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王瓜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肾经。
功效:清热,生津,消瘀,通乳。主治消渴,黄疸,噎膈反胃,经闭,乳汁不通,痈肿,慢性咽喉炎。《日用本草》:止热躁大渴,消肿毒,除黄疸,行乳汁,通经水。《医学入门》:治噎膈。《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习俗】
1.迎夏节
周朝时,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到南郊祭祀迎夏。《岁时佳节记趣》记载,先秦时君臣一律身着朱色礼服,佩带朱色玉饰,乘坐赤色马匹和朱红色的车子,连车子的旗帜也是朱红色的,祈求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而明朝,“天子赐冰”,刘侗的《帝京景物略》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
“
立夏称人”,据说起源于三国时的蜀国。刘备死后,诸葛亮把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请刘备的继室孙夫人带养。这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的面给阿斗称了体重,到来年立夏再称一次,看体重增长多少。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
2.尝新节 后世还有尝新节日。例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江苏常熟则由“九荤十三素”:“九荤”指鲥鱼、鲚鱼、咸蛋、海狮、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各鲳鳊鱼;十三素有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等。也有一些地方吃螺蛳,吃“五虎丹”:红枣、黑枣、胡桃、桂圆、荔枝。
3.“立夏吃蛋”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立夏天气晴暖,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于是立夏节吃蛋的习俗延续至今。
4.时令养生 (1)鸭蛋
性味:性凉,味甘、咸。
归经:入肺、胃经。
功效:滋阴清热、生津益胃。主治肺阴亏虚,干咳少痰,咽干而痛,胃阴亏虚,口于而渴,干呕,大便干燥等。
禁忌:《饮食须知》:多食发冷气,令人气短背闷。妊妇多食,令子失音,且生虫。小儿多食,令脚软。不可合鳖肉、李于食,害人。
(2)豌豆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具有益中气、止泻痢、调营卫、利小便、消痈肿、解乳石毒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豌豆“祛除面部黑斑,令面部有光泽”。
禁忌:过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
(3)莴苣 性味:凉、甘。
归经:胃、大肠。
功效:利五脏,通经脉,清胃热,清热利尿。开胃降压之佳品。《本草拾遗》:“利五脏,通经脉,开胸膈。”《纲目》:“通乳汁,利小便,杀虫蛇毒。”
禁忌:经期 、痛经、痛风、眼疾、拉肚子等勿食。《本草衍义》:多食昏人眼。
(4)松花 立夏采松花,又叫松黄。就是松树马尾松雄枝抽新芽时的花骨朵,是一种珍贵的高级营养食品原料。
功效:祛风;益气;收湿;止血。主头痛眩晕;泄泻下痢;湿疹湿疮;创伤出血。李时珍认为:“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本草图经》谓:其花上黄粉名松黄,山人及时拂取,作汤点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鲜用寄远。
禁忌:血虚、内热者慎服。
(5)麦蚕
立夏、小满时节,麦子灌浆饱满、将熟未熟之时,取其穗头,搓去麦壳,将鲜嫩的麦粒炒熟,用石磨碾之,则成条絮状,尝之清香扑鼻,柔嫩可口,糯而不腻,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这是一份多么香甜的记忆!相传昔年乾隆帝寻访生母,至济源。济源地处豫北腹地,为太行,王屋二山所包容,盛产小麦。恰逢青黄不接的季节,百姓以当地度荒的食品“碾转”进行招待,乾隆帝品尝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仍念念不忘,遂成为皇宫供品每年进贡。“青麦香丝碾转”可谓济源特产。
转载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