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176556
帖子
主题
积分25181
注册时间2014-6-6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发表于 2016-6-14 12: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iwei5du 于 2016-6-14 12:24 编辑
1、可能有很多人理解,偏差都是“坏的”,都可能或潜在可能对产品质量产品影响。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说得好,比如我有一个规定(比如员工的站队),但是执行中没有遵循,按照deviation的官方定义,我也可以列为偏差(minor deviation,按照WHO的偏差处理和质量风险管理草案),但是他与质量一点毛线也没有,这样是否合理。
2、OOS可能是由于发生在实验室的偏差造成的,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所以二者没有充分、必要的相关性。这句话怎么理解??是否是指比如中控实验室(车间内)的结果超标可能会引发OOS调查(当然不一定),又比如周期性的环境监测的尘埃粒子超标引发OOS??
3、对于计划性偏差,也有在官方文件中提及,比如WHO deviation handling and quality risk management,但是也有在pharma tech中一篇文章http://www.pharmtech.com/regulat ... a-change-management,强调不要使用计划偏差(因为偏差都是非预期的)。但是我个人认为计划偏差是一个名词而已,其实质就是临时性变更问题,因为计划性偏差的处理一般都是按照变更的方式处理的(变更申请表)。比如你说的再确认周期,如果我不能在再确认时间点进行,则进行一个临时变更申请评估风险就是了,同时你提到收率标准的问题,如果达不到则做一个临时性变更。同时你如果按照变更的处理来走,对于你说的原因明确的“计划性偏差”。其实就没有必要进行原因调查的呢(因为你是走的临时变更程序,你只需要陈述该变更的简单理由,重点就自然而然落在了变更的风险评估层面了)。
4、针对于你说得偏差分级的处理程度,确实在WHO的官方指南中有对于incidents就仅仅记录(或data base record);minor deviations就description,correction,efficacy and conclusion,data base record;而针对于major/critical deviation则是description,correction,efficacy of correction,batch desposation(if applicable),root cause investigation,CAPA,efficacy of corrective action,conclusion,data base record.不知道为什么在偏差的处理中没有包含PA这个程序???
5、关于分级的情况是在哪个阶段,是偏差的分级决定了调查的深度和程度,还是调查的结果决定了偏差的分级呢??分级和原因的调查有相关的关系么??还是分级只是考虑偏差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结果???
或者是否可以做分级升级制(就是分级会随着后期的调查升级或降级)
6、你说得偏差结束是以CA书面制定出来,还是以CA实施并评估了有效性这个时间点来的呢???如果涉及到后面的时间点,时间有时也是相对比较长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