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巴西木 于 2014-4-15 22:09 编辑
第十一章 师傅的爱 打开电脑,又跳出了邮件提示,社区里居委会的所有人都收到了一封新邮件,铁定是老师傅木木群发的。邮件里,有着整理得整整齐齐的资料文件。包括最新的检测方法SOP,最新的实验室管理指南,各种中药的红外图谱,各种检验设备的维护技巧等等。每一个文件,都是老师傅木木认认真真整理的。比起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木木的电脑水平丝毫不差,也许他的打字速度并不快,但是他全部用在了工作上,专业文章的阅读量,很大。
“哎,小妖,快帮我看看,这个是什么菌?”梦姐一早上就敲了小妖的窗。
“梦姐,这个……我真不知道。”小妖打了个哈欠,“种属鉴定这种事,不是靠一张手机拍的照片就能看出来的。要做基因检测或者生化分析……”
“我知道啊。”梦姐说,“这次微生物检测,出妖孽了。没时间去做什么基因测序了,我现在就想知道到底是实验操作出了问题,还是环境真的有问题。这种菌,你们没见过相似的吗?我总觉得在哪里见过。”
“这……我的经验告诉我,这种长毛的,都不是好事。”小妖抿嘴,“菌丝那么明显,长得那么霸气……你问问木木师傅啊,他刚刚发了邮件,肯定在线。”
“梦,别担心,看起来不像环境源的。”木木师傅出现,“先排除实验操作问题吧。你那里是什么情况?阴性、阳性看过了没有?预培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问题?你们公司做的产品,按理说出现假阴性的可能性比较大,像这种大面积的菌落……除非你们的洁净区根本就是一般区。最大的可能是操作的时候出了问题。”
“木木师傅,培养法做微生物限度检测,我总觉得不是很靠谱。人为因素太大了。”小妖还在仔细看梦姐发来的图。 “我也这么认为。但是这是药典方法。GMP上所谓的洁净区微生物标准,以及其他什么ISO的标准,都是基于这个培养法的。”木木实话实说,“如果用其他方法,那么标准肯定要改。培养法,就好像种树一样,其实培养的效果并不稳定,人员操作差异太大了。梦,我建议你调查一下。这种菌在你们的洁净区长的可能性很低。我记得你们的微生物培养室,上次是不是培养箱修过一次,然后彻底消毒了没有?” “哟,应该是消毒的,不过……”梦姐突然想起了什么。 “就是那个长了白色雪花一样菌,然后怀疑培养箱密封出问题,最后决定返回原厂修理的那个?”小妖突然想起来了,“梦姐,那个培养箱你们还真的敢用?说起来,这个照片……是挺像你上次拍的。” “还不是为了省钱咯。”梦姐也很无奈,哪个公司没有这样的烦恼啊。
“找到原因就好。别忘记请我吃饭啊。”木木打趣儿。 “对了,木木,我这里还有一张图谱,你帮我看一下,分不开。”梦姐的手指一点,一张新图出现。 “对,我还是看这个专业点。”木木师傅乐呵呵地笑,“小妖,梦,你们两个的年度计划交了没有?别像去年一样,计划交得晚,很多活动都准备不充分,没时间宣传策划……” “额……我还有事,我下了。”小妖顿时隐匿。木木师傅能不能不要关心那么多,面面俱到啊。
“木木,还有一个红外图谱,你也帮我看看。”梦姐逮住了木木,自然要把所有的问题都问了,毕竟木木在检测方面是专家么。 木木是专才,HPLC的老法师,也是论坛社区元老级的人物,他带着浓厚的书生气,微微发胖的身材,脸上淡淡的笑容,戴着眼镜,细声细语,每次的聚会他都会到,每一次都会认真准备会议内容,事无巨细地为身边的人考虑周到。笔记本,照相机,笔记本,他随身带着,他不会偷懒,不会得过且过,他有做好一切记录的习惯。那是经验的积累。 对于下一辈的关爱,他用传授知识表达,只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领情。有些人,可能从未打开这些邮件仔细看过,也许是没时间看,也许是觉得和自己无关,也有的会觉得其中一些资料太过时了,自己早就知道了,很多人都没有给木木师傅回复过邮件,但木木师傅并不在意,在他看来,那是一种职责,一种爱。有些事,需要传承。中国的传统便是如此,获得前辈的指点应该是一种大幸,而他,希望每一个人都会越过越好,专业水平越来越高。
木木说,在他那个年代,能到化验室工作是很值得骄傲的。从到厂里做学徒开始,他就一心一意想做这种技术含量极高的工作,那种工作看起来有技术,很值得尊重。以前的人,机会少,想要获得机会,那是要靠自己一点一滴做出来的。每天泡开水,擦桌子,一有机会就好好学习,认认真真地听老师傅说话,那个时候要学点本事是要求着人的,不像现在,好像老师、家长、师傅都求着孩子们学东西。木木敬重老一辈的师傅,因为他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那是他现在的立足之本。可事实上,真正让一个人得以立足的,是他的学习能力和为人处世。 精密仪器检验是木木一直引以为豪的,HPLC这样的东西,连上了电脑,是高效、高成本的检测,这比传统的化学分析要可靠,也要高精尖。那个时候,每个公司的检验室里,能操作HPLC的,绝对是工厂里的先锋式人物。不少软件系统还是英语的,能做精密仪器检测的,无异相当于现在的海归派,不少人姿羡。现在的制药业,检测方法也在逐步改进。精密仪器检测肯定是趋势,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检测试剂盒进入到这个领域。