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8807|回复: 66
收起左侧

[行业反思] 别回避了!中药标准就是有问题!要修订,给中药一条生路!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17-6-20 06: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黎明来了 摘自:蒲公英微信
  
来源于大自然天上地下,来源于农民伯伯的地头间长的高矮胖瘦各不同的农副产品,一进医药领域就成了被要求质量均一、稳定、可控的各种高大上指标化的标准中药了。多么神奇呀,这些农副产品在进入医药领域那一刻,仅仅换了个“中药”的马甲,就仿佛已重生了一回,从自然不可控的农副产品,一刹那,升华升级了,变成可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药了!

多么神奇的主观标准化要求,哦,错了,是多么奇葩。

专家们说:只有均一、稳定、可控的各种高大上指标化的标准中药,才能带领着中医药走向国际,走向未来。不然现代科学面前,别人会看不起你中药你确定吗?我看这是中医药自卑心理作祟吧。

此刻,其实,我真是希望中药已实现生物克隆技术生产,通过生物细胞克隆,我们完美实现了COPY出完全一致的中药,指标可控的中药;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惜,我没有这个技术,我还是得老老实实靠黑土地生长出来。这就是中药。

中药合格率太高是质量太差?错!不合理的质量标准才造成不正常的不合格率!

我们说标准不合理,我想说的一个基准很简单,就是一个标准规定下,整个行业几乎找不到合格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这个标准不合格。品种太多了!比如莲子心、决明子、前胡、覆盆子、紫花地丁、川贝母(松贝)、炒紫苏子等等举不胜举。

如果以上这些品种都是不合格的,那我们中医药几千年,我们老祖宗中医临床是不是都一直在用不合格品?还是说这些品种到了现代才统一时间的都退化了?不能把?

合理的标准判别下会产生适当的不合格率;不合理的标准判别下产生大量不正常的不合格率。面对大面积的不合格,不能不负责任的把黑锅推给行业背。

不合理的标准,源头在哪里?西化的僵化思维,稀缺的经费投入,闭门造车

1、西化的僵化思维

目前整个中药行业监管理念,充斥着西化思维,不考虑中医药实际,盲目套用西化的管理思维;套用西方科学,看似科学,实则盲目。表现在中药标准上,就是标准的全面西化,追求无限的指标化。有一种不多设置几个标准指标,就感觉对不起自己,且指标设置脱离实际人为追求高标准、严要求。灰分上!浸出物上!含量上!重金属上!微生物上!DNA上!。。。。。还有好多好多指标等着上马,感觉指标越多越科学的意思,一门心思想尽办法要增加指标,还美之名曰完善质量标准。

西化的僵化思维,是中药标准错误战略上的问题源头。中药标准战略方向不调整,中药标准错误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2、稀缺的经费投入

说实话,目前一个中药标准的起草,实际投入的经费,有多少?是否足够支撑一个标准的基础研究:包括代表性样品的收集与严谨筛选,指标的拟定与确认验证,中医临床疗效与标准研究等等?几万一个品种够不够?几十万一个品种够不够?当然不够。稀缺的经费投入下,以上基础研究工作做实了吗?是不是也客观导致了标准起草作风的不严谨性,仓促上马?不负责的上马?

经费与严谨性不足,是中药标准客观存在的事实。有个玩笑话,如果每个标准的起草,公开写明起草人,联系方式;随时接受监督,问题就解决了。

3、闭门造车

中药标准的制定,不能说完全闭门造车;必要的征集意见目前还是有的。但是除了形式上的征集意见,与不够通畅的意见反馈渠道外。更大的堡垒是来源于标准制定者内心,如果标准制定者内心是封闭的,不选择相信别人,不选择相信广大从业人员;提再多意见,也是枉然!

闭门造车!甚至于制定者产生唯我独尊,别人皆错的错误心态,悲哉悲哉。解决闭门造车的问题,关键是公开透明开放。
最后一点请求,给中药一条生路!全面启动标准修订工作,公开征集意见

因为不合理的中药标准,在错误的标准基础上,越是以目前这种地毯式的中药抽检行动形式来规范中医药,就越是矫正过往!目前已严重影响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广泛的造成中药种植三农收入问题,到中药生产经营企业生产困境,再到中医临床常用药短缺人民用药问题。

新一届政府要求振兴中医药,是要结合中医药实际,而不是脱离中医药实际;否则脱离中医药实际的不合理标准为准绳,借着规范中医药行业为理由,就是打着振兴中医药的旗号,实则灭中医药。

最后请求,中药标准应该建立在符合中医药理论的中药评价体系,绝对不是盲目上指标,盲目细化!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对这个行业好,才不愧对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瑰宝。

广开言路,广征广大中药种植从业人员的意见,广大中药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意见、广大中医临床的医生意见;对目前已经公开的或非公开的通过各种渠道反馈过质量标准有问题的品种,进行全面修订。

