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483|回复: 5
收起左侧

饮片标准重大调整——2025年版《中国药典》几处修订总结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陈总231 于 2025-4-24 16:28 编辑


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药境求索
近日,2025年版《中国药典》发行了,其中不少饱受全行业诟病的标准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如,酒黄精含量删除了,川贝母不测含量了,浸出物也降低了,三七可以销售个子临方打粉了,膨大剂要求检测了,等等。本文将进行详细解析。

1.调整不合理检测项目
1.1 酒黄精——删除了多糖含量测定项   2025年版《中国药典》制修订情况概述中提到,将删除酒黄精的多糖含量测定项,不再进行控制。常年经营该品种的企业发现,黄精原药材多糖含量一般都能合格,切制后的生黄精饮片也较容易合格,一旦加工成酒黄精,合格率却极低。《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含黄精多糖以无水葡萄糖(C6H12O6)计,不得少于4.0%。

笔者调研过很多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当原料含量为10.0%左右时,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炮制,最终得到的符合性状要求酒黄精含量在2.0%-4.0%之间,几乎都不合格。

近年来,行业一直在探讨20版《中国药典》以黄精多糖作为指标成分的不合理性,有以下几个原因:
(1)黄精经过炮制后,多糖快速降低,大概降到2.0-3.0%之间达到稳定,几乎都不合格,与传统的“久蒸久晒”炮制理念相冲突
(2)炮制后的酒黄精要求“色黑、味甜”,这是多糖水解后成单糖造成的味觉变化,与《中国药典》保留指标成分的炮制方向背道而驰。
(3)《中国药典》检测方法复杂,先除杂,再水解,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无水葡萄糖来计算多糖含量。根据文献记载发现,此方法检测的准确性较低,专属性也不高。

相关文章回顾:酒黄精的含量问题探究链接,复制到浏览器即可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Sexqb0Q7M0W0e8ghXCkZ9w


1.2 知母——新增新芒果苷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

含芒果苷(C19H18O11)不得少于0.50%,含知母皂苷BII(C45H76O19)不得少于3.0%。因知母皂苷BII较易合格,这里不做重点讨论。

《中国药典》2025年版拟修订为:
<span]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新芒果苷(C25H28O16)和芒果苷(C19H18O11)的总量不得少于 1.20%。含量测定前处理提取溶剂也发生了变化,由丙酮改为了50%甲醇。


相关文章回顾:知母——标准修订谈新芒果苷与芒果苷影响因素(链接,复制到浏览器即可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75UlE5xD8GNoxCYOuupWEw

1.3 酸枣仁——调整含量测方法和限度
2025版药典中“含量测定”主要修订的内容有:
①修订了前处理方法,删去了索氏提取“脱脂”的步骤,其实这个早就有人提出这个步骤意义不大,删除理所应当;前处理的提取溶剂由70%乙醇改为了70%甲醇,从对该品的提取率来说,这两个溶剂差不多,但是原来用乙醇提取,最终用甲醇定容显得不合理,修订后显得更合理;删除了饱受诟病的"滤渣用70%乙醇5ml洗涤"洗不净的问题。提取溶剂对各成分提取的影响。②粉碎过筛号4号筛调整为3号筛,色谱条件进行了微调;
③判定标准斯皮诺素由不得少于0.08%,改为不得少于0.07%,降低了。 另外,原来普遍反映的水分不合格问题,也进行了修订。原料水分由不得过9.0%改为11.0%,炒酸枣仁由7.0%改为9.0%。
   总的来说,修订后的标准更为合理,减少了样品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偏差,就斯皮诺素含量而言也更容易达到标准了。
相关文章回顾:标准修订,再谈酸枣仁“斯皮诺素”的含量(链接,复制到浏览器即可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4JeG6AmoT7i8zQS0GLciDg

1.4 川贝母——删除含量测定,调整浸出物限度
2025版药典:修订浸出物限度(由原“不得少于9.0%"修订为“不得少于7.0%”),删除原有含量测定项。

实践发现,正品基源的川贝母中西贝母碱含量和浸出物含量都不高,甚至是不易合格。修订前川贝母的检测中,DNA检测与西贝母碱含量是行业两大难题,DNA合格的货西贝母碱含量很难合格,导致为了符合标准各种货互掺。另外,修订浸出物限度,也提高了正品货的合格率。

1.5 远志——删除了远志&#134079;酮Ⅲ的含量测定项2025年版《中国药典》,将删除远志中远志&#134079;酮Ⅲ的含量测定项,不再进行控制。实践发现,按照法定标准测定远志中远志&#134079;酮Ⅲ和3,6&#180;-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时,不同色谱柱对远志&#134079;酮Ⅲ色谱峰的分离效果不同,部分色谱柱呈现为一个峰,而部分色谱柱分裂为两个峰,且两峰重叠,分离度达不到药典要求。由此,怀疑远志&#134079;酮Ⅲ色谱峰中可能含有杂质成分。采用不同的色谱柱,按不同的流动相比例,对该色谱峰进行研究,推断该物质为远志&#134079;酮Ⅲ的同分异构体远志&#134079;酮Ⅷ或远志&#134079;酮XI。

表明,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规定的色谱条件进行含量测定时,远志&#134079;酮Ⅲ不能与其同分异构体有效分离,且该杂质峰对远志&#134079;酮Ⅲ含量测定结果影响很大。往往导致含量测定的结果偏大。



相关文章回顾:
远志的炮制工艺及质量问题探究链接,复制到浏览器即可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1ZKyk044OdgEaFzV0S2hqQ

