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8226|回复: 126
收起左侧

原创:分析中药提取浓缩的三条缺陷(2)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15-7-25 07: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蒲公英 于 2015-7-25 07:18 编辑


    今天这个帖子,从技术上分析一下第二条缺陷,某文章对于这条缺陷是这样描述的:工艺规程规定“开启单效蒸发浓缩器,将全部提取液经过单效蒸发浓缩器,但实际为提取未结束就开始浓缩;
    首先,本条缺陷有个疑点,就是提取液直接用单效浓缩器进行浓缩,无论是水提取还是乙醇提取,问一下,现在有几个提取车间是将提取液直接用单效呢?虽然很多人觉得三效不好用,但直接用单效的,似乎还不多见。
用什么,暂不管,间歇也好,连续也好。理解一下这个缺陷的描述,按照工艺规程,将全部提取液经过单效蒸发浓缩器,有两种方式:
1)将全部提取液储存在一个提取液储罐,然后将全部提取液输送到单效浓缩器,然后慢慢浓缩;(这种做法可能性不大,因为好像还没有可以这样匹配的)
2)将全部提取液储存在一个提取液储罐,然后向单效浓缩器输入一部分,浓缩一段时间后再补充提取液,以此类推,直到浓缩终点;
3)第一煎提取液提取完毕后,开始进行单效浓缩,待第二煎提取液放出时,再继续给浓缩器补料,直至浓缩终点;
   根据本缺陷的描述,提取未结束就开始浓缩,应该讲的是第三种情况,该厂家并未按照传统的方式,待几煎全部提取完成后,再进行浓缩,而是采取了边提取边浓缩的方式。导致被落下一个缺陷项目。
    既然与工艺规程描述不一致,肯定是缺陷,但是该缺陷是不是能够被落到药品管理法第十条那么严重呢?我们将两种浓缩方式对比一下。
    假设,待所有提取全部完成后再进行浓缩。现在的操作方式大多是将第一煎提取液放入提取液储罐,然后等待第二煎提取液完成后,都一起放入提取液储罐。提取液是混在一起了,那么浓缩过程该怎么操作呢?双效也好、单效也好,都是先用真空吸入一部分提取液,待浓缩一段时间后,再用真空补充提取液,这时候就存在一个问题,第一批的提取液已经浓缩一段时间了,比重肯定比储罐中的提取液要大。两种比重不同的物料,混合均匀也是同样存在问题的,哪又如何解释如何证明呢?与边提取边浓缩存在的问题有本质区别吗?
    很多做过中药提取的都会有类似经验,当提取过程容易起泡的时候,都会打开阀门洒一些水进去,防止泡沫起的太多溢出过高,就跟家里煮饺子开锅后要时不时扑一些凉水是一样的。如果按照工艺规程来说,这是不是也算违规呢?是不是也算擅自更改工艺呢?是不是也要证明泼凉水的方式到底对质量有什么影响?目前,哪个专家、学者、教授能研究证明这个问题?如果可以证明,建议先从家里煮饺子开始,开锅不洒凉水和洒凉水,对饺子的质量有什么影响?
中药提取,关键是要看你想要的东西出来多少?你不想要的东西丢掉多少?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控制有效转移率上面。还是那个观点,本来就是粗放的东西,粗放的工艺,非要用很多西药的思想去要求,合理吗?
    煮饺子,煮熟即可,如果非要纠结饺子里的几种陷分别有什么影响,那还包饺子干嘛?干脆把几种陷分别单独做菜不就行了,但是你单独做了,又没有饺子那么好吃。这就是中药,很多事情不能说清楚,都说清楚了,建议就别做中药,也不是中药了。
    在之前的帖子里,有网友回复,说我不懂GMP,懂不懂其实没什么关系,懂gmp,不代表能做好药;不懂gmp,也不能说做不好药,很多行业没有gmp,质量比做药好得多。一件事情,想做好,就得按照正确的逻辑,正确的方法,gmp规定没规定,都得那么干。
    其实,还有个观点,似乎有些偏激,但我的确是这么认为的:中药,完全按照现在gmp的要求去管理,本身就是个错误。
    欢迎讨论,表明自己观点,下一帖子:说说浓缩过程差3度的影响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7-25 08: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既不懂Gmp,又不懂中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8: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弹指神通 发表于 2015-7-25 11:18
GMP仅仅是目标、原则,不是标准,也不是叫你如何具体操作。懂不懂没关系,只要按药品自身的生产要求去做,法 ...

赞一个。现在很多时候太看重gmp,而忽视了药品生产的本质,我一个十几年一直做验证的老友曾经问我:如果没有gmp,事情想做好,不就得那么干吗?这是正确的逻辑和方法,本来就应该这样。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20:4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口服中成药质量的关键在药材(质量,数量)和工艺(制法),根GMP不GMP关系不大,我想最早的同仁堂,云南白药,片仔癀都没有GMP车间。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连药材成本(按药典处方算)都不够的中成药,真不知怎么生产出来的。药材不行,药量不够,制法不对,才是中成药最大的质量问题,真希望监管部门能调整对低风险中成药品种的监管方式,不知论坛里有没有高人,能否向国家局反映一下这个问题,这样是有利于中药和中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7-25 08: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GMP是舶来品,是以西药为基础制定的质量规范,中药明显水土不服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7-25 08: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要是完全按西药的原理来做,是没办法生产的,很多企业都是被逼的,有些事情能不能不让企业来证明。实践是最好的证明,中药都被西药化了。

点评

说的有理  发表于 2015-7-27 1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7-25 08: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公司中药车间过认证就出了这个情况,后面换了一个大的提取液存储罐!

