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年终总结-敢问制药路在何方? 时间如流水,转眼2017年就要结束,2018年就要到来,论坛组织了《 蒲公英第三届"梅特勒-托利多"杯“年终”“总”“结”有奖征文活动等你参加》活动,看到了一些蒲友发表了一些文章,我也想积极参与,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我出生在“医药世家”,家人都从事和药相关的职业,父亲曾经是一家医药三级站经理,母亲也在那里工作,大哥在药店工作,而我一直在药厂从事制药工作。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很多医药书籍,如花花绿绿的本草书籍,画着分子式的化学药物书籍,没想到考上大学被中药专业录取,大学四年加上制药的十九年,付出了二十三年的时光,转眼,人到中年。 现在很多人都说中药已死,制药已死,为何? 悲观、迷途,制药被束缚创新,有些人迷惑,有些人后悔,破茧重生,还在我辈制药人! 2017年,对我个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离开了工作十七年的原单位,在那里我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认识了我的爱人,结识了不少朋友,但我越来越感觉到窒息,个人每天按部就班,企业因循守旧,不求进取。 GMP往往是纸上谈兵,飞检也只是匆匆过客,制药企业种种弊端依然存在。 与蒲友“鹤城”描述的一样我也离开了原企业,来到了一家新企业,像刘欢的“重头再来”一样,也是抱着从零开始的态度,背井离乡来到了新环境,虽然偶尔也有困惑和迷茫的时候,但是在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同事和人际关系,也明白,为了将来必须励精图治,拼搏向前才是唯一正道,就像诗中写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和田野” 话归正题,再谈中药,论坛几乎每天都上,常听各家之言,也谈中药之殇,当今时代,关键一个字在“变”,制药五因素人、机、料、法、环时刻都在变,那么为什么变,如何变,怎样变,变到什么程度就迎刃而来。例如: (1)天然牛黄变为人工牛黄; (2)山参退出药典; (3)金银花和山银花之争; (4)南五味和北五味混用; (5)进口血竭和龙血竭; (6)关木通和木通变更; (7)改剂型; (8)枪毙批文泛滥始作俑者; (9)中药配方颗粒; (10)《中药生产工艺变更指导原则》出台; …… 里面充斥着事后管理,被动管理,利益驱动,涉及到临床疗效,谁能说得清?谁能做得到? 身为制药人,手脚被束缚,工艺创新乏力,《中药生产工艺变更指导原则》大企业都不想做或无法做中小企业更是无力,甚至死路一条,这就是残酷的现实,结果是又将工艺推到了二三十年前,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设备和工艺是息息相关的,当药典标准在不断提高时,设备在不断更新换代时,工艺必然变,可有多少能符合要求申报,多少能上得了台面呢。再如药材前处理净选、水洗等,哪家企业能完全做到?又如,同样的中成药,上药典还好,不上药典有的企业成品检测含量,有的不检测,标准不统一,存在执行漏洞。还有些历史沿袭,极苦的片剂居然批准改剂型为颗粒剂,如何下咽?当年1-2年批准上万批准文号时,随便一个片剂居然能改成胶囊剂或颗粒剂,处方中工艺、辅料大变!是否合理,依据是否充分,而如今辅料不能动,工艺参数不能动,是否过左或极右!大多的产品有效期一律24个月或36个月等等,以上诉说和观点为一家之言,偏颇在所难免,欢迎指正。 心态决定一切,李书福说过造车无非就是四个轮子加上一个沙发,那么制药是什么?是一些药面儿加上一件外套吗?制药人,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