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830|回复: 6
收起左侧

【原创】《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2017版解读

[复制链接]
药生
发表于 2017-5-3 08: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最近CFDA发布了29号令——《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17年5月1日正式施行,新办法将替代2011年7月1日施行的2卫生部发布了《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试行)》(第82号令)。
本次办法的修订一方面是为了呼应2014年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使其得到更加深入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加有效、及时控制医疗器械上市后的风险,保护公众用械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新旧版《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落实了医疗器械召回的责任主体;
(二)  明确了适用范围;
(三)  调整缺陷产品的范围;
(四)  增加缺陷评估内容;
(五)  调整监督召回产品销毁的监管部门;
(六)  调整了召回信息通报的要求;
(七)  强化了生产企业、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        力度。

以上简单的叙述了下新办法的主要变化框架,下面我们通过一张表格来具体的看看变化:
卫生部令第82号(2011版)
总局令第29号(2017版)
归属
解读

第一条 为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控制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产品,消除医疗器械安全隐患,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目的及依据】
本条的前半部分为目的,明确了医疗器械召回的要求,即只要影响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应实施召回,通过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来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该条后半部分则是本办法的制定依据。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医疗器械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已上市医疗器械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适用范围】
本条进一步扩大了适用的范围,由原先的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医疗器械扩大到只要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销售均要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器械召回,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其已上市销售的存在缺陷的某一类别、型号或者批次的产品,采取警示、检查、修理、重新标签、修改并完善说明书、软件升级、替换、收回、销毁等方式消除缺陷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器械召回,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其已上市销售的某一类别、型号或者批次的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产品,采取警示、检查、修理、重新标签、修改并完善说明书、软件更新、替换、收回、销毁等方式进行处理的行为。                             前款所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指境内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人或者备案人、进口医疗器械的境外制造厂商在中国境内指定的代理人。
【定义】
召回的定义倒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新版的办法中明确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定义,同时与其他新的法规保持一致性。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缺陷,是指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存在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合理的风险。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产品包括:                                   (一)正常使用情况下存在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合理风险的产品;          (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的产品;                       (三)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质量管理有关规定导致可能存在不合理风险的产品;  (四)其他需要召回的产品。
【缺陷范围】
新的办法中增加了缺陷的范围,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法规符合性及其他方面的缺陷,进一步丰富了缺陷的评估范围,法规不符合有可能影响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那么其他需要召回的怎么理解呢?这个就由企业自行发挥了,比如一批核磁共振仪会产生静电,那么这个肯定是需要按照本办法执行的,那么对于那些灰区的大家看着办,你懂得。

第五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控制与消除产品缺陷的主体,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安全负责。
第五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控制与消除产品缺陷的责任主体,应当主动对缺陷产品实施召回。
【召回主体】
本条明确境内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人或者备案人、进口医疗器械的境外制造厂商在中国境内指定的代理人是实施医疗器械召回的主体。

第六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召回制度,收集医疗器械安全的相关信息,对可能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进行调查、评估,及时召回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应当协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履行召回义务,按照召回计划的要求及时传达、反馈医疗器械召回信息,控制和收回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
第六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制度,收集医疗器械安全相关信息,对可能的缺陷产品进行调查、评估,及时召回缺陷产品。                进口医疗器械的境外制造厂商在中国境内指定的代理人应当将仅在境外实施医疗器械召回的有关信息及时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凡涉及在境内实施召回的,中国境内指定的代理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组织实施。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应当积极协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缺陷产品进行调查、评估,主动配合生产企业履行召回义务,按照召回计划及时传达、反馈医疗器械召回信息,控制和收回缺陷产品。
【主体义务】
本条主要说的是主体的义务:
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制度(即形成(或升级)管理文件),对医疗器械在安全方面相关的信息应进行收集(这里就需要形成退货、客户投诉及客户反馈等方面文件),同时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查、评估,需要召回的应及时召回;
境外制造商在境内指定的代理人应及时报告境外实施医疗器械召回的有关信息,同时境内的召回,应按照本办法执行;
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应积极的协助配合生产企业对全新产品的调查、评估,主动配合生产企业召回的实施。