别再回避了!别再固步自封了!别再自以为是了!全面启动标准修订工作,公开征集意见。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 收起 理由
蠡怡良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7-6-20 09: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不强行参考西药定标准啊话,中医自己也没法定出能量化能推广的标准.而工业就是要求可控可复制,质量就是要求稳定,疗效就是要求实验.
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整个制药到用药的过程都靠主观感受,而不是靠标准去限制.这个过程中利益至上,如何可能被管理,安全如何被保证?到时候庸医/黑心药商的帽子可是要好多顶的.
事实上,我是完全赞同西医药一套,中医药一套的.这样去看个呼吸道感染时就不会一盒西药后还附着什么丸什么灵了.
中药和西药分开,可能衰落的更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6-20 10: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药材出了道地产区百十公里,性状就有改变了,问题出来了,以道地产区的做标准,必然成为奢侈品,以非道地药材为标准,质量怎么控制?标准问题我觉得恰恰是研究的不够啊,道地药材什么疗效,非道地药材什么疗效,谁能说的清楚,打铁自己都不硬,怎么能让患者信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6-20 15: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个是需要依照中医体制(或流程等)来制定中医的标准和研究吧。
西医一开始进行的研究是系统的,追根追地的去研究各个化合物的药效,来制定制剂和检验标准,依照现代思维来看这个方式“更全面”、“更科学”,所以以此未模板形成了制药行业的标准化思维。
但中医一直以来给我的感觉略有形式化的感觉。很多人学中医主流的都是背汤方,药方,然后学辩证来学,然而方子的辩证依据大部分是道家阴阳五行,而这思想被文化大革命打断了,定性为怪力乱神了,所以给人感觉“不科学”。悲乎哀哉
举个例子说吧,三七跟三七总皂苷,疗效上不完全重合,而我问过部分中医,都说不上来三七为什么疗效跟三七总皂苷不一致,是什么东西在起效,或者用个被阉割的五行思想来解释。

总的来说,中医要活,我觉得中医的土壤道家思想被断了, 难以在民众基础活,只能在高精尖的地方活,“有世代名医一代一代的传承”的中医、有名贵药材使用的中医是很有本事的,但基础的中医都是似是而非的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中医真的是在害人吧,或者说不如西医的精准吧。

一点浅见,贻笑大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6-23 14: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rishna 于 2017-6-23 14:10 编辑

这个是“真知”,也是“拙见”。
我不是有意唱反调来哗众取宠,请听我说:
第一:广开言路,重新修订标准,这个工程量比修四库全书小不了多少,时间久,项目多,而且可能现许多新的标准,新的检测方法,这些需要很多时间去验证。
第二:现有国内的企业,谁会给自己的脖子上加个枷锁呢?你懂的吧,一但查漏不严,就会有漏网之鱼,那个时候,再好的功在千秋的歌颂,也是没有人理解的,风险太大。
第三:虽说现有的标准不合理,亦或说被西医浸染,但是,总体还是有个章程可循,即便有个别相悖之处,一经反映,各局领导也是积极协调,结果也是你欢我喜的。倘若重新修订,各家各法,各人各观点,很难有个决断,因为现在的标准也是当初你争我辩出来的。
第四:举个例子,中药制法中会出现“加热回流提取”一句,很多人第一反映就是动态提取罐,回流温度(醇提)按照乙醇沸点进行参考的,78℃,如果你去问老师,谁规定“回流提取”就必须是提取罐,谁规定“加热回流”就得是乙醇沸点温度?这个就是早起学习时候的误区,在那个时代科技背景下,只能这么去解释,所以药典上的东西很多是活的,也许是我们自己给形式定格化了。在这里,多说一句,78℃是无水乙醇沸点,不是乙醇溶液的沸点。
    举这个例子,目的是想说,有些标准需要我们自己去冷静面对,谁能保证药典委不知道这个问题?人员名单里,好多人员就是企业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6-26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zhouh2001 发表于 2017-6-23 10:04
LZ多点我都不同意,我在药检所实习过,间接参加学习过药典标准的制定,现在药企做QC,工作经历上或许我没LZ ...

