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华佗 于 2019-8-20 09:42 编辑
世上本无妖孽 平淡乏味的医药圈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作为中药行业从业人员,整天活在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海洋类飘荡,浑浑噩噩。一觉醒来,朋友圈被药典委发布的“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修订草案的公示”刷屏了,甚至有人不残喊出“妖孽不死,中药不兴”的口号。小编瞬间清醒,难得中药行业出现这么一股“清流”,让我品尝下是咸是淡。 一问“何为妖孽”?引用评论里精彩的一句话:何为妖孽?就是大喊“众所皆知,中医亡于中药”之人!--在我看来,中医中药的真正妖孽就是如文章作者这样的人。抱着混过去的目标,把有效性,毒性置之不理,拿着传统的大棒大谈企业利益。 试问医者仁心在哪里。从医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治病救人,无论中西医概当如此。如果疗效不确切,那么请用试验,推论等等方法,验证了疗效再来推广,而不是让广大患者成为药田的试金石。 抛开治病的根本目的来谈传统就是耍个大流氓! 二问何解“学院派不死,药业不兴”?听听蒲友心声:行嘛,学院派不死中药不兴,你发个文件先把全国各个高校的药学院先关停了呗,一句话就把这么多人的辛苦否定,我们中医药学院学药的都是做样子的呗,先骂政策,骂着骂着又骂到做学术的,全交给你们小药厂得了呗,小药厂半死不活浪费人民币干不过大药厂是为什么心里面没点数了?光想利益最大化,一个劲压缩成本你们厉害了嗷?政策逼你们压缩成本?说这话有多少人信?--作为一个学中药的大学生有点寒心,我们一方面被人攻击说中药无用,另一方面又被说是什么学院不亡,中药不兴,说什么献媚?可是说这两种观点的人,又对中药了解有多少,又对药学了解多少?说学院派不亡的人,你去过大学听老师们讲课吗?就能说出如此地图炮的话。从小就学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味的继承,也不能一味的反对。无论药学,中药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治病救人,不是什么对立战,非要斗得你死我活,只要要人类疾病有用的药物,我们就用,难道不是吗? 三问,你确定药典委修订标准是闭门造车?笔者只站在了企业的角度考虑,没有站在患者和国家发展中药的角度考虑(把中药推向国际),是担心指标超标还是担心成本问题?无非就是损害到某些人的利益了。 冷静下来思考良久,其实想想,真的本无妖孽,而是被刻意妖孽化。之前做中药出口,接触到的人都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好东西都被出口了,剩下质量差的都留给国人使用了,仔细想想原因在哪,不言而喻的事情。 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表明,近些年,中国香港、日本、韩国、越南、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美国、印度、德国、荷兰为我国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出口的前十大市场。亚洲地区仍然是我国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主要出口市场地区,其出口量占我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出口总量的83%,而欧美国家占比较少。这与亚洲国家对中药材的认可程度较高,同样拥有较长的中药历史有关,我国中药材在出口到亚洲各国和各地区时受到的文化差异的影响并不大,而对于欧美诸国来说,对于中药材的接受程度相对比较小,加上中药材出口企业并不能提供中药材权威的临床验证数据,缺乏高层次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缺少高质量的论文文献,我国中药材在出口过程中又存在很多规格和标准无法达到西方国家的质量标准要求情况,这些都使西方国家对中药材的进口产生顾虑。 综观这几年的中药材安全事件及出口市场的预警通报情况,农药残留、重金属是目前制约中药材出口的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占80%以上。除此以外,掺假、非法添加剂以及其他化学污染物污染等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 咱们今天从中国香港的中药材标准来冷静的分析一下我们出口出去的药材是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香港中药材标准》简称 “港标”,由中国香港卫生署负责制定,在2002年开始推行,分阶段为常用中药材制定标准,以确保中药材的安全及品质。港标对每味中药材都规定了重金属、农药残留、黄曲霉素等含量的限制。 《港标》内容简洁、详细,图文并茂,操作性强,并提供中英文版本,与国际植物药标准接轨,是国际化的中药材标准。下面小编随便列举一个中药材标准的实例给蒲友分享,以常用中药材白芍为例: 从中国香港中药材标准不难看出,香港中药材标准对每味药材的检查标准均包含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检测,除此之外还包含了黄曲霉毒素检查和指纹图谱鉴别,每味药材的标准检测项目都是统一内容,试问大喊“妖孽”的笔者,到底是谁在闭门造车呢。结尾引用蒲友的一句话评价下那位笔者:这个作者非常符合搞中医中药这个群体的特性,先情怀,再诅咒;再祖制不可变,再胡编乱造信息忽悠读者,最后一跺脚,痛哭一声,最后突然抬头45仰望星空,哽噎一句:“完了,祖宗的留下来的辫子不让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