第七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发现其经营、使用的医疗器械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暂停销售或者使用该医疗器械,及时通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使用单位为医疗机构的,还应当同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当及时通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七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发现其经营、使用的医疗器械可能为缺陷产品的,应当立即暂停销售或者使用该医疗器械,及时通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使用单位为医疗机构的,还应当同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当及时通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市场发现缺陷的处理】
本条没有什么新的变化,主要是更新了监管部门的说法,该条款明确了由市场发现的缺陷产品的处理方法以及发现主体的处理义务;
该条所表述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生,一般遇到这种情况的发现主体一般都会直接反馈给生产企业,之后就按照相应的流程往下。

第八条 召回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进口医疗器械的境外制造厂商在中国境内指定的代理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器械召回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协助做好本辖区内医疗器械召回的有关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督全国医疗器械召回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 召回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器械召回的监督管理,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召回的有关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监督全国医疗器械召回的管理工作。
【监管部门】
明确召回监督管理的部门,生产企业所在地负责监督管理,其他地方负责协助配合,总局负责监督全国的召回;
这里是不是还有人会说那进口器械的召回呢?还记得<第三条>中的定义吗?它包含了境外制造厂商在中国境内指定的代理人;
其他怎么理解呢?这里指的的召回涉及的地区。

第九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医疗器械召回信息通报和公开制度,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相关信息,采取有效途径向社会公布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信息和医疗器械召回的情况。
第九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医疗器械召回信息通报和信息公开有关制度,采取有效途径向社会公布缺陷产品信息和召回信息,必要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相关信息。
【信息公开】
本条其实是说要通过一个有效的途径告知社会缺陷产品信息及召回信息,以避免不必要的情况发生;
与老办法的变化是1、老版那时是建立信息通报和公开制度,新版的是现在已经建立好了,得按照制度进行通报和公开;2、老版的是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相关信息,新版的加了句必要时,这是因为那时候药监局在卫生部下面,而现在两者是平级的了,就不存上下级的关系,没有必要每一个都要通报,可以自己评估后有选择性的进行通报。

第十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收集、记录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对医疗器械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调查和评估。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应当配合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有关医疗器械缺陷的调查,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收集、记录医疗器械的质量投诉信息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对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调查和评估。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应当配合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有关医疗器械缺陷进行调查,并提供有关资料。
【主体义务】
本条与第六条可以说是一个呼应,还是讲主体的义务,它与老版的没有都大变化,主要就是扩大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同时告知建立健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应当按照规定,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MDGMP等等。

第十一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将收集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或者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和调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一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将收集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或者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和调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不良事件的报告及调差】
这里告诉我们主体应当及时的向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可以对报告的情况进行分析及调查,主体应当予以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分析及调查。

第十二条 对医疗器械缺陷进行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是否发生过故障或者伤害;                           (二)在现有使用环境下是否会造成伤害,是否有科学文献、研究、相关试验或者验证能够解释伤害发生的原因;                     (三)伤害所涉及的地区范围和人群特点;(四)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程度;               (五)伤害发生的概率;                  (六)发生伤害的短期和长期后果;     (七)其他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因素。
第十二条 对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产品进行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产品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二)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是否发生过故障或者伤害;
(三)在现有使用环境下是否会造成伤害,是否有科学文献、研究、相关试验或者验证能够解释伤害发生的原因;
(四)伤害所涉及的地区范围和人群特点;
(五)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程度;
(六)伤害发生的概率;
(七)发生伤害的短期和长期后果;
(八)其他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因素。
【缺陷评估】
本条为产品缺陷的评估内容,与第四条的缺陷范围形成呼应,在增加范围的同时,缺陷评估中也增加了法规符合性的评估。

第十三条 根据医疗器械缺陷的严重程度,医疗器械召回分为:
(一)一级召回:使用该医疗器械可能或者已经引起严重健康危害的;
(二)二级召回:使用该医疗器械可能或者已经引起暂时的或者可逆的健康危害的;
(三)三级召回:使用该医疗器械引起危害的可能性较小但仍需要召回的。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根据召回分级与医疗器械销售和使用情况,科学设计召回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根据医疗器械缺陷的严重程度,医疗器械召回分为:
(一)一级召回:使用该医疗器械可能或者已经引起严重健康危害的;
(二)二级召回:使用该医疗器械可能或者已经引起暂时的或者可逆的健康危害的;
(三)三级召回:使用该医疗器械引起危害的可能性较小但仍需要召回的。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召回级别并根据召回级别与医疗器械的销售和使用情况,科学设计召回计划并组织实施。
【召回分级】
本条中主要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将召回进行了分级,并给出了不同严重程度对应的级别,同时也强调了企业的召回级别应当与发生的缺陷相适应,同时召回的计划于实施应当与产品的流出相适应。这句话的意思就相当于“采取的措施应当与风险的界别相适应”是一样的道理,就不在多解释了。

