止记录填写不规范, 首先防止这个词的意思是杜绝?还是允许大部分出现?还是允许极小部分出现?没有明确规定吧!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偏差是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程序执行出现了问题,另外就是程序的目的不够准确。 因此我们首先纠正程序的目的,规定每月出现记录填写不规范的情况≤10次。 1-10次是可以接受的范围,纠正就可以了。超过10次就要采取额外的措施。 程序的内容没有错,我们可以不用保持不变,程序的执行,目的改变了,我们就按照新的目的来,纠正该员工。 OK偏差关闭。如果第2次遇到了,还是≤10次,我可以接受,纠正该员工,偏差关闭。 假设第11次遇到了,那么我就要再进行分析了,首先可以肯定,执行是出了问题的,然后就是内容, 是不是太苛刻太死板了?如果是,修改!如果不是,保持不变!在看程序的目的,要求是不是太高?是,降低!不是,保持不变! 如果后面两样都没有问题,那么执行这步光是纠正是不行的, 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要增加培训,是不是要行政处罚等等,这样就完整了。 回过头来看,这仅仅是做了产品和服务管理,能够符合预期的要求了! 那么主观的质量有没有在提高?我们的预期要不要提高?10次要不要变成5次?这是一个问题!
匆忙撰写,思路不清,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另外我的规矩大家都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