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730|回复: 3
收起左侧

[养生] 桃花流水鳜鱼肥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9-3-4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桃花流水鳜鱼肥

    □ 解黎晴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唐朝诗人张志和所作《渔歌子》中的名句。作为鱼鲜中的极品,鳜鱼备受一代代中国文人的喜爱,在诗人笔下,品鳜鱼,饮美酒,不啻为人生一大享受。

    鳜鱼,又称季花鱼、桂花鱼、羊眼桂鱼等,与黄河鲤鱼、松江鲈鱼、兴凯湖大白鱼共享华夏“四大淡水名鱼”的盛誉,并名列“春令时鲜”前茅,历来被作为宴席的首选。唐朝人将鳜鱼称为“龙肉”,以示珍贵;明代医学泰斗李时珍则称其为“水豚”,认为其味鲜美。

    鳜鱼在我国不仅分布广,而且种类多。洞庭湖区和沅江、澧水等地均有出产。据地方志记载,湖南省常德市境内所产的鳜鱼就有翘嘴鳜、斑鳜、暗鳜、长鳜、波纹鳜等数种,尤以翘嘴鳜、大眼鳜、斑鳜为多,产量最高。

    据《本草纲目》记载:“鳜鱼肉,味甘平,无毒,可补虚劳,健脾胃,益气力”。因鳜鱼颇有食疗功效,千百年来,人们创造了多种烹饪妙招,脍炙人口的“红烧鳜鱼”“叉烧鳜鱼”“网油鳜鱼”等素为常德地方名菜。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糖醋鳜鱼”。糖醋鳜鱼焦脆并带有甜酸味,吃起来十分爽口,它选料精,烹调方法比较讲究,但也并不难掌握。

    新鲜的鳜鱼买回家后,先剖好、洗净、打成刀花,并上好浆(即将生粉加水调和,使其不干不稀)。上浆是把打好刀花的鱼放在浆汁里滚动,使其浑身都蘸满浆汁。油在锅里热到七成熟后,把上了浆的鳜鱼下锅。这时最重要的是掌握火候——火不能太旺,亦不能太弱。太旺了,会把鱼烧焦炸糊;太弱了,鱼则不焦不脆。等到鱼的两面都炸成金黄色,再将鱼起锅。这时尽快把碗汁调好——把锅里的油倒出,再将锅架在火上,倒点水,放进白糖、姜米、陈醋、味精并拌匀。调碗汁时要掌握好白糖和醋的用量,一般是一斤半鱼用白糖四两、醋一两。如果这两味主料放少了,便不能突出“糖醋”的特点。将调好的卤汁淋在鱼身上,只听得一阵嗤嗤嚓嚓的声响,鱼皮立刻会变得十分焦脆。

    另外,鳜鱼腹中的幽门垂,俗称“鳜鱼花”,经名厨烹调,色味俱佳,是难得的珍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9-3-4 08: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9-3-4 08: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流水鳜鱼肥

点评

好像跑偏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4 08: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9-3-4 08: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wencong 发表于 2019-3-4 08:1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流水鳜鱼肥

好像跑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11: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鳜鱼(Siniperca chuatsi),汉语拼音:guì yú是一种家常的可以食用的鱼类,又名菊花鱼、鳜花鱼、桂花鱼、桂鱼、鳌鱼、脊花鱼、胖鳜、花鲫鱼、母猪壳等。
鳜鱼属凶猛肉食性鱼类,性凶猛,常以其它鱼类为食,幼鱼喜食鱼虾,成鱼以吃鱼类为主,冬季停止摄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11: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肉质优良,为名贵品种,也是垂钓的主要对象。“桃花流水鳜鱼肥”,指的就是在农历三月是鳜鱼鲜美的时刻。鳜鱼生长快,品质优良。肉嫩无小刺,是分布很广的淡水鱼,主要以其他小鱼为食料。垂钓鳜鱼一般选择在有树桩、木排或大乱石堆的区域。期间有小鱼穿游其间,成为钓鳜鱼的天然鱼场。可选用常见的沙里爬,活泥鳅等小活鱼作为鱼饵。垂钓时,可选用鱼钩钩在鱼背处,保持鱼的活性,可以在水中自由活动。鳜鱼捕食凶猛,上钩时浮漂反应剧烈,一般不会脱钩,但要注意它的背鳍,和胸鳍,要是被刺伤是极难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11: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称做"花鲫鱼",即鱼贩和厨人讹称的"桂鱼"。鳜鱼四时皆有,尤以三月最肥
鳜鱼
鳜鱼(5张)
。张志和的词:"桃花流水鳜鱼肥",吴雯的诗:"万点桃花半尺鱼",可见古今文人对鳜鱼的赞许。在没刺的鱼类中,鳜鱼是最鲜嫩的。最妙的做法是清蒸。饭馆里平日所做的整鱼,常用鳜鱼,醋溜、红烧、酱汁、五柳都可。零做的如滑溜、瓦块、糟溜、锅塌鱼、葱椒鱼、高丽鱼条、抓炒鱼等,全和黄鱼做法相同,是北京最常用的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11: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处】《开宝本草》

