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915|回复: 7
收起左侧

[申报注册] 新药审批只求快无异于谋财害命!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5-8-18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国的药品审批在2006年以后,从急行军陡然转入“堵车模式”。申万宏源最新的行业研究资料显示,从2011年到2014年,我国1.1类新药申报上市的平均审评时间,从26个月升到42个月。与美国相比,中国药企的等待时间是前者的三倍以上。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最严药品审评令”《关于征求加快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问题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公告》,到8月15日将结束征集,历时半月。

    CFDA征求解决药品审批慢的意见,能集思广益,有助于为解决这一问题获得好方法。但药品审批有其规律,更需科学研究的证据和原则,一味图快,有可能揠苗助长,不利于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中国新药的审批积压有多种原审批的技术人手和经费严重不足,属于CFDA的药审中心在编制上只有120人,真正的技术审评岗位只有70人左右。相比之下,美国在这方面的人员约5000人,年评审经费也是中国的10倍以上。

    很多新药重复申请、占用审评资源。有些药企抱着“有枣无枣都打一竿”的做法,希望侥幸过关。新药审批的一个必备条件是,必须要有临床1~3期的试验结果。但目前申报的新药临床试验数据和信息,存在相当程度的造假,申报资料可以找人代写,甚至花5000元就可以买来一份,而且专门有人搞这种申报材料。统计表明,2008年以前申报的药品中有不少都缺乏临床数据,这种现象已成为行业的公开秘密,迄今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由于门槛低和造假普遍,申报的各类新药越来越多,以致需要排队审批。2014年,我国1.1类新药、3.1类新药及6类新药的平均审评时间分别为42个月、42个月和25个月,申报临床的平均审评时间分别为14个月、28个月和28个月。但相同情况下,2003年~2013年,美国、欧盟、日本新药申报生产获批时间的中位数依次为304天、459天和487天。

    鉴于此,CFDA不仅出台了上述征求意见,而且在近日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号),要求所有已申报并在总局待审的药品注册申请人,均须对已申报生产或进口的待审药品注册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情况开展自查,确保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可靠,相关证据保存完整。这一举措的目的之一是,让不能提供临床数据的企业自动撤掉申报,减少大批积压的申报药品。

    即便有了临床试验科学数据,新药申报也未必是越快越好。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一项研究很能说明问题,药企不能提供严格可靠的科学研究数据,是新药审批慢和难以通过审批的重要原因。而且,公众也宁愿这种慢,而不愿意让那种没有严格科学数据的新药快速通过审批,否则就是对公民生命和健康的不负责、亵渎和戕害。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伦纳德·萨克斯(LeonardV.Sacks)等人,对2000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之间向FDA药物评审中心提交的所有新分子实体药物(332个)上市申请,进行了一项全面的因果关系的调查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药物研发所做功课不足和不好,以致让审批不顺利或延迟了审批。

    其中,药物的有效性是影响药物获得批准的最重要因素。在151个未通过的药物中,有20个的临床结果不令人满意,一些药物的临床结果不能很好评估药物治疗效果,一些药物的临床结果指标采集的时间点存在问题。显然,药物临床试验结果不达标,才造成药物审批缓慢,甚至难以通过。

    药物并非食品,稍有不慎,就会要人命。从是药三分毒的原则看,科学原理和因果关系并不明确的药物危害性更大,通不过审批或慢点通过审批,比快速通过审批要好得多。

    比较而言,对临床三期试验要求非常严格的美国,在药物审批上都较慢和慎重,而且主要是由于药企提供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据不足造成的,在中国一些新药没有临床药物试验数据,有些数据还是弄虚作假,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药物审批加速,无异谋财害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8-18 12: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药如果定义好了大部分都是仿制药,国家药监局当然要按照自己制定的条文执行了。对补充申请的审批也要那么长时间,这种现象不改变,是逼药厂弄虚作假,也不利于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8-18 12: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5-8-18 12: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了新药注册审批的重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8-18 13: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啥都没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8-18 13: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发点不同……没得比……
企业想快,快意味着快点赚钱~~
审批想快快不起来,人手、数据等等,也不敢快,因为出了问题的时候社会上会有一个声音:当初审评怎么过的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四叶花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1 16: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质量得不到保障的快就是行业的灾难,新政前的3类申报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8-21 16: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都是实打实的扎扎实实做的,审评快点是好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28 18:50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