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135
帖子
主题
积分1775
注册时间2011-5-19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发表于 2014-6-9 00: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ooseven 于 2014-6-9 00:58 编辑
过路客 发表于 2014-6-8 16:26 ![](https://www.ouryao.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这位蒲友!你的意见非常正确!
我刚才看了你的几个帖子,你说的非常全面和深入,看来你也是对CVS ...
1)首先药品生产企业及咨询、工程公司从事CVS验证管理的人首先要清楚,药品生产企业的计算机(化)系统都是操作应用系统,与工程应用层(设备制造厂、自动化工程公司)、系统开发层(微软、SAP、西门子等提供系统软件、标准自动化产品)所关注的验证目标、验证范围与方式截然不同,不要用软件的生命周期套用药品生产企业的验证步骤,其含义、目的、手段不尽相同。更应该关注使用中的功能要求与其对应的控制结果,不必关注其系统架构、源代码与代码分配等计算机专业技术。
吴老师真乃神人,这么快就有这么高的领悟!
2)编制好一个CVS验证程序,根据GMAP5的原则,规定好计算机(化)系统的分类(四类)、验证步骤(项目启动-需求确定-设计开发-测试-接收与验证-使用与维护-退出)每一个阶段具体工作内容。作为公司实施CVS验证的标准,避免风险评估漫天飞的局面发生。
我的理解是:不是编制好一个CSV的验证程序,而是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当前大部分法规中提到验证无非就是4Q,清洁验证,方法学验证等。但是最新的验证理念全部是向生命周期的方向发展,就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前的验证概念是生产使用前的文件证明,好像只要验证通过,产品(设备,系统)就不会出问题!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我给它的叫法是,基于风险的从生到死的质量管理体系!
3)其次是要识别计算机(化)系统是否用于产品工艺控制、监测、检测?是否用于物料与产品放行与控制?是否进行相关药品生产质量记录采集、记录、保存与备份?是否用与药品生产工艺过程的条件的监测与控制?如HVAC、制药用水系统等。根据系统与药品的直接与间接关系,并根据计算机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新颖性分别制定计算机系统的质量控制策略与验证范围。
我的理解是:制药企业把计算机系统当成一个有生命的产品,就像我们原来管理生产设备一样,有前期的URS,影响评估,验证计划,供应商评估(审计),设计确认,IQ,OQ,PQ,验证报告,然后日常使用时,要有SOP,培训,校准,预防维护,变更、偏差管理,周期性回顾或者再确认,直到最后退出!计算机系统理应也有这样的周期内的质量管理,只不过再起周期内多了一些IT行业特殊的管理,比如配置管理,权限管理,GAMP5中特别强调了供应商的作用,主要的考虑就是毕竟我们是制药,不是搞IT,因此从其管理上来说还要有一系列的服务协议!因此应该是从生到死的质量管理,另外风评也是不能少的
4)对不同的类型、级别的计算机化系统在URS阶段,重点关注计算机系统特殊性的要求:1)权限、2)数据录入、保存与更改 3)备份 4)系统功能 5)数据备份 6)灾难性回复 7)软件版本与备份等要求。
高手啊!
5)对于具体测试手段,我个人认为制药企业很少有五级系统,就是有五级系统也是一个很小的系统,绝不会有歼十飞机上独立的操作系统、数据传输系统那么复杂。我想跟设备验证IQ、OQ进行同步测试即可,只是要根据CVS要求增加的特殊项目做黑盒测试。如果有五级系统的CVS验证,重点还是放在对供应商对管理上(评估、流程控制、阶段性验收)等方面,如果企业本身有实力(人员、资金)另当别论。
单纯的5级系统基本很少,很少有软件企业,专门为一个制药公司打造定制的软件,除非是新的基础系统下,一些供应商可能需要做一些开发。比如Windows 8下面的HPLC(不知道有没有),作为最开始使用的企业,肯定要谨慎一些!作为制药企业,可以讲一个大的系统分成若干个模块,3类,4类,5类分别对待。
6)企业可以对典型的系统,如PLC控制系统及设备、检测仪器与控制软件、公用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ERP(涉及物料产品放行、相关物料记录)、电子表格(工艺控制与检测结果判断分析)等常见的系统,有针对性的确定一些验证项目和方法,必要时做几个模版,这样统一验证的思路、方法,可以减少风险评估、技术讨论的麻烦。
同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