【拼音名】Guì Yú

【别名】鳜豚、水豚(《日华子本草》),石桂鱼(《开宝本草》),锦鳞鱼(《东医宝鉴》),桂鱼(《本草求真》),鱭鱼(《随息居饮食谱》),鳌花鱼,母猪壳(《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来源】为鮨科动物鳜鱼的肉。

【原形态】
鳜鱼,又名:翘嘴鳜鱼。
体侧扁,呈纺锤形,背部隆起。体长一般25厘米左右。头大,略倾斜,下倾向前突出。上下颌、锄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其中上下颌的齿扩大成犬齿状。前鳃盖骨后缘成锯齿状,有4~5个大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棘。鳞细小,侧线弯曲,侧线鳞139~144。背鳍Ⅻ13~15,前部12根为硬棘;腹鳍17,位近胸部;臀鳍Ⅲ9~11;胸鳍、臀鳍、尾鳍均为圆形。体色棕黄,腹部灰白,自吻端通过眼部至背鳍前部,有一黑色条纹,第6~7背棘下通常有一暗棕色的纵带;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斑块和斑点,各奇鳍上有棕色斑点连成带状。

【生境分布】分布极广,全国各江河、湖泊中均有。

【化学成份】肉每100克含水分77克,蛋白质18.5克,脂肪3.5克,灰分1.1克;钙79毫克,磷143毫克,铁0.7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0毫克,尼克酸1.9毫克。

【性味】
甘,平。
①《食疗本草》:平,稍有毒。
②《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胃。

【功能主治】
补气血,益脾胃。治虚劳羸瘦,肠风泻血。
①《食疗本草》:补劳,益脾胃。
②《日华子本草》:益气,治肠风泻血。
③《开宝本草》:主腹内恶血,益气力,令人肥健,去腹内小虫。
④《随息居饮食谱》:养血,补虚劳,杀劳虫,消恶血,运饮食。

【注意】《品汇精要》:患寒湿病人不可食。

【摘录】《*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11: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鳜鱼喜欢在晚上活动,夜深人静时,它会游到岸边不远的浅水区猎食小鱼和小虾。钓鳜鱼的季节一般可以从春天钓到秋天。夏天,鳜鱼食欲旺盛,昼夜不停地觅食,所以,春夏季是钓鳜鱼的黄金季节。夜晚钓鳜鱼有几种方法,一般采用手竿底钓和海竿底钓,也可插竿底钓。


手竿钓鳜鱼的鱼竿最好是中硬竿,6米长左右,钓线直径为0.4毫米,钓钩可用伊斯尼10号鱼钩。夜光浮漂的浮力应大些,因为钓鳜鱼大多采用活物钓饵,如小虾、小鱼、小泥鳅、昆虫等,大浮漂可使饵钩略高于水底,也可避免活饵把浮漂拖入水中。

鳜鱼喜欢吃小鱼小虾,钓友可把5—6厘米长的小鲦鱼、小泥鳅或4厘米长的活虾挂在鱼钩上,不要伤它们的要害,使它呀门在水中存活的时间越长越好。


钓鳜鱼不需要打窝,故一定要选择好钓点。春天的晚上,缘鱼喜欢到浅水区域活动觅食;秋天的晚上,则喜欢在水底有石块的流水处觅食;平时,鳜鱼喜欢在大乱石堆、树桩、桥墩旁的水域活动,鳜鱼一旦定居一处,便很少远游它处。码头、木排附近的水域也是很好的钓点。在静水域,选择有活水流入的地方也是钓鳜鱼的好地方。

一旦找到了有级鱼的地方,钓友就可下钓垂钓。在垂钓时,可慢慢上下提拉饵钩,使饵料活动,吸引鳜鱼注意。绷鱼一旦发现目标,必然猛扑吞食。鳜鱼上钩后,般不会脱钩,因为它口大,咬钩后便会吞入腹中,这时提竿,十拿九稳。缘鱼一旦被钓着,背上的刺和嘴边的刺都会竖起来,像一条死鱼一样,任你往岸边拉。


手竿钓鳜鱼也可不用浮漂,凭手感引钓鳜鱼。在引钓的时候,钓饵可用活饵,亦可用拟饵。钓到一鳜鱼,以后,在同一地方可能还会有另一条鳜鱼,钓友要把握这个好机会,想办法把另一条鳜鱼钓上来。鳜鱼很少成群生活在一起,故钓到一条或两条鱼以后就应该另选钓点。

采用手竿垂钓鳜鱼,夜晚的效果比白天好。如果钓友想在白天垂钓鳜鱼,最好选在清晨或傍晚的时间,因为绷鱼害怕强光,故白天垂钓要避开光照强烈的时候,如果选择阴天垂钓,效果明显要好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3 04: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