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134|回复: 8
收起左侧

[医生与用药] 重大突破!匹敌吗啡、却不会上瘾的完美止痛药诞生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6-8-22 11: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重大突破!匹敌吗啡、却不会上瘾的完美止痛药诞生  
导读近期,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型阿片止痛药。它的镇痛效果能够与吗啡匹敌,更惊喜的是,它不会导致呼吸抑制、药物成瘾等副作用,而吗啡却会。科学家如何做到的呢?故事讲起来有点长,他们不过是从头开始找,并结合了结构学、计算机、化学等知识……

8月17日,《Nature》期刊发表一篇文章,揭示了一种能够与吗啡媲美的镇痛化合物。最让人惊喜的是,它不会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上瘾等副作用,至少小鼠试验是这样的。


这一突破由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北卡罗莱纳大学(UNC)和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科学团队合力完成,是他们集结上百万药物筛选、药物化学分析以及大规模临床前试验等一系列工作,通过跨学科、跨机构研发出的杰出成果。

目前,该药物已经在动物身上验证其独特疗效,且不会让小鼠对其上瘾。这一进步对于医生、患者甚至于整个医疗界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从头开始:寻找更安全的止痛药

阿片类镇痛药可以与中枢神经互作,缓解疼痛。但是反复使用或者用量过大,易出现呼吸抑制、药物依赖、呕吐等副作用。

近几十年,美国因过度服用阿片类药物而死亡的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2014年,美国共计28000名患者死于麻醉过量,其中超一半死亡是因为阿片类药物。2016年2月,奥巴马总统提议投资11亿美元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问题。上个月,美国国会通过相关法案,旨在遏制阿片类药物滥用及改善治疗现状。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便上瘾成灾、副作用严重,阿片类药物依然是目前现代医学对抗疼痛的最强大武器。

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能够代替阿片类药物的化合物。

传统的药物开发是在已上市药物(吗啡)的基础之上,通过改变其结构试图在保留其原有疗效的前提下,消除它的副作用。但是,斯坦福医学院分子和细胞生理学教授Brian Kobilka、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药物化学教授Brian Shoichet团队却不想这样做。他们选择了一条更为激进的道路:从头开始,借助计算机算法从药物库中筛查新化合物!

问题解决的关键:仅仅镇痛,避开副作用

2012年,研究团队之一、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特聘研究员Aashish Manglik和Kobilka实验室其他成员对μ阿片受体的三维结构进行了研究。

μ阿片受体是阿片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其结构类似于大脑和脊髓细胞表面的蛋白。当吗啡或其他衍生物与μ阿片受体结合后,该受体会释放信号,激活细胞内下游通路,最终达到镇痛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当吗啡类药物与μ阿片受体结合时,其镇痛效果是借助一条信号通路中一系列特殊级联反应实现的。而它们的呼吸抑制副作用则是由另一条信号通路负责。

理清这两条信号通路之后,科学家试图将止痛效果和副作用剥离。如何“取精华去糟粕”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研究团队的思路是,仅仅激活μ阿片受体,避开其他任何阿片受体,从而只启动负责止痛功效的信号通路,不去碰与副作用相关的信号通路。

那么,是否存在具备这一完美特性的小分子呢?“专一止痛之旅”是否能实现?Manglik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相关研究团队展开了合作。

从结构学到计算机:筛选出完美化合物

作为文章共同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药物化学实验室的研究生Henry Lin博士在其导师Brian Shoichet教授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算法在一个“虚拟的药用化合物库”中对300万种合成化合物进行筛选。

结果,他们锁定了2500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预估都有与μ阿片受体结合的能力。随后,他们再次缩小范围,最终捕获到23个化合物作为进一步测试的候选物。

Lin和Shoichet关注的是化学结构在本质上不同于已上市阿片类药物的化合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激活副作用的信号通路。以此为条件后,研究人员最终找到7个化合物。

从1.0到3.0版:新化合物的完美变身

这些化合物被送至UNC药理学和药物化学教授Bryan Roth的实验室。Roth对它们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发现其中一个化合物,能够在强烈激活“好”的下游通路(镇痛)的同时,不去牵扯“坏”的信号路径(呼吸抑制)。

虽然优势显著,但是这一化合物(1.0版)却没有用于治疗的足够力量。为了优化其属性,Roth团队与FAU药物化学负责人Peter Gmeiner教授合作。

Gmeiner团队构建了该化合物的多种版本,并确定其中一种(2.0版)能够更好地与μ阿片受体结合。随后,Gmeiner在2.0版基础之上添加了羟基,使其能够更牢固地与受体结合位点贴合。

最终,3.0版分子诞生!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PZM21”,其与μ阿片受体结合的强度是原版本的1000倍。

PZM21不仅不会显著激活其他阿片类受体,而且还会抑制Kappa受体的活性(该受体与焦虑、幻觉等副作用有关)。

Roth团队以小鼠为模型,证实PZM21确实有镇痛疗效,且效果堪比吗啡。最重要的是,PZM21出现呼吸抑制的程度大大减轻。同时,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构建了没有μ阿片类受体的突变小鼠,对这些小鼠注射PZM21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此文来源于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2 11: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没有成瘾性也未必就安全,有无其他毒副作用还有待实验与临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2 12: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时间的检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2 12: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结构。。。。CAS 号公布下呗,牛逼大家一起吹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2 13: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体不上瘾,心理会上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8-22 13: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突破由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北卡罗莱纳大学(UNC)和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科学团队合力完成,是他们集结上百万药物筛选、药物化学分析以及大规模临床前试验等一系列工作,通过跨学科、跨机构研发出的杰出成果。NB,这种研究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22 15: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药三分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6-8-22 17: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6-8-22 23: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不会成瘾吗,有待后期的验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28 20:46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