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自2017年12月22日公开征求《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已经近半年时间,制药企业纷纷开展一致性评价的先期准备,其中元素杂质分析也是一个新的关注点,针对ICHQ3D中对药品制剂元素杂质,青岛科创公司深耕多年,建有专门实验室进行元素杂质分析。 药品中的元素杂质可能有多个来源:可以在合成中有意添加,可能作为污染物存在(例如,通过与生产设备的相互作用或与药包材的相互作用),因此可在药品中被检测到。由于元素杂质不能给病人提供任何治疗益处,所以药品中元素杂质含量应该被控制在可接受的限度。 为使在安全性评价过程中更容易做出准确的判断,将Q3D中涉及的元素进行了分类。
Class 1 依据:具有明显的毒性 元素:Cd(镉)、Pb(铅)、Hg(汞)、As(砷) 说明:由于具有明显的毒性,因此,各种给药途径的药物制剂均需考察。一般情况下在药物生产中限制使用或不用,但会以杂质的形式出现在原料中,且不易除掉。因此在进行安全性评价时应考察其所有可能的来源
Class 2 该类杂质毒性的大小与药物制剂的给药途径有关。 该分类中某些元素,很少以杂质的形式出现在药品辅料中,因此,除非该类元素是药品生产过程中刻意添加的,否则在药品中不会出现该类杂质,也不会产生重大危险。 Class 2A 依据:具有较高的自然丰度 元素:Co(钴)、V(钒)、Ni(镍) 说明:由于这些元素具有较高的自然丰度,需要对所有潜在来源和给药途径进行评价 Class 2B 依据:刻意添加 元素:Tl(铊)、Au(金)、Pd(钯)、Ir(铱)、Os(锇)、Rh(铑)Ru(钌)Se(硒)、Ag(银)、Pt(铂) 说明:只有当这些元素刻意添加到原料生产过程时才需要评价其潜在来源 Class 3 依据:口服毒性低,其他给药途径需考察 元素:Li(锂)、Sb(锑)、Ba(钡)、Mo(钼)、Cu(铜)、Sn(锡)、Cr(铬) 说明:对于口服给药的制剂,除非该类元素作为原料的一部分而刻意加入,否则无需进行安全性评价。对于吸入性制剂任何可引入该类元素的可能性均需进行风险评价
Class 4 依据:已评价,但由于低毒性或者区域性法规尚未建立PDE标准 元素:Al(铝)、B(硼)、Fe(铁)、Zn(锌)、K(钾)、Ca(钙)、Na(钠)、Mn(锰)、Mg(镁)、W(钨) 说明:如药物产品中含有该类元素杂质,则需要按着其他指导原则和地方性法规进行处理
不同给药途径安全性评价建议考虑的元素杂质 Element | | If intentionally added (all routes) | If not intentionally added | | | | Cd | | | | | | Pb | | | | | | As | | | | | | Hg | | | | | | Co | | | | | | V | | | | | | Ni | | | | | | Tl | | | | | | Au | | | | | | Pd | | | | | | Ir | | | | | | Os | | | | | | Rh | | | | | | Ru | | | | | | Se | | | | | | Ag | | | | | | Pt | | | | | | Li | | | | | | Sb | | | | | | Ba | | | | | | Mo | | | | | | Cu | | | | | | Sn | | | | | | Cr | | | | | |
对于注射剂,无论是否刻意添加,Cd(镉)、Pb(铅)、Hg(汞)、As(砷)、Co(钴)、V(钒)、Ni(镍)、Li(锂)、Sb(锑)、Cu(铜),此10种元素均需进行杂质考察,Tl(铊)、Au(金)、Pd(钯)、Ir(铱)、Os(锇)、Rh(铑)Ru(钌)Se(硒)、Ag(银)、Pt(铂)等元素如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刻意添加,也应进行相应元素考察。 青岛科创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分析检测机构。公司有业务、技术人员合计6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公司拥有专业实验场地,配备有元素测试专业仪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iCAP 6200)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iCAP Q),可以满足ICH Q3D所需元素限量考察,如有需要欢迎垂询,咨询热线18705322861 杨经理 QQ: 2853989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