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523|回复: 26
收起左侧

[养生] 不可不知的味精真相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8-12-5 08: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不可不知的味精真相

    制图/赵乃育



    □ 徐铮奎               

    过去几十年里,西方国家掀起一阵抵制味精的浪潮,幕后的主要推手是一些并不了解味精相关知识的西方记者,他们根据某些并无充分科学依据的所谓实验结果,得出“味精是神经毒剂”“它对人体有害”等的结论。而不少西方食品厂商则借消费者对上述宣传的恐慌心理,在其产品上纷纷打出“本食品中不含味精”的招牌。难道我们亚洲各国吃了上百年之久的味精真的存在安全问题吗?

    味精的“前世今生”

    味精是商品名,其化学名为“谷氨酸钠”。1907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池田菊地为搞清楚海带汤有鲜味的原因,取来几条干海带用清水浸泡过夜,然后将海带水蒸发至干,最终得到一些白色结晶物,经仪器分析最终确定该白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谷氨酸。

    谷氨酸本身并无鲜味,随后池田教授在谷氨酸水溶液里添加了少许食盐(氯化钠)后,该溶液立即呈现出强烈的鲜味。随后日本厂商利用面筋进行酸水解后同样得到谷氨酸,最终该产品被推向市场并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面筋酸水解法提取谷氨酸虽在工艺上是可行的,但此法排放大量废液,对环境污染极大,故没有被推广。现在市场上的味精都是利用“短谷氨酸棒状杆菌”在淀粉液里发酵而成,不仅产量大而且成本低,故能进行工业化生产。因此,味精并非是化学合成产品而是发酵工业产品。

    食品研究人员早已发现:许多天然食品中均含谷氨酸成分,其中包括番茄、海带、奶酪、蘑菇等食用菌;鸡肉、猪牛羊肉以及海鲜食品也都含有谷氨酸。西方研究人员还发现,人乳中也含有一定量的天然谷氨酸。如此可见,谷氨酸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

    “味精有害论”不攻自破

    那么,“味精有害论”又是如何得来的?这要追溯到1968年,当时有一名美国医生在旧金山市一家中餐馆吃了一顿饭后,觉得手发抖及面庞发热,他将此经历撰写成文并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上。作者声称,这就是“中华餐馆综合征”,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厨师在菜肴里添加了大量味精。从此之后,在西方媒体的大肆渲染下,味精成为一种有害食品调味料的代名词。

    此后十几年里,一些西方国家科研人员利用小白鼠做实验,在给小白鼠注射了大量味精水溶液后,他们得出 “味精会破坏动物神经细胞”的结论。这一耸人听闻的“研究结果”在国外医学杂志上发表后,进一步强化了西方消费者对味精的恐惧心理。但近年来也有支持正义的西方研究人员站出来反对上述片面的论断。因为他们利用恒河猴(一种与人类非常接近的灵长目动物)做类似味精注射实验,却没有发现味精有任何不良及有害作用。但西方媒体对这些有关味精的正面实验结果却充耳不闻。

    由于此事事关重大,1995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出资请该国实验生理学学会专家协助确定:味精到底是否对人体有害。随后美国实验生理学学会招募了71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参加实验。这些人口服不同剂量的味精胶囊并逐渐加大剂量(最多为一日3克味精)。实验一个月后结果显示:所有志愿受试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后果(包括手抖、面红以及对记忆的影响等)。该次味精人体实验结果发表在2000年出版的《美国实验生理学杂志》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因此采纳了该国实验生理学学会的专家意见,表示在推荐日剂量(即每人每日服用味精不超过0.55克)情况下,味精对人体是非常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在上世纪90年代发表指导意见说,味精属于“公认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这样一来,“味精有害论”便不攻自破了。

    谷氨酸的益处

    实际上谷氨酸(味精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但无害,它还对身体有益。如据日本研究人员经临床试验确认,谷氨酸对肝昏迷、慢性肝炎、神经衰弱、癫痫症以及胃酸缺乏等症有缓解作用。