第十四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照本办法  第十条、  第十二条的要求进行调查评估后,发现医疗器械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决定召回。
  进口医疗器械的境外制造厂商在境外实施医疗器械召回的,应当通知其在中国境内指定的代理人及时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境内进行召回的,由其在中国境内指定的代理人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具体实施。
第十四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照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二条的要求进行调查评估后,确定医疗器械产品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决定并实施召回,同时向社会发布产品召回信息。
  实施一级召回的,医疗器械召回公告应当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和中央主要媒体上发布;实施二级、三级召回的,医疗器械召回公告应当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发布的召回公告应当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链接。
【召回信息发布】
本条款主要是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评估确定需要召回的,在确定召回级别后应当根据不同的级别对社会进行信息发布;在这里也要求了“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发布的召回公告应当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链接”,这里与第八条形成了呼应,你不告诉总局他就无法有效可控的监督全国医疗器械召回的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做出医疗器械召回决定的,一级召回在1日内,二级召回在3日内,三级召回在7日内,通知到有关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或者告知使用者。
  召回通知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召回医疗器械名称、批次等基本信息;
  (二)召回的原因;
  (三)召回的要求:如立即暂停销售和使用该产品、将召回通知转发到相关经营企业或者使用单位等;
  (四)召回医疗器械的处理方式。
第十五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作出医疗器械召回决定的,一级召回应当在1日内,二级召回应当在3日内,三级召回应当在7日内,通知到有关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或者告知使用者。
  召回通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召回医疗器械名称、型号规格、批次等基本信息;
  (二)召回的原因;
  (三)召回的要求,如立即暂停销售和使用该产品、将召回通知转发到相关经营企业或者使用单位等;
  (四)召回医疗器械的处理方式。
【召回实施】
这一条与原条款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进一步明确要求了召回产品涉及的型号规格,在通知发布时效中加入了一些修饰词,比较具有强制性,老版在作为借介词用,新版中增加了修饰词,而应当一词在法律法规的出现具有强制性的意思,相当于必须的意思。

第十六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做出医疗器械召回决定的,应当立即书面告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且在5日内填写《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见附表1),将调查评估报告和召回计划同时提交给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一级召回的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十六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作出医疗器械召回决定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批准该产品注册或者办理备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调查评估报告和召回计划提交至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批准注册或者办理备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召回事件报告表1个工作日内将召回的有关情况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召回实施报告制度】
本条款中主要明确主体实施召回的应当如何与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在新版中报告的监管部门增加了注册或备案的监管部门,比如一个一类或三类的产品,其中一类的在直辖市中是在区级进行备案,而三类的需要国家级注册批准的,但在发生召回时所在地的监督管理局是监督主体,同时注册部门也要参与审核评估报告的内容、措施的有效性及级别的适应性,同时这也可能是飞行检查的一个参考依据;也取消附件表格的约束,报告应当在管理系统中进行对接或者主体在使用召回系统时应当对药监部门开放接口,已进一步提高报告的效率及可执行性;同时这里老版中要求只有一级召回需要向总局报告,而新版中要求所有召回均要报告且还增加时限的要求,进一步的对召回信息的及时发布公开提供基础。

第十七条 调查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召回医疗器械的具体情况,包括名称、批次等基本信息;
  (二)实施召回的原因;
  (三)调查评估结果;
  (四)召回分级。
  召回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医疗器械生产销售情况及拟召回的数量;
  (二)召回措施的具体内容,包括实施的组织、范围和时限等;
  (三)召回信息的公布途径与范围;
  (四)召回的预期效果;
  (五)医疗器械召回后的处理措施。
 第十七条 调查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召回医疗器械的具体情况,包括名称、型号规格、批次等基本信息;
  (二)实施召回的原因;
  (三)调查评估结果;
  (四)召回分级。
  召回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医疗器械生产销售情况及拟召回的数量;
  (二)召回措施的具体内容,包括实施的组织、范围和时限等;
  (三)召回信息的公布途径与范围;
  (四)召回的预期效果;
  (五)医疗器械召回后的处理措施。
【评估报告要求】
本条主要要求评估报告及召回计划至少包含的内容,与老版的没有什么打的变化

