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互联网医疗就此终结吗了?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互联网医疗从最初的“颠覆”之心到现在全面收缩并投靠实体医疗机构。其经历了一场大起大落然后逐步回归理性的局面。
原本希望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模式连接线上线下、实现医和药更好的融合发展,然而看来并非如初衷那样。
医药行业的人都知道,“互联网医疗”是一个高度政策导向的行业,所以国家医改力推分级诊疗的时候,资本和创业公司第一时间冲向了基层的市场——诊所。
无论资本和创业公司选择对与不对,但至少可以让面临绝境的互联网医疗找到续命机会。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资本市场是看好这个发展方向的。
但诊所这颗丹药却很苦?因为它意味着,那些互联网医疗企业动辄数十亿百亿的估值变得荒唐透顶。
某医疗机构拥有近20家连锁诊所,C轮融资4000万美金,估值接近10亿。没有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的诊所数量能达到这家医疗机构的一半,而且还极有可能那些开业的诊所装修漆味儿还没散尽,但估值是这家医疗机构2-10倍的大有人在。
一旦进入实体医疗领域,所有创业公司的价值都将变得有章可循。而且还有一点更苦的是,实体医疗机构不可能出现互联网那般爆炸式的增长。所有人都只能一点一滴坚持着、煎熬着。
诊所能够挽救互联网医疗吗?有一种观点是,诊所是互联网医疗应用的最佳场景。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互联网医疗公司去建诊所,也是为了给自己搭建施展的舞台。 这个行业真的只能在实体机构中求得生存了吗?互联网真的只能在医疗行业干干挂号、交费这种闲杂事情吗?那个打开手机就能看病的美妙理想,真的就这么放弃了吗?其实并不然,在一些城市的大医院里才是互联网医疗的真正战场。
因为只有大医院的医生才具有在互联网吸收流量的IP效应,以及走出医院所需要具备的技术水平和可调配资源的能力。
那么,当分级诊疗将患者推向基层的之后,城市大医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大医院门诊量会减少。这样的话可以想见的一个事情是,大医院的医生工作饱和度下降,也许有更多的时间多点行医。不过,这个逻辑可以解释一个现象,就是大量出现的大医院名医牵头成立的医生集团。
医生集团,是医生从体制走向市场的跳板。但这未必适合所有加入体制内医生集团的医生,甚至可能绝大多数医生从没有想过离开体制。如果从分级诊疗未来减少城市大医院门诊趋势的角度,体制内医生集团很有可能是对这种趋势的应对。 无论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日益突出的趋势是,患者逐渐走到基层,而城市大医院出现越来越多由大专家领衔的医生集团。这个格局,是互联网医疗重新来过的机会。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会经历一个由粗放到理性的过程,它是未来新兴医疗模式的试点,我们相信互联网医疗在未来必将担当更大的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