药典也在逐步修改,越来越多的新方法、新要求在加入。木木秉承着一直以来的学习精神,每天上网查资料,自我学习。 木木在社区里管理着QC检测板块,每天都会发资源,发资料贴,专业技术的讨论是他最喜欢。一旦有网友提出疑问,木木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木木来说,能帮助一个网友,能解决一个问题,能简简单单的得到一个谢谢,他就无比满足。这是一份职业给他来带的荣誉,是一种社会认可。不求大富大贵,但求问心无愧,每一份付出,木木都是诚心诚意的。对于晚辈,对于这个行业,对于这个社区,他的爱,简单而真挚。有那么一群人,就这样毫无保留地爱着这个社区,爱着这个行业,做的一点一滴都出自内心,毫无私欲。 木木师傅说,做QC并不容易,说到底,QC还是一个需要实际操作的工作。也许有人觉得根据法规、操作规程做,一切都很容易。理论是这样的没错,有一句说“如果不同的人根据同一份操作规程,做出的结论差异较大,那么这是一份失败的操作规程。”可惜了,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SOP。任何一种操作,一种规程,最后还是落到人的身上。人员的培训,是最关键的。有些人,其实天生就不适合做QC。有的人不够细心,有的人不够耐心,有的人无法同时处理多种事物,有的人性格偏执无法和人沟通……但木木相信,只要悉心栽培,只要喜欢这个行业,每个人都是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QC。年轻人需要教导,需要机会,同样的,老师傅也需要向年轻人学习很多。木木这样的老师傅是很乐意教小辈的,只要你问,他一定倾情教授,就算你不问,他也会时刻提点。可是这样的相处模式,很多时候就好像普通父子。孩子总是觉得爸爸管得太多,而父亲总是对儿子有着种种不放心。直到孩子离开家的那天,他才会回想起父爱的伟大。坛友们有时候会觉得木木啰嗦,但更多的时候是无限的信任,只要遇到问题,发个帖子@他就好了,似乎没有解决不了技术问题。一个人对一项技术精益求精地研究,就足以让他人叫他一声师傅。传统的师带徒似乎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已经不适用了,年轻人等不了三年、五年的学习和等待,他们要的是速成,最好一年当上主管,三年当上经理,五年就是质量负责人,可在木木看来,很多人并没有做好成为一名优秀QC的准备,这可不是一份光照着SOP做就可以做好的工作。 以前叫检验室、化验室,现在叫QC,听起来洋气了不少,工作职责也随着制药业实际的发展在变幻。越来越多的验证,越来越多的质量研究,越来越多的回顾和调查,检验人员不仅仅再是跟着SOP操作,越来越往研发的方向发展,他们不再是一个操作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更为重要。检测任务的繁重,质量研究的复杂性,以及样品、文件管理的琐碎性让现在的QC往往忙碌不堪。 工作顺利,结果理想也就算了。如果不理想……人,总是希望一切顺利的。不管是研发还是生产,都好像是在做功课,而QC的检测见过也就是一次考卷批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研发得到想要的结果,自己生产的产品是产量高质量优的,所以呢,QC给的报告上显示结果是符合希望的,那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不一样呢?研发和生产说的话可不会好听。当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所有人都先怀疑是不检测出了问题,一是不愿意接受期望外的结果,二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工作过程可能有偏差。很多做QC的人对常常为这种事愤恨不已,总有一种蒙受冤屈的窝囊感。在各大药企,部门之间的矛盾经常因此升级,之后部门之间的员工将负面情绪扩大化,很快的,每个人做事就带着情绪。很多时候形成恶性循环,遇到问题也无法冷静地坐下来就事论事,解决问题,而是跟夫妻吵架似的翻旧账。在木木看来,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但对谁都没好处。 木木说,做一个QC要承受很多额外的压力,这是必然的。如果说QC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在做“审阅”的工作,那么高考阅卷还经常被人质疑呢。他们的工作,不仅会被寄予潜意识中的期待,还会经常被催。都说,世界上最难熬的时间就是“等待”。谁都希望“审阅”结果早早出炉,就好像在论坛上发了一个提问帖或者是积极地参加了一个有奖问答的活动,总希望早早得到回复,得知答案的。焦急,也是一种焦虑。谁也无法控制潜意识中的这种情绪。所以,每个人都在催。
产品的放行往往卡得很紧,检测的时间一旦拉长,就影响了产品的放行时间,对于有限期较短的产品,或者销售催的比较紧,等着出厂的产品,QC加班加点地检测是司空见怪的。认证检查方面,QC自然是必查的,而且是重点。每个样品,每个台账,都需要精益求精,当然了,很多时候不是平时工作做好就可以的,有太多的意外需要补救。QC需要配合各个部门进行样品的检测,检测方法的开发与质量研究。对一名QC来说,要习惯同时应对很多事,同时进行多个实验的操作,逻辑性强大是必须的。