    此外,谷氨酸还有一定的解毒作用。日本学者解释,谷氨酸进入人体后可“竞争性地与汞、镉、铅等重金属形成不溶解的络合物(这是由于钠分子量较小,故可置换分子量较大的重金属离子)并最终随大便一起排出体外”。我国中医理论认为:昆布(海带)具有“软坚散结”、消除体内积毒的作用,很大原因与昆布含一定量的谷氨酸有关。

    总而言之,味精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所以,消费者不要以讹传讹,相信某些西方人士对味精发表的不确之词。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医药科技情报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5 08: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此文豁然开朗,从此以后是不是可以大胆放心的敞开了吃味精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8-12-5 08: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没有停止过吃味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5 08: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误导了多少年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8-12-5 08: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很正常嘛,我们出去吃饭,怎么都会吃到啊,那人家那些经常出去吃饭的,要是有问题,早就出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5 08: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可以大胆的吃味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8-12-5 08: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尝过,谷氨酸有酸味和一定的鲜味。
能发酵产生谷氨酸的菌种很多,现在工业上主要采用短杆菌和棒状杆菌。
FAO/WHO的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1973年规定的味精的ADI量为120mg/kg体重,1987年取消了味精的ADI,确认:“今后不再有任何需要对味精的每日摄入量作评价”。
所以味精的日摄入量没有限制,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5 08: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听说味精对身体不好,连父母都这么说,不过我已经用回味精好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5 08: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味精有一个坏处是小朋友吃多了以后不好好吃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5 08: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使用量和使用方法。
急性味精中毒的症状是面部充血、热辣辣或烧灼的感觉、舌根肿胀;心跳反常或加速、晕眩、头痛、偏头痛、颈部僵硬,肌肉收缩、作呕、失眠、肠胃不适;皮肤刺痛、颈痛、臂痛、胸痛;上肢酸软、情绪低落;哮喘恶化、咳嗽等。慢性味精中毒会导致胎儿畸形、加重过敏性鼻炎、加重过敏性哮喘等,建议适量食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5 08: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味精是谷氨酸钠,文章一开始提到了!但为什么通篇却在讲谷氨酸无害!!!

点评

谷氨酸和谷氨酸钠其实差不多啦,吃到肚子里谷氨酸钠就变成谷氨酸了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5 15: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5 09: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章丘小孩 发表于 2018-12-5 08:53
味精是谷氨酸钠,文章一开始提到了!但为什么通篇却在讲谷氨酸无害!!!

我也是这么想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5 09: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用味精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对健康有任何损害,但食用过多会使部分人出现头痛,面红,多汗,面部压迫或肿胀,口部或口周麻木、胃部烧灼感及胸痛等中毒症状,中毒以后可每天口服50毫克维生素B6缓解症状。谷氨酸钠在120℃的温度下会形成焦谷氨酸钠,民众一般认为,焦谷氨酸钠不仅鲜味很低,而且具有一定的毒性,是致癌物质。但是科学家经过实验研究,发现焦谷氨酸钠能提高人的记忆力,并且不是致癌物质。

真真假假,混乱。按照各自的爱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8-12-5 09: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喝多了也会中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5 09: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过生物化学的人都知道,味精就是谷氨酸钠,这种东西无害,说它有毒的人要么别有用心要么就是傻,人云亦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09: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氨酸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8-12-5 10: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跟我家人经常讲这句话:你只要烧烤/味精/泡面/这类 不是当饭这样一天三顿这样高频率吃的,每月偶尔吃几次的,人体都是可以接受的啦,哪有网上说的那样怎么怎么垃圾,怎么怎么得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5 11: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溶液中电离后与谷氨酸类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5 11: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受教了!那鸡精呢?

点评

鸡精主要成分是味精(谷氨酸钠)和食盐。其中,味精约占总成分的30%~40%左右,食盐约占总成分的30%左右,另外还有食糖、淀粉、肌苷酸二钠、鸟苷酸二钠、微量的鸡肉或鸡骨提取物、香辛料、鸡味香精、食用色素等物料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13: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5 15: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章丘小孩 发表于 2018-12-5 08:53
味精是谷氨酸钠,文章一开始提到了!但为什么通篇却在讲谷氨酸无害!!!

谷氨酸和谷氨酸钠其实差不多啦,吃到肚子里谷氨酸钠就变成谷氨酸了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11 2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