点评

TMD,我们企业也是这种情况,换了4个12吨,笑死个人,生产安排起来比较麻烦,  发表于 2015-10-28 22:56
换了大的提取液存储罐又怎么样?浓缩的时候还不是一点儿一点儿浓缩,进料一点儿、浓缩一点儿、混合一点儿、再浓缩一点儿。。。。我认为从本质上,区别并不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5 0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08: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112 发表于 2015-7-25 08:22
我们公司中药车间过认证就出了这个情况,后面换了一个大的提取液存储罐!

换了大的提取液存储罐又怎么样?浓缩的时候还不是一点儿一点儿浓缩,进料一点儿、浓缩一点儿、混合一点儿、再浓缩一点儿。。。。我认为从本质上,区别并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5 08: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提的观点“1、将全部提取液储存在一个提取液储罐,然后将全部提取液输送到单效浓缩器,然后慢慢浓缩;”在工艺小试、优化过程中是这样做的。而且申报资料是小试实验数据。在后期规模生产过程总实际情况是,“2)将全部提取液储存在一个提取液储罐,然后向单效浓缩器输入一部分,浓缩一段时间后再补充提取液,以此类推,直到浓缩终点;”“3)第一煎提取液提取完毕后,开始进行单效浓缩,待第二煎提取液放出时,再继续给浓缩器补料,直至浓缩终点;”各个公司提取设备不一,提取过程中有轻微差别。

点评

同意观点,各公司提取设备不一,提取过程会有轻微差别。 就算各个公司提取设备完全一样,管道阀门连接件完全一样,提取过程也可能会有轻微差别,因为除了设备本身,影响提取的还有蒸汽、凝水等多种因素,差别,在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5 18: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7-25 08: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老大的观点。再说个问题,记得没GMP之前,我们是用敞口锅浓缩的,比重好控制,锅也能方便清洗干净。后来改了三效浓缩,比重大了就放不出来了,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清洗不干净,时间久了就是厚厚的一层,这种情况又该怎么说?

点评

引入三效浓缩器的目的是为了节能,理论上蒸发1kg的水需要消耗1.1kg的蒸汽,双效大概0.57,三效可能0.4左右。在节能方面有优势,在另外一个方面存在不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5 18: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5 11: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GMP仅仅是目标、原则,不是标准,也不是叫你如何具体操作。懂不懂没关系,只要按药品自身的生产要求去做,法规符合不就是小儿科的事情了。药品生产的本质是什么?似乎中国的制药者们越走越远了!!!

点评

赞一个。现在很多时候太看重gmp,而忽视了药品生产的本质,我一个十几年一直做验证的老友曾经问我:如果没有gmp,事情想做好,不就得那么干吗?这是正确的逻辑和方法,本来就应该这样。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5 18: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7-25 11: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GMP是平台,在“防混淆、防差错、防污染”大平台

关键还是原料药附录如何贴合实际,不要越走越偏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5-7-25 12: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错误的理论来指导会越来越错,中药就是这样被毁灭的

点评

我很好奇怎么用西医的方式来论述中医药理。。。  发表于 2015-7-30 10: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7-25 13: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7-25 14: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7-25 14: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不会是抛玉引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8: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沪-项目-蓝天 发表于 2015-7-25 08:47
楼主提的观点“1、将全部提取液储存在一个提取液储罐,然后将全部提取液输送到单效浓缩器,然后慢慢浓缩;” ...

同意观点,各公司提取设备不一,提取过程会有轻微差别。
就算各个公司提取设备完全一样,管道阀门连接件完全一样,提取过程也可能会有轻微差别,因为除了设备本身,影响提取的还有蒸汽、凝水等多种因素,差别,在一个合理可接受的上下区间范围就可以,如果每一批过程都能保持在这个区间,那就是非常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8: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夜思雨 发表于 2015-7-25 08:49
赞同老大的观点。再说个问题,记得没GMP之前,我们是用敞口锅浓缩的,比重好控制,锅也能方便清洗干净。后来 ...

引入三效浓缩器的目的是为了节能,理论上蒸发1kg的水需要消耗1.1kg的蒸汽,双效大概0.57,三效可能0.4左右。在节能方面有优势,在另外一个方面存在不足。

点评

两者评估一下,其实用三效的风险更大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7 08: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7-25 18: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蒲公英 发表于 2015-7-25 08:26
换了大的提取液存储罐又怎么样?浓缩的时候还不是一点儿一点儿浓缩,进料一点儿、浓缩一点儿、混合一点儿 ...

确实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7-25 19: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7-25 20: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生产就应该是沿袭砂锅煮药的方法,有个先煎后下,文武火之分,工业化生产后貌似就注意项少了很多,成了做月饼,

点评

恩,真正传承继承的东西越来越少。  发表于 2015-7-29 10: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12-12 2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