第十八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提交的召回计划进行评估,认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采取的措施不能有效消除缺陷的,应当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采取提高召回等级、扩大召回范围、缩短召回时间或者改变召回产品的处理方式等更为有效的措施。
第十八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生产企业提交的召回计划进行评估,认为生产企业所采取的措施不能有效消除产品缺陷或者控制产品风险的,应当书面要求其采取提高召回等级、扩大召回范围、缩短召回时间或者改变召回产品的处理方式等更为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修改召回计划并组织实施。
【监管部门评估审核】
本条主要讲召回的监管部门应当要对主体提的报告进行审核评估,确保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级别的适应性,同时强调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修改召回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上报的召回计划进行变更的,应当及时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上报的召回计划进行变更的,应当及时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召回计划变更备案】
本条是说只要主体的召回计划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的到监管部门进行备案,以便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实施召回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召回计划定期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召回计划实施情况报告》(见附表2),报告召回计划实施情况。
第二十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实施召回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召回计划定期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召回计划实施情况报告。
【执行情况定期报告监管部门】
这里主要讲主体应当按照计划的节点或定期向监管部门进行报告,以便监管部门对召回实施情况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召回医疗器械的处理应当有详细的记录,并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对通过警示、检查、修理、重新标签、修改并完善说明书、软件升级、替换、销毁等方式能够消除产品缺陷的,可以在产品所在地完成上述行为。需要销毁的,应当在销毁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下销毁。
第二十一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召回医疗器械的处理应当有详细的记录,并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注册证失效后5年,第一类医疗器械召回的处理记录应当保存5年。对通过警示、检查、修理、重新标签、修改并完善说明书、软件更新、替换、销毁等方式能够消除产品缺陷的,可以在产品所在地完成上述行为。需要销毁的,应当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下销毁。
【记录要求及缺陷消除要求】
本条为完善条款,在老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记录保存时限的要求,关于这个时效可能需要修订体系文件中关于记录管理的要求了,要增加召回记录的管理了,一类为5年,其他为注册证失效后5年;新版中将“应当在销毁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下销毁”修订为“应当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下销毁”使其更具有执行性,销毁只要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即可。

第二十二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召回完成后,应当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价,并在召回完成后10日内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医疗器械召回总结报告。
第二十二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在召回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估,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医疗器械召回总结评估报告。
【召回完成后报告制度】
本条为完善条款,在原先“召回完成后,应当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价,并在召回完成后10日内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医疗器械召回总结报告”完善为“召回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估,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医疗器械召回总结评估报告”

第二十三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总结报告之日起10日内对报告进行审查,并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价。审查和评价结论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并抄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经过审查和评价,认为召回不彻底,尚未有效消除缺陷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重新召回。
第二十三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总结评估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报告进行审查,并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估;认为召回尚未有效消除产品缺陷或者控制产品风险的,应当书面要求生产企业重新召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重新召回。
【召回完成后监管部门评估】
本条为完善条款

第二十四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过调查评估,认为存在本办法  第四条所称的缺陷,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召回医疗器械而未主动召回的,应当责令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召回医疗器械。
  必要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立即暂停销售或者使用、告知使用者立即暂停使用该医疗器械。
第二十四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过调查评估,认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召回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产品而未主动召回的,应当责令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召回医疗器械。
  责令召回的决定可以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也可以由批准该医疗器械注册或者办理备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作出该决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其网站向社会公布责令召回信息。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召回,并按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向社会公布产品召回信息。
  必要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立即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并告知使用者立即暂停使用该缺陷产品。
责令召回】
本条为完善条款,明确了被动召回的监管部门,同时也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信息公布;本条中就与第第十六条呼应,“责令召回的不仅以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也可以由批准该医疗器械注册或者办理备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

第二十五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做出责令召回决定,应当将责令召回通知书送达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者进口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国内代理商,通知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召回医疗器械的具体情况,包括名称、批次等基本信息;
  (二)实施召回的原因;
  (三)调查评估结果;
  (四)召回要求,包括范围和时限等。
第二十五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责令召回决定,应当将责令召回通知书送达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通知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召回医疗器械的具体情况,包括名称、型号规格、批次等基本信息;
  (二)实施召回的原因;
  (三)调查评估结果;
  (四)召回要求,包括范围和时限等。
责令召回通知】
本条为完善条款在老版基础上增加型号规格,与前文一致。

第二十六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收到责令召回通知书后,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通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或者告知使用者,制定、提交召回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收到责令召回通知书后,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通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或者告知使用者,制定、提交召回计划,并组织实施。
责令召回程序】
无变化

