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中检所dzp 于 2013-6-19 16:33 编辑
什么是手性色谱柱,色谱柱分几大类? 怎么选择合适的型号? 附件资料是关于手性的介绍:
什么是手性色谱柱
手性色谱柱(ChiralHPLC Columns)是由具有光学活性的单体,固定在硅胶或其它聚合物上制成手性固定相(ChiralStationary Phases)。通过引入手性环境使对映异构体间呈现物理特征的差异,从而达到光学异构体拆分的目的。要实现手性识别,手性化合物分子与手性固定相之间至少存在三种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包括氢键、偶级-偶级作用、π-π作用、静电作用、疏水作用或空间作用。手性分离效果是多种相互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相互作用通过影响包埋复合物的形成,特殊位点与分析物的键合等而改变手性分离结果。由于这种作用力较微弱,因此需要仔细调节、优化流动相和温度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在手性拆分中,温度的影响是很显著的。低温增加手性识别能力,但可能引起色谱峰变宽而导致分离变差。因此确定手性分析方法过程中要考虑柱温的影响,确定最优柱温。
如何根据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选择适用的手性色谱柱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手性固定相和溶剂的相互作用机制,Irving Wainer首次提出了手性色谱柱的分类体系:
第1类:通过氢键、π-π作用、偶级-偶级作用形成复合物。
第2类:既有类型1中的相互作用,又存在包埋复合物。此类手性色谱柱中典型的是由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制成的手性色谱柱。
第3类:基于溶剂进入手性空穴形成包埋复合物。这类手性色谱柱中最典型的是由Armstrong教授开发的环糊精型手性柱[2],另外冠醚型手性柱和螺旋型聚合物,如聚(苯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形成的手性色谱柱也属于此类。
第4类:基于形成非对映体的金属络合物,是由Davankov开发的手性分离技术,也称为手性配位交换色谱(CLEC)。
第5类:蛋白质型手性色谱柱。手性分离是基于疏水相互作用和极性相互作用实现。
.........
什么是手性色谱柱.rar
(8.89 KB, 下载次数: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