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196029
帖子
主题
积分4856
注册时间2015-5-7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楼主 |
发表于 2015-6-18 17: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前辈
自2009.12.01(好像是这个时间)起,美国药典中,溶出度测试仪的验证由原来的水杨酸校正片改为强的松校正片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缓释片来校准.不知哪位前辈作了这样的事情?
小弟最近在看这个资料,有几点不太明白的,还望各位前辈不吝赐教.
1. 马来酸氯苯那敏缓释片证书上写明"USP RELEASE CALIBRATION FOR APPARATUS 3(SINGLE-UNTI TYPE)".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就是说要用第三个装置来做这个实验,而下面的正文写明要参照“《724》DRUG RELEASE”,可是,这个724释放度那一章只有装置 5,6,7,根本就没有装置3。难道装置7就是所谓的装置3?再看缓释片那个证书上,对转蓝的孔径,尺寸有一些要求,和装置7也不一致啊。究竟这个试验该用那个装置来进行?
2. 可接受值那一块,“%Dissolved 5 Dips per Minute”以及后面的“%Dissolved 30 Dips per Minute”是什么意思了?“Dips”在这里该怎么解释了?难道是5转/分?
我附上USP 31版的724释放度那一篇(32版的这一章复制出来后上面的那些装置的图要一个一个的复制,有点麻烦。其实内容应该查不多的)和一篇马来酸氯苯那敏缓释片的证书,请各位前辈帮忙给看看
网友 其:
你好!
“网友yangyi01”的“按照USP的要求使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缓释片进行溶出度测试仪的校验”贴已阅,并进行了认真学习。关于“溶出度校正片”,本人在此作一点评:
(1) 目前仅美国药典推出,日本与欧盟皆无。
(2) 溶出仪的机械参数校正任何一家溶出仪厂商皆可达到,无需采用校正片。所以,本人认为:美国推出校正片的目的是针对“溶出杯”而言。因为当校正不通过时,仪器的机械参数已无法调整(转速、桨杆距中心振幅等参数采用专用测定仪皆可解决),此时就仅存“溶出杯摆放位置的晃动幅度”与“溶出杯内部形状”对溶出结果的影响了。
(3) “溶出杯内部形状”是最关键因素。理论规定:溶出度底部内面应为一“完整半球形”。但由于溶出杯皆为玻璃制,必须由人工烧制而得,故无法获得“底部内面完整的半球形”,从而形成“乱流”,导致“各杯间差异较大”、最终影响到溶出度数据因杯子内部形状不同、变异性加大。
(4) 现今有的溶出仪公司已推出塑料杯。由于塑料制品可采用压制工艺制得“内部完整半球形”,便解决了该问题,但塑料制品又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吸附、洗涤时内部易产生划痕等)。为此、日本一家专门生产玻璃制品的厂商几年前推出“内部完整半球形玻璃溶出杯”,受到溶出仪生产厂商的欢迎。
(5) 以上原因知晓后,关于校正片的使用大家便可“活学活用、灵活看待”了!
欢迎同仁们批评指正!祝好!
上海药检所 谢沐风 2/25/2010 9:06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