第二十七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医疗器械召回的相关情况,进行召回医疗器械的后续处理。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提交的医疗器械召回总结报告进行审查,并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价,及时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经过审查和评价,认为召回不彻底,尚未有效消除缺陷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重新召回。
第二十七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医疗器械召回的相关情况,进行召回医疗器械的后续处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提交的医疗器械召回总结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并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价,必要时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经过审查和评价,认为召回不彻底、尚未有效消除产品缺陷或者控制产品风险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书面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重新召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重新召回。
【完成后报告制度】
本条为完善条款。

第二十八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认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因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造成上市医疗器械存在缺陷,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但该企业已经采取召回措施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危害后果的,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召回医疗器械的,不免除其依法应当承担的其他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因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造成上市医疗器械存在缺陷,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但该企业已经采取召回措施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危害后果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给予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召回医疗器械的,不免除其依法应当承担的其他法律责任。
【违规处置】
本条为完善条款

第二十九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发现医疗器械存在缺陷而没有主动召回医疗器械的,责令召回医疗器械,并处应召回医疗器械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直至吊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NA
NA
本条在老版中貌似与第二十八条相矛盾,故在新版中进行删除。

第三十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拒绝召回医疗器械的,处应召回医疗器械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直至吊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拒绝召回医疗器械的,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拒绝召回的处罚】
本条为完善条款,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第六十六条内容中第四项情形:
  (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依照本条例规定实施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医疗器械的;

第三十一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在规定时间内将召回医疗器械的决定通知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或者告知使用者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未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采取改正措施或者重新召回医疗器械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对召回医疗器械的处理做详细记录或者未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
第三十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按照要求及时向社会发布产品召回信息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在规定时间内将召回医疗器械的决定通知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或者告知使用者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未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采取改正措施或者重新召回医疗器械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对召回医疗器械的处理作详细记录或者未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
【主体处罚】
本条为完善条款,主增加了“按照要求及时向社会发布产品召回信息的”也应当予以处罚,这在老版的基础上强化了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法律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第三十二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本办法规定建立医疗器械召回制度的;
  (二)拒绝协助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调查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提交《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调查评估报告和召回计划、医疗器械召回计划实施情况和总结报告的;
  (四)变更召回计划,未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
第三十一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建立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制度的;
  (二)拒绝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调查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提交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调查评估报告和召回计划、医疗器械召回计划实施情况和总结评估报告的;
  (四)变更召回计划,未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
【主体处罚】
本条没有变化

第三十三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停止销售、使用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并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停止销售、使用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主体处罚】

第三十四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拒绝配合有关医疗器械缺陷调查、拒绝协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召回医疗器械的,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拒绝配合有关医疗器械缺陷调查、拒绝协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召回医疗器械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主体处罚】

第三十五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四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根据情节轻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法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一)未按规定向社会发布召回信息的;
  (二)未按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或者通报有关召回信息的;
  (三)应当责令召回而未采取责令召回措施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未能督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效实施召回的。
【监管部门处罚】
本条为完善条款,细化了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情形,并规定相应罚则

第三十六条 召回的医疗器械已经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与医疗机构和患者共同协商,根据召回的不同原因,提出对患者的处理意见和应采取的预案措施。
第三十五条 召回的医疗器械已经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与医疗机构和患者共同协商,根据召回的不同原因,提出对患者的处理意见和应当采取的预案措施。
【特殊器械的召回方法】
无变化

第三十七条 召回的医疗器械给患者造成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企业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请求赔偿。
患者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请求赔偿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企业追偿。
第三十六条 召回的医疗器械给患者造成损害的,患者可以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要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要求赔偿。患者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要求赔偿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追偿。
【受害者维权处理】
无变化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82号)同时废止。
【实施日期】

原创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质量平台”公众号首发,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5-3 08: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希望楼主今后能出更多更好的帖子!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7-5-3 09: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5-3 09: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局办公厅关于实施《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中(http://www.sda.gov.cn/WS01/CL0845/172162.html
二、医疗器械召回报告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人或者备案人、进口医疗器械的境外制造厂商履行《办法》中生产企业的义务,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这里所说的 进口医疗器械的境外制造厂商 要承担法律责任,可召回办法中的法律责任说的都是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法律责任,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定义是:境内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人或者备案人、进口医疗器械的境外制造厂商在中国境内指定的代理人
前后是不是有些不符,楼主怎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7-5-3 09: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5-3 09: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7-5-3 11: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啦,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20 01:02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