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楼主: ruan10000
收起左侧

[确认&验证] 湿热灭菌指示剂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5 15: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baiyi1495 发表于 2015-5-23 23:28
有没有推荐的适用于水浴灭菌器的指示带或者指示卡?曾用过3M的爬式指示卡,但是要求121度22分钟才能发到其 ...

MESA有个121℃20分钟变色的,但不清楚能否用于水浴灭菌器,货号应该是CI-EX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5 15: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baiyi1495 发表于 2015-5-23 22:04
学习了~不过想请教一个问题:在平时的灭菌过程中,还用不用每锅都放物理灭菌指示卡或者指示条?谢谢

日常放化学指示贴就行,每年做1-2次设备验证才用生物指示剂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5 15: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youwenmicro 发表于 2015-5-24 01:52
枯草5230的ATCC号是35021。5230本身不是ATCC号。请不要误导大家

非常感谢提醒,你是对的,厂家介绍让人误解了,枯草5230的ATCC号是350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5 15: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XUEJULEE 发表于 2015-5-24 13:53
那么问题出来了,国标中对于湿热灭菌的指示剂没有枯草,而gmp指南却有,到底按谁执行。

我把你说的国标中对于湿热灭菌的章节找到了,并非只规定只能使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国标与GMP指南并不冲突。附件如上。

GB1828132000湿热灭菌生物指示剂.rar

165.3 KB, 下载次数: 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25 19: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夏踏青 发表于 2015-5-25 15:37
我把你说的国标中对于湿热灭菌的章节找到了,并非只规定只能使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国标与GMP指南并不冲突 ...

嗯,国标是没有说必须用嗜热脂肪芽孢,它的描述是:试验微生物必须为嗜热脂肪杆菌芽孢或其他菌株和被证实的具有本标准所要求的同等性能的微生物。如果用枯草,我们还得去证明枯草5230具有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具有同等的性能,一方面麻烦,另一方面,如果换成枯草,它的生物性能跟枯草也是一样的,还是那句话,保证sal不小于6是无菌的最低要求,换成枯草又有何用?这也是为什么企业做湿热灭菌等的验证都使用嗜热芽孢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25 19: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过度湿热灭菌,可以选择枯草芽孢杆菌。我们以前的大输液产品不耐热,全是115度灭菌,用的也是枯草芽孢杆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25 19: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是121度灭菌,也可以不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指示剂。你可以使用其它芽孢(如枯草芽孢杆菌的孢子)作为指示剂,前提是日常产品溶液灭菌前要检测芽孢和微生物负荷,如果产品溶液中分离到的芽孢D值高于你的生物指示剂,你就要用分离到的芽孢重新验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25 21: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夏踏青 发表于 2015-5-25 15:05
MESA有个121℃20分钟变色的,但不清楚能否用于水浴灭菌器,货号应该是CI-EXT

有没有121度15分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6 08: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XUEJULEE 发表于 2015-5-25 19:06
嗯,国标是没有说必须用嗜热脂肪芽孢,它的描述是:试验微生物必须为嗜热脂肪杆菌芽孢或其他菌株和被证实 ...

SAL的理解你应该是理解为湿热灭菌效果为需要不小于6,但更需要考虑原先的微生物负载,微生物负载足够低,完全可以降低BI的芽孢数,这就是为什么不受热的灭菌产品,需要加强过程控制,降低灭菌前的生物负载,然后再通过较温和的灭菌过程把整个SAL降低为6,而并非只针对灭菌效果。如果只知道SAL不小于6,忽略产品本身特性以及原先微生物负载,那所有产品都用过度灭菌方法就好,同一个参数去灭菌就行,何必有那么多灭菌条件?回到这个问题,121℃,9分钟,115℃30分钟,麻烦您帮忙选择一款合适的嗜热指示剂的参数,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6 0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freeer06 发表于 2015-5-25 19:14
即使是121度灭菌,也可以不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指示剂。你可以使用其它芽孢(如枯草芽孢杆菌的孢子)作为 ...

