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982|回复: 6
收起左侧

[行业反思] 经济学人:科学怎么了?

[复制链接]
药生
发表于 2013-10-23 08: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经济学人:科学怎么了?


一直在改变世界的科学研究亦需对自身做出一些改变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任何结果都应当接受实验的验证。这是科学赖以安身立命的理念。这个理念虽然简单,但能量巨大,它为我们带来了海量的知识。自这个理念在 17 世纪诞生以来,当代科学始终在改变着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超乎想象的美好。

但是,成功滋生了自满。当代科学家“假设”有余,“求证”不足。这对科学和人类来说,都是有害的。

当今的学术殿堂中充斥着太多新论文、新成果,这些东西或是来自粗制滥造的实验,或是出自站不住脚的分析。据风投资本家估算,在已经发表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中,有一半无法通过实验得到再现。这么说甚至都有些过去乐观了。据生物技术公司 Amgen 的科研人员将,他们曾在去年试图通过实验,对 53 项癌症研究领域的“标志性”进行验证,结果最后仅有 6 项研究的成果可以重复。再早些时候,拜耳制药公司的一个研究团队也曾对 67 篇重要性相似的论文中进行过测试,结果仅有四分之一可以重复。一位顶尖的计算机科学家抱怨道,在他的专业领域内,四分之三的论文属于没有实质内容空话。在 2000 年-2010 年间,曾有约80000名患者参与了因错误或者不当行为而在事后被认定是无效的临床试验。

垃圾何其多

即便大多数有缺陷的研究工作还远没有像市场那样,能够置人的生命处于危险中,但这种研究整体来说是一种浪费,即浪费了资金,又浪费了世界上最优秀人才为之而付出的努力。科研进程停滞不前的机会成本难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并且可能还会不断上升。

原因之一在于学术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二战中成名后,当代学术研究在进入上世纪 50 年代时开始逐渐成形。不过,那时的科学研究仍然是一种只有少数人才能参加的休闲活动。整个俱乐部不过几十万会员而已。此后,这只队伍不断膨胀。据最新估算,当今活跃的科研人员总数在 600 万人- 700 万人之间。随着会员的急剧增加,该俱乐部逐渐失去了自律的兴趣,不再关心如何提高自己的质量。“不发表论文,就等于自我毁灭”的论调主导了研究人员的学术生涯。为学术职位而进行的竞争残酷而激烈。在美国,全职教授平均收入已经在 2012 年超过法官,达到 135000 美元。任何一个学术职位每年都有6名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参与竞争。如今,验证别人研究成果的“求证”工作,几乎不会给你的学术职位晋升有任何帮助。但是,如果没有“求证”,可疑的研究成果会一直存在下去,并最终发展为误导人们的谬误。

受名利思想的影响,科研人员在发布研究成果时,还经常采取夸大其词和只拣最好结果上报的做法。同时,为了确保它们内容的独家性,主要的学术期刊设置了很高的退稿比例。在已经提交的论文中,只有10%的论文会被采纳。研究成果越引人注目,它被刊发的机会也越大。在每三位研究人员中,就有一位研究人员认识这样一位同事:他的论文之所被学术期刊看重,是因为他采用了迎合学术期刊口味的做法。比如说,将不利于自己的数据从“基于直觉”的结果中排除出去。如今,这种现象在科研领域,已经不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随着世界上对同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的团队越来越多,当每个团队都必须在真实发现的甜蜜信号和统计误差的反复无常之间做出选择时,原来起码还会有一支团队因为诚实而沦为失败者,而如今这种事情发生的赔率也越来越小。一方面,学术期刊急于想刊发不同凡响论文。另一方面,包含此类虚假相关性内容的论文就会专门迎合期刊的口味。如果说这些论文探讨的是如何饮酒,如何防止衰老,或者怎样指导孩子玩电子游戏等话题,它们或许是不错的论文,或许还会被被报纸的头版所看中。

相反,证明某一假设是错误的论文却很少被提交给学术期刊出版,更别提被学术期刊所采纳了。在 1990 年时,以“负面结果”为主的论文还占已发表论文的 30%,而如今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 14%。然而,在科学的眼里,“知道什么是错误的”和“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两者同样重要。不能找出错误意味着研究者在浪费精力,他们把金钱和努力投入到早已被别的科学家证明是错误的盲目探索上。

同时,同行评审机制也不像它自己所吹捧的那样神圣。当某著名医学期刊把超出某些专家研究领域的论文交给他们审阅时,竟然发现这样一个怪事:大多数评审者甚至在已经被告知自己正在接受检验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发现该期刊有意塞进论文中的一些错误。

亡羊就补牢

科学的使命是发现真理,这是她的根基之所在,而上述种种情况却已经让这个根基开始晃动。那么,科学应当怎样才能让这个根基变得牢固起来呢?首先,应当找出在收紧标准方面做得最好的学科,把它树立成一个榜样。然后再让所有的学科都想这个榜样学习。这可以从认真对待统计数据做起。随着为寻找模型而必须筛选海量数据的领域日渐增多,它们尤其应该成为这方面的重点关注对象。遗传学家一直在做这项工作,来自基因组测序的前期数据既多且杂,经过筛选,他们已经将它们转化为一小部分有真正意义的数据。

在理想的情况下,应当提前将研究协议登记在案,并以实际行动对其进行监督。这样,经常在实验设计流程中的弄虚作假的冲动就会得到抑制,从而让结果看上去比现在更值得信任。(这种做法早就应该被药物临床实验所采纳。可惜的的是,响应者寥寥无几。)实验数据也应当在可以公开的场合,对其他研究者公开,供他们对其进行检验。

开明的期刊正在转变态度,他们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讨厌单调的论文了。某些由政府资助的科研机构,如每年可获得30亿美元科研经费的美国国家健康协会,正在制定方案,以求最大限度地鼓励“求证”行为。同时,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尤其是年轻科学家已经学会了统计的方法。但是,这些趋势进一步发展。学术期刊应当为“别人不感兴趣”的课题留出空间,投资者应当先把盈利放在一边,而为其投入资金。学术期刊还应当提高同行评审的质量,或者是干脆放弃这种做法,代之以用追加评论的形式,对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评估。近年来,数学和物理学这两个学科一直在采用这套体系,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最后,政策制定者应当确保使用公众资金的机构也尊重这套规则。

科学也有犯迷糊的时候,但她仍然拥有巨大的号召力。但科学之所以享有受人尊敬的地位,是因为科学能够在大多数时间内确保是自己是正确的。即便出现问题,她也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宇宙中不缺少能让数代科学家为之而努力工作的秘密。低劣的科学研究会留下错误痕迹,这些痕迹对认识能力来说,是一个无法原谅的障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10-23 08: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柱状统计图存在的缺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10-23 08: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浮躁的社会,专家越来越多的原因,大家都驺一篇谁也不懂的文章, 就成专家了。

点评

专家就是这样,否则怎么叫专呢。  发表于 2013-10-23 08: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10-23 09: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10-23 09: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玻璃杯 发表于 2013-10-23 08:20
浮躁的社会,专家越来越多的原因,大家都驺一篇谁也不懂的文章, 就成专家了。

他们火星文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6 15: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英语必读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仙
发表于 2023-5-2 10: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京ICP证15035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11-12 1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