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最近有朋友在聊起来纯化水设备的时候,谈起来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为何现在有的设备厂家都在强调取消中间罐的事情。其实这已经不是最近才有的话题了,印象中大概两三年前就有这样的疑问和争议了。于是咨询了几个厂家,然后结合我们自己的数据,接下来从四个方面,跟大家分享下自己的判断。 1. 技术层次。咨询了几个主流生产厂家的技术之后,首先在实现方法,也就是功能的控制方面,其实不存在什么能实现和不能实现的问题。特别是在现在的情况下,各家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所以不存在技术壁垒之类的因素。 2. 功能对比。中间罐的有无,必然在可以实现的功能上存在差异,具体的对比如下:
1)出水的水质:为了保证设备的连续运行和始终充满水的状态,对于无中间罐的设备,必然需要连续供水,也就意味着,对于RO1而言,电导率的不合格切换数值必然要大一些,否则RO2就可能无水通过,造成短期的空管产生;或者不管RO1是否合格,都要进入到RO2进行处理,在二级出水进行切换。设备运行前期,这样当然没有问题,但是运行后期随着RO1的衰减,必然出现供水量减少,和整体水质都下降较大的情况。对于有中间罐的设备而言,则可以通过调低RO1的出水电导率,保证中间罐始终是电导率较低的合格谁,来干预RO2的进水,从而影响RO2的出水,达到较好水质的目的。
2)循环方式的区别。设备内部的循环系统,几乎是目前每台设备必备的功能。而实现这一功能,必然要有水罐的参与,所以,储罐的多少就成为了循环分段的标志,故而两者的区别是在于有中间罐,可以实现多段的循环;而无中间罐,则为单段,或者所是从预处理到整个终端之间的循环。但个人认为,多段循环的方式要优于单段,主要在于风险的隔离。
3)清洗的不同。对于RO和EDI的清洗而言,清洗的过程是必须的,这是RO和EDI维护的必备过程,而且从清洗的过程来看,也都需要采取循环的方式进行,这也就决定了清洗过程储罐的存在。所以,清洗的过程必须的,但清洗的设备却未必是必须的,比如完全可以借用设备中自有的储罐,比如中间罐的存在。 3. 价格因素。分析完技术层面的区别,其实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或许原因在价格上,机缘巧合之下,碰巧手头有同一家公司的两种不同方案的报价和配置,仔细对比发现,两种设计下价格的差异,其实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中间储罐的差价,其实还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控制元器件的数量。无中间罐的设计,所需的传感器更多,其实也容易理解,这种设计的保护需要的更多,或许你也认识一个压力传感器并没有多贵,起初我也认为,但事实上,传感器的增加,后续的PLC控制点也在增加,同时后续需要维护的成本也在增加,比如探头的更换和校验,这部分常常被我们所忽略。
2)总体价格的比例。其实不管没有中间罐增加多少电控系统,这个价格几乎是确定的,并不会随着设备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中间罐的大小却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变大,这也就意味着设备产量越大,这个差价就越明显。相反,如果你选择某些进口品牌的电器元件,而你的设备产量较小,比如只有一两吨,没准价格反而更高。 4. 最后我们再回头看看第一个问题,关于微生物的控制,从RO膜的性能上来看,纳米级的孔径几乎是不可能有微生物通过的,之所以后续仍然产生了微生物风险,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控制好循环的方式。 GMP实施指南5.15储罐的周转率中也有类似的介绍:储罐的周转率需要达到1-5次,从细菌角度来看,罐子越小越好。这里我的理解是越小越好并非不需要,相反,如果罐子大小一定,那自然是周转率要尽量提高,但考虑到经济因素,这种提高也决不会是越高越好。 简单总结下,带不带中间罐其实都不重要,两者也没有风险上的本质区别,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工艺本身是否完善,因为即使没有中间罐,如果设备的循环和控制没有做好,比如长期的停机以及不完善的清洗SOP,依然是造成微生物滋生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自己的见解和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