咱两理解是一样的,需要考虑产品灭菌前的微生物负载量。如果分离到的芽孢D值高于生物指示剂,这个D值目前国内很少药厂会去做吧,没有专业仪器做起来应该很麻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6 09: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baiyi1495 发表于 2015-5-25 21:51
有没有121度15分钟的?

有一款货号CI-OK的,四个圈,每个区显示不同的灭菌时间,第一个圈是121℃8分钟,第二个是11分钟,第三个圈是17分钟,中间那个圈是30分钟,这款应该适合您使用。附件是图片
%VPU44S_YWA5O5A0O%PVJIF.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26 10: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湿热灭菌的验证一般都是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枯草的菌片是用于环氧乙烷灭菌验证的。这都是微生物原理,也有用化学原理的,根据纸片的颜色变化,不过还是用嗜热菌片的多。以下是嗜热菌片的使用方法:
【 使用方法】   有什么想咨询的加我QQ也可以:2853587129
1、 使用时将装有菌片的小纸袋放在被灭菌的物品中心部位(每锅放置菌片数按卫生部规定或其它相关标准
规定),视需要也可将小纸袋盛于试管等特定容器中再进行灭菌
2、 灭菌后,无菌操作取出小纸袋中的菌片,投放到溴甲酚紫蛋白胨培养液中。同时将未经灭菌的菌片投入
另一管培养液中作对照。
3、 56~65℃培养 48 天,观察结果,对照管呈黄色:若灭菌后菌片培养液呈紫色,则为阴性,表示灭菌彻
底;若灭菌后菌片培养液呈黄色,则为阳性,表示灭菌不彻底。
4、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为 G+杆菌,芽孢染色为孔雀绿着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26 14: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夏踏青 发表于 2015-5-26 08:50
SAL的理解你应该是理解为湿热灭菌效果为需要不小于6,但更需要考虑原先的微生物负载,微生物负载足够低, ...

这位老师我理解你的意思,您是说产品微生物负载本身就很少,用较少的芽孢作为指示剂就能够保证产品灭菌后无菌。但是如何保证中间控制有能力将产品的微生物负载控制在低水平。另外我认为,湿热灭菌验证是验证该工艺的灭菌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理想化考虑,因为谁也不知道产品里会有多少微生物,所以得保证sal大于6。可以换个角度想,平常我们灭菌的东西都不可能有太多的微生物,但是我们验证的时候还是要用6次方的指示剂。跟产品耐热不耐热没关系,不耐热的产品降低温度延长暴露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26 14: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夏踏青 发表于 2015-5-22 13:52
短小芽孢ATCC27142

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6 14: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topbiol006 发表于 2015-5-26 10:22
湿热灭菌的验证一般都是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枯草的菌片是用于环氧乙烷灭菌验证的。这都是微生物原理, ...

兄弟,现在在讨论参数问题,使用很简单,没太多可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27 18: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夏踏青 发表于 2015-5-26 08:54
咱两理解是一样的,需要考虑产品灭菌前的微生物负载量。如果分离到的芽孢D值高于生物指示剂,这个D值目前 ...

对与分离到的芽孢,有一个简单的D值衡量方法,就是做沸水测试实验,通过沸水测试试验则说明D值小于0.25(具体记不清楚了),沸水测试失败则说明D值大于0.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8 10: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freeer06 发表于 2015-5-27 18:24
对与分离到的芽孢,有一个简单的D值衡量方法,就是做沸水测试实验,通过沸水测试试验则说明D值小于0.25(具 ...

这不太准吧,一般的嗜热D值在1.5到2.0之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8 11: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115度的,merck的有

点评

恩,非常感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28 11: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11: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lifenglin-5@163 发表于 2015-5-28 11:24
115度的,merck的有

恩,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8 15: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低温灭菌的指示剂有啊,像100℃30分钟就选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D值0.4-0.8min的,115℃的也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23 0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