这个说的好!
中医老是爱拿模棱两可的话、概念说事,说什么多少多少年,有好的可以学习,说得好像只有中国有中草药一样,只要是草药就是中医中药。。。。中医就只是传统医学的一部分。。。。说中药中药的,都以为古代西方人是铁人么,不生病么?西方自然也有西方的传统医学,只是被现代医学(就是大部分人口中叫的西医)基本取缔了。
古代世界各国基本一样,都是正常的医生(草药、动物用药)、巫医(大部分巫医应该都会用不少草药、矿物、动物入药)、骗人的巫术(跳大神等)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理论。
总之,人类寿命的增长肯定得益于现代医学发展的。古代各国的平均寿命都没有多长,包括生活富饶而又和平的宋朝。刚刚查了一下:我国历代人民平均寿命,夏、商时不超过18岁;西周、秦汉为20岁;东汉为22岁;唐为27岁;宋为30岁;清为33岁;解放前为35岁。当然和战乱因素有很大关系,查了下阿富汗,那么乱,也有48.7(2012年数据)。从此看不出中医有多么大的优势或有助于提高寿命。
当然,传统医学中一些好的东西也确实值得推行,针灸什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楼主| 发表于 2017-6-20 06: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楼主| 发表于 2017-6-20 06: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汉中(虎)留言:
中医药史几千年了。 政策宣传传承、创新。 传承了吗!前段偶遇几位药检所的年轻专家,竟不知道蚤休是味中药,可害羞! 中国生产的中药,在世界上占几成份格;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甚至西方国家都在大量推广中医中药,而中医中药的发源国确在制定中医中药油牢笼一一标准。 老祖先们:判断中药质量一一气味、颜色、质地丶形状、纹理等。 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以数据衡量中药质量,悲剧啊!如去年的一次送检(确定是为当归)样品,经检测,其结果是:当归。(该样品是肉独活,因购销中有争议) 中医用中药遣药组方治疗疾病,是根据中药药性及体质、病位病程,季节地域等一系列中医理论为基础。中药在疾病预防、控制、治疗中,其成份的复杂多样,药典委、各位教授们,您们能讲清道明吗!如不能,请您们自重,再不要扼杀中药这一国粹!

点评

前段偶遇几位药检所的年轻专家,竟不知道蚤休是味中药,可害羞!——不知他们是否知道“人精液”“月经血”也是“中药”?这个质量标准该如何制定?  发表于 2017-6-20 10: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楼主| 发表于 2017-6-20 06: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神仙留言:
按照西医的模式研究中医,学习中医,制造中医,错了。企图把中医中药整死?最后又把中医中药神话。这是一贯的作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楼主| 发表于 2017-6-20 06: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鄧眼看世界(中坤)留言:
在中国不论是哪个行业,问题关键是管理不到位,出了严重问题,恐怕是个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7-6-20 07: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0 08: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的中医、中药被某些“砖家”误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6-20 08: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全力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7-6-20 08: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中医给我的感觉就是不能死板的定量定标准,它的灵活性太大

点评

抓了就死,放了就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3 0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6-20 08: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是国家强行推行,另一个是行业推波助澜,部分标准是行业某些公司制定的,都想做龙头老大,业界翘楚,你的产品好 含量高,我还要定个更高的标准压死你,到头来害人害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7-6-20 08: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标准应该建立在符合中医药理论的中药评价体系”,对,这话完全正确,可惜“中医药理论”自身都有问题,怎么符合?就好比要用定理A去证明命题B,然而定理A是否正确都要打问号,这怎么证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7-6-20 08: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的不知道 至少像二丁颗粒那种要求固定比例投料量 出固定量的浸膏粉 是打死我都不信的

点评

药厂的提取批记录的收率做的可都是很固定的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5 08:23
药厂的提取批记录的收率做的可都是很固定的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5 08: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7-6-20 09: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必须点赞。中医药死就死在西方哲学思想统治之下。死在僵化了的主管官员手里。中医的诞生环境是在中华传统哲学之上。他是一个有别于西方主流“还原法”科学的体系。把中医理论上升为哲学思想一点也不过分。@glm1024 “中医药理论”自身没有问题,有问题是的2种哲学思想碰撞后,高层建筑选择性的把自己传统的哲学基础给阉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6-20 10: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崇洋媚外盛行,看不起自己老祖宗,此人不死,此心不灭,中华民族很多宝贝要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7-6-20 10: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ysx01234 于 2017-6-20 10:09 编辑

感觉这是讨论不出结果的,中药材单单看外观、性状有时候很难区分质量优劣,比如不按规定的采收时节、打农药、硫磺熏、重金属污染等。

我觉得关键是源头,如何规范中药材从种植到上市这一生命周期的管理个体可以种,但不能让个体进行卖每个乡镇必须成立药材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监管等,负责统一收购【政府指导价】,如果不这样,永远搞不好。

鼓励成立农民合作社,以单位名义售卖药材或统一卖给乡镇药材合作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6-20 10: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决定中药标准指导思想的大多数是用西药思想武装起来的“中药砖家”,尤其是高校的研究者,拿国家的经费,招自己的研究生,找到几个单体化合物,上标准!研究生毕业论文也有着落了。然后折腾企业检验找不到对照品。其实有些中药材经验鉴别还是很有用的,然砖家不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7-6-20 10: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在一只手上的五指都有长短,何况中药材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6-20 10: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套用佟掌柜的话,就是中药“科学化”一开始就错了,当初就不该嫁过来...有些东西真的不适合搞标准化、工业化,比如出去炒个菜,标准化工业化的菜谁吃啊?
要不中药界再分一次家?一家搞标准化质量控制体系,一家搞“传统控制体系”,井水不犯河水,各搞各的认证,企业自愿选择那套体系----我估计现代化体系会干不过传统体系

点评

老板都是不想投入或投资小产出大利润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3 15: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京ICP证15035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9-21 10:38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