薪资方面,QC是比不上研发和管理的,这点其实有些不公平。有些公司把QC直接独立了出去,美其名曰是直线管理,和生产、QA都彻底分开,这样有利于质量管理的公平公正,但这样一来,很多公司的QC连生产的一些绩效福利也享受不到了。相对于产品研发来说,QC的验证、质量研究工作显然看似技术含量比较低,而且现在精密仪器和试剂盒检测是大趋势,也意味着金钱的投入会越来越多,检测成本的高昂让很多公司不自觉地压缩了人力成本。不少老板觉得,用试剂盒和高精密度仪器,人员就没那么忙碌了,所以也算是变相降低工作量,可事实上每个QC都知道,当实验精密度上升,对每个员工的操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的工作事实上是越做越精细。 质量研究绝对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研发类工作。根据不同新产品的特性,针对地调整检测条件,微调相关的溶液,任何一个微调都需要做一些验证,用数据来说话,来证明检测手段的唯一性、可靠性、敏感度、稳定性,那是需要技术和经验的。木木手头有一些的数据,实时总结数据,从数据上看出趋势,从趋势得出经验……什么警戒线、纠偏线,那是需要数据积累才能制定的。那么多年,木木已经养成了这种职业习惯,但很多年轻人还没有适应,很多事,他们总觉得做过了就算了,很少有人再去保存那些图谱和数据,在他们看来,那是档案室、QA、归档人员的工作。在木木看来,那些实验并不是给公司做的,而是给自己做的,那是自己的财富,怎么可以随便就忘记,就扔掉呢? 对QC来说,生产催着放行,QA催着验证,设备催着监控数据……有时候还会牵扯到“加塞儿”的事情。当安排好了全部的工作计划,往往就出现研发需要加样,水系统需要增加取水点,清洗验证要加样……调配人员、设备、时间变成了所有QC管理人员最为头疼的事情,而这些事无可避免,因为QC追根到底是实际操作的工作,总有一批人跟在后面等结果。一个方案的决策错误或者是不周全,可能打乱了整个QC的工作计划。 好在,木木的脾气真的是不错。QC也有做QC的好处。比起在洁净区里的工作人员,QC的工作环境还是相对来说舒适的。比起QA的工作,这里的工作有更强的操作性,技术性,实验室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相对简单,工作比较好找,并不那么容易被取代。比起销售,QC没有那么忙碌,那么费心。比起仓储、采购、生产等等,QC加班和倒班的几率小了太多……总之,QC的工作是有成就感的,稳定的,有技术性的,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取代的。如果学历不高,又偏向技术,做QC还是不错的选择。
任何一份工作都是需要沟通和妥协的。QC主要面对的是生产和QA,有些人认为QA和QC的领导和管理层,其实不然,这根本就是两种工作。QC的检验数据只是QA做出某些决定的一个依据罢了,并不存在谁管理谁,只是职责不同。任何一个部门都可以给另一个部门施压,但每个部门也有决定是否接受任务的权利。产品放行的职责并不在QC。所以……很多时候,QC做检测就好了,没必要考虑太多。 木木师傅很乐意和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其中就包括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工作就是工作,把负面情绪带进工作是很不好的做法,会形成恶性循环的,事情会越做越不顺。耐心的解释和沟通,把问题解决好,让流程和顺利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另外,木木师傅很希望每一位同行都能时时刻刻地提升自己,因为只有一直在学习、在成长,自己才能跟上时代,才能有底气。不然的话,再发生部门之间的互相质疑,最后发现真的是技艺不精、人员操作误差的话……被其他部门说,只能自认没本事,怨不得别人。 所以呢,无论大家会不会认认真真地看那些资料,木木师傅还是认认真真地在做那些整理的工作,每天发资源,发技术贴,回答坛友的问题。看到木木,总有一种看到父亲的感觉。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有这样的老师傅存在,不管他是不是你的领导,是不是对你有过指导,是不是有那么一点啰嗦,请敬重他,因为他全心全意地在推动这个行业,孜孜以求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工作,踏实可靠。 今天,木木又在收拾行李了,他要去其他城市开一个会,会议上会遇到几位同行,所以他要好好准备。给小妖的土特产,给老猫带的酒,给大圣女儿带的小玩意……创可贴、高血压药、保心丸什么的,一样都不能少,有备无患么,万一路上可以帮助到别人呢?还有录音笔、数码摄像机……会议要拍下来,这样可以多看看,以免笔记来不及记会遗漏,而且还能上传到社区,让大家一起学习。最后……木木在旅行箱的角角落落塞上自己的生活用品。关灯,睡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