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料的含量数据是计量型数据,应当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客观规律;我们首先对供需双方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看是否符合正态性。
从以上正态性检验可得,需方数据是符合正态性的,而供方的数据是不符合正态性的。
二、如果供需双方数据均符合正态性检验,则可以对双方数据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再进行“双样本t检验”,来比较双方数据的差异,以及和药典标准比较,以衡量相应能力的大小。
但,目前供方数据是非正态的,不能进行以上的双样本t检验,所以,应采用“配对t检验”。
三、对供需双方含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如下:
配对 T 检验和置信区间: 需方含量(干品), 供方含量(干品)
原 假 设:需方含量-供方含量之差=0,(即二者数据相等)
备择假设:需方含量-供方含量之差≠0, (即二者数据不相等)
需方含量(干品) - 供方含量(干品)的配对 T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标准误
需方含量(干品) 13 0.97069 0.00470 0.00130
供方含量(干品) 13 0.96877 0.00224 0.00062
差值 13 0.00192 0.00492 0.00137
平均差的 95% 置信区间: (-0.00105, 0.00490)
平均差 = 0 (与≠ 0) 的 T 检验: T值 = 1.41 P 值= 0.184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得:
1、P值=0.184>0.05,不能否定原假设,即供需双方的含量数据均值是相等的。
2、供需双方含量数据的平均之差的95%的置信区间包含0,即置信区间: (-0.00105, 0.00490),也同样说明双方含量数据是相等的。
3、供需双方在含量检验的准确性方面,其技术能力相当,但供方数据不是正态的,说明供方在含量这一项检测方面,存在些问题,应当从5M1E方面查找问题,加以改进。
三、与国家标准《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比较,看产品含量项的控制能力如何。如下图:
因为供方的含量数据不是正态分布,所以,只用需方数据进行分析;由于需方所得的批不是按其时间顺序所得的样本数据,所以用“能力快照”来评价含量的能力,为妥。
从以上能力快照所得P系列能力,可得Pp=3.90;PpK=2.79 ;能力均还不错。当然,还应与供方联系,讨论其含量数据不是正态分布的原因。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