1.6 调整了大黄炭等浸出物限度修订草案将大黄炭浸出物限度由25%调整到15%,大幅度降低。通过生产实践发现,大黄炮制过后,大黄炭的浸出物含量大幅度下降,可能是炒炭需要经过高温炒制,水溶性浸出物对此比较敏感,易炭化流失。往往太过注重大黄炭浸出物的保留,而导致炮制不到位。造成本末倒置的局面。同样的情况还有茜草炭,也做出了调整。


相关文章回顾:大黄——质量问题探究链接,复制到浏览器即可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vPVubKobXY_vXurYCG7fig


1.7 调整其他与实际情况脱节标准调整了川射干饮片总灰分限度、炒紫苏子水分限度、麸炒苍术饮片总灰分限度等,这里就不逐个列举了。
2.三七——可以销售个子临方打粉了
三七药材质地坚硬难以粉碎,20版药典仅收载了“三七粉”饮片。为满足临床用药需求,25版药典增加了三七净制饮片,也就是三七可以卖个子了,并规定“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    三七在企业生产成三七粉的过程中,会经过高温灭菌、干燥等多个工序,有的甚至还会进行辐照灭菌。灭菌前后皂苷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三七皂苷R1 降低 35.03%、人参皂苷Rg1 降低39.41%、Re 降低42.62%、Rb1降低 34.94% 、Rd降低 23. 71% 药典要求的三个指标控制成分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    修订后,医疗机构也多了一种选择,没有必要再去采购质量不可控的三七粉,也避免了三七在生产口服粉灭菌过程中的成分损失。


相关文章回顾:三七——质量问题探究链接,复制到浏览器即可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qvIDPMMSlX19KHz3utYCcA

3.麦冬——增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检测2025年版《中国药典》首次建立中药材中植物生长调剂的限量标准--麦冬中多效唑的限量标准。即多效唑残留量不得过0.1mg/kg。
多效唑是我国应用面积最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已有研究表明,高浓度的多效唑会导致肝脏损伤、降低妊娠率,而且多效唑施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可长达 3 年以上,土壤表层的多效唑残留有明显的二次调控作用,甚至能影响第三茬作物的生长。多效唑被普遍应用于川麦冬、丹参、白芍、牛膝等中药材种植中,其中麦冬使用最为严重。有研究显示,麦冬多效唑残留检出率高达48%以上,多批次麦冬多效唑残留量检测结果在2.0mg/kg以上。

4.真菌毒素的检测加强   2025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加强中药材和饮片中真菌毒素的控制,黄芪、槟榔等药材增加了赭曲霉毒素A检查项;麸炒薏苡仁饮片项下增加了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检查项。其中,赭曲霉毒素A为《中国药典》一部首次收载。此外,2025年版《中国药典》还加强了红曲制剂中真菌毒素的控制,在血脂康系列制剂后附的红曲标准中,对于存在安全性风险、具有肾毒性的发酵产物“桔青霉素”,建立了检查项。
4.1 黄芪——增加赭曲霉毒素A检测    赭曲霉毒素 A( 简称OTA) 是由曲霉属和青霉属中 的一些菌株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OTA属于异香豆素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谷物、中草药、乳制品、肉类、水果、蔬菜、咖啡、葡萄酒、甚至是婴儿的奶粉中现有的研究表明,OTA具有多种毒理效应,如肾毒性、肝毒性、神经毒性、 免疫毒性以及 致畸、 致癌、 致突变,现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划分为人类2B类致癌物。    黄芪药材及饮片存在利于真菌滋生的糖类和蛋白质,在干燥不及时或保存不当的情况下,易滋生该类真菌,有时甚至用肉眼观测不到。研究发现,黄芪药材及饮片赭曲霉毒素污染现象较为严重,146 批黄芪饮片中赭曲霉毒素 A的检出率达到 32%,其中 12 批超出限度要求(该方法与本次药典委拟修订的标准一致),最高检出量达到 1200μg/kg,超出限度要求50 余倍。

相关文章回顾:黄芪-赭曲霉毒素防控细节解读链接,复制到浏览器即可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Ilk4ff8UmfhMHeyT7uKtTw

4.2 红曲制剂——增加桔青霉素检测    红曲霉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远不止红曲色素一种,可能会产生微量的有毒物质,如一定程度上具有肾脏毒性和致癌、致畸作用的桔青霉素和黄曲霉毒素。    桔青霉素是一种真菌毒素,是由青霉属、曲霉属和红曲霉属 3 个属的物种产生的,具有肝肾毒性、生殖毒性和胚胎毒性因此,红曲制品中桔青霉素的含量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日本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致死事件极大可能就是桔青霉素导致。因此,红曲制剂引入桔青霉素检测很有必要。
相关文章回顾:中药红曲——质量问题探究链接,复制到浏览器即可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RSdftPMxCrHMdUlLdztF0g


5. 新增辐照灭菌残留检测   25版药典建立了适合中药的辐照中药光释光检测法---《辐照中药光释光检测指导原则》(指导原则9261),并作为指导原则首次收载于中国药典。说通俗点,口服制剂包括中药的口服粉,由于生产过程不好控制微生物,导致成品微生物限度超标,常采用60 Cor-射线辐照等方法进行灭菌,造成核辐射物质残留,危害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些没有修订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总得很好,知晓的 继续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一下,汇总的非常不错,赞一个!

点评

感谢鼓励,论坛用的比较生疏,平时喜欢在公众号写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13: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加油,汇总的不错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蒲公英664367343 发表于 2025-4-25 08:58
路过,学习一下,汇总的非常不错,赞一个!

感谢鼓励,论坛用的比较生疏,平时喜欢在公众号写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28 2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