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82|回复: 3
收起左侧

【分享】做了未知可沥滤物研究,还有必要做已知么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24-10-30 18: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免责声明:基于项目经验和标准的个人观点


根据最新的16886.1/10993-1,材料化学表征为生物学评价的第一步。材料化学表征分为两部分,信息收集信息生成

来源于供应商的MSDS,检测报告,文献等属于信息收集。

已知/未知可沥滤物研究就是信息生成,通过实验获取产品的化学信息。

未知可沥滤物研究目前通常作为豁免致癌性/慢性毒的重要资料而被进行,但实际上可以被认为是“信息收集”的不完全,所需要补充进行“信息生成”,简单来讲就是我通过该研究,确认实验室情况下,我的器械会释放出哪些物质,再通过毒理学风险评估去评估这些物质的风险。

未知可沥滤物研究有一个核心概念:分析评价阈值,这里有个图,来源于16886.18/10993-18的附录E,


企业微信截图_17302823304405.png
以这个图做例子,可以简单理解为每一个峰代表一个/一类物质,峰高为物质的含量,那谱图中这么多峰,一个个解析得解析到天荒地老,所以标准中引入了一个AET(分析评价阈值)的概念,方便解析研究的开展
AET作为一个标准峰,大于等于这个峰的,需要被解析并评估。小于这个峰的,我们认为物质是安全的。
未知可沥滤物说白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难点在于分析和解析方法以及毒理学评估。

但是

AET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具有特殊官能团的物质(基因毒/致癌性等)即使摄入量极低也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重大患者安全风险。对于这些物质,需要进行单独的定量研究,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已知可沥滤物研究

那么如何去识别这些物质(诸如单体,增塑剂,一些着色剂等),主要方式是通过“信息收集”,通常在获取材质信息的时候,一些常见的高风险物质就可以被识别。
目前在国内,这些审评重点关注的物质,必须进行独立的已知可沥滤物研究的。

同样的原因,对于部分液体/凝胶产品,即使对终产品进行过未知可沥滤物研究,也需要进行包材相容性研究,以排除包材带来的风险。因为某些高风险物质可能低于终产品的AET而未被有效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4-10-31 10: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能分享一下可沥滤物研究报告就更好了!

点评

这个没法分享,,分享模板没有意义,分享实际报告又怕成为被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1 13: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3: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15220509700 发表于 2024-10-31 10:34
不错,能分享一下可沥滤物研究报告就更好了!

这个没法分享,,分享模板没有意义,分享实际报告又怕成为被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文琪 发表于 2024-11-1 13:39
这个没法分享,,分享模板没有意义,分享实际报告又怕成为被告

这位被告请站起来发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11-24 19:53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