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645|回复: 3
收起左侧

[营养] 韭菜飘香亦药亦食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5-5-15 11: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韭菜飘香亦药亦食
□ 刘世峰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
    韭菜是传统的蔬菜之一,韭菜子又是一味具有温补肝肾,壮阳固精的中药。《山海经》中就有关于韭菜的记载,汉朝就出现了温室种韭菜,北宋时已有韭黄种植的记载。韭菜有“春香,夏辣,秋苦,冬甜”之说。

    韭菜,别名长生韭、壮阳草、扁菜等;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特殊强烈气味,根茎横卧,鳞茎狭圆锥形,簇生;鳞式外皮黄褐色,网状纤维质;叶基生,条形,扁平;伞形花序,顶生。叶、花葶和花均作蔬菜食用;种子等可入药。

    韭菜具有温中下气、补肾益阳等功效,在增强精力的同时,更是对男性勃起障碍、早泄等有极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医学古籍称之为“壮阳草”,现代人还给了它“蔬菜伟哥”的桂冠。

    营养成分和药用功效

    韭菜的主要营养成分:韭菜含丰富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尼克酸、胡萝卜素、化合物和食物纤维等。韭黄中除硒的含量比韭菜高,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均低于韭菜。

    韭菜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每100克韭菜含1.5克纤维素,比大葱和芹菜都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同时又能减少对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

    韭菜子性温,有温补肝肾,壮阳固精,暖腰膝的功效。主治肾虚阳痿;里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痹疼痛;衄血;吐血;尿血;痢疾;痔疮;痈疮肿毒;漆疮;跌打损伤。

    韭菜对男子遗尿、阳痿、遗精、早泄等症,妇女行经小腹冷痛、产后乳汁不通等症有辅助疗效;其所含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辅助治疗夜盲症、干眼病、皮肤粗糙以及便秘等症,也具有预防癌症复发、减少肠道对油脂性物质的吸收和减肥的功效。

    饮食宜忌和常用食谱

    男女老少皆宜,食时可用韭菜(韭黄)做主料,也可作配料,或做水饺、春卷的馅料。体质虚寒、皮肤粗糙、便秘、痔疮及肠道癌症患者宜多食,每次50克。适宜夜盲症,干眼病之人食用,因为韭菜中所含大量的维生素A原可维持视紫质的正常功能。

    阴虚火旺、疮疡、目疾患者均忌食,胃肠虚弱但体内有热、溃疡病、眼疾者应慎食;炒熟的韭菜隔夜忌食;夏季不宜多食;忌与蜂蜜、牛肉同食。

    韭菜子粥:韭菜子10克,大米100克,细盐少许。将韭菜子择净,研为细末备用。先将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研细的韭菜子、细盐等,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补肾助阳,固精止遗,健脾暖胃。适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腹中冷痛,泄泻或便秘,虚寒久痢,噎膈反胃,阳痿,早泄,遗精,白浊,小便频数,小儿遗尿,女子白带过多,腰膝酸冷,月经痛,崩漏不止等。

    小验方

    百虫入耳不出:捣韭汁,灌耳中。(《千金方》)

    跌打损伤:鲜韭菜3份,面粉1份。共捣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2次。

    顽固性呃逆:韭菜子干品或炒后研末服,每次9~15克,每日2次。(南药《中草药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1: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藕绿豆粥
    近读《姥姥留下来的食疗偏方》看到一款鲜藕绿豆粥,书上说有清热凉血、利咽除烦、生津止渴的作用,正好自己的扁桃体发炎,就熬来试一试,喝了两天真的好了。这款粥甘滑可口,推荐给有需要的朋友。鲜藕50克,大米50克,绿豆30克,白糖适量。将藕去皮洗净后,切成1厘米大小的小块;大米、绿豆淘洗干净。绿豆在砂锅中煮沸。加入大米,米熟加入藕块,继续熬煮5分钟,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每日佐餐食用,可连续使用。    (韦良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1: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桑葚赛人参
□ 郭旭光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桑葚,又称桑仁、黑武葚、桑实、桑果等,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每年4~6月,桑葚呈红紫色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备用。成熟的桑葚质油润,富有糖性,味微酸而甜,入食以个大、肉厚,紫红色,糖性足者为佳,故民间有“五月桑葚赛人参”之说。

    中医认为,桑葚性味甘而微寒,有滋阴补血,润肠通便之功,为中医常用的滋补强壮药,《本草纲目》言其“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本草纲目拾遗》言其“利五脏,关节,通血气”。《滇南本草》言其“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营养研究表明,桑葚含糖、鞣酸、苹果酸、维生素、胡萝卜素等,能补充胃液的不足,增强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并能刺激胃肠,使消化液分泌增多,蠕动增强,因而可帮助消化,促进大便排出。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及老人血虚便秘者,服食尤佳。选用桑葚以紫黑者为佳,《本草新编》载:“桑葚采紫者为第一,红者次之,青则不可用”。平素大便稀溏或泄泻者不宜服食。现介绍几则食疗方,供选用。

    桑葚粥:桑葚30克(鲜者加倍),大米100克,白砂糖适量。将桑葚择净,用清水浸泡片刻,而后同大米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砂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可补益肝肾,养血明目。适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头目眩晕,视力下降,记忆减退,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肠燥便秘等。

    桑葚膏:桑葚、蜂蜜各适量。将桑葚水煎取汁,共煎3次,3液合并,文火熬膏,加入等量蜂蜜拌匀饮服,每次10~15克,每日2~3次。可滋阴补血,适用于阴血亏虚所致的须发早白,头目晕眩,女子月经不调,闭经等。

    桑葚酒:桑葚100克,黄酒500克。将桑葚置黄酒中密封浸泡1周即成,每次30ml,每日3次饮服。可养阴利水,适用于阴虚水肿,小便不利,关节作痛,口渴、发白等。

    桑葚芝麻糊:桑葚、黑芝麻各60克,大米30克,白糖适量。将芝麻、桑葚、大米分别洗净后,同放入罐中捣烂备用、炒锅中放清水3碗煮沸后加入白糖,待糖溶化,水再沸后,徐徐加入捣烂的3味,煮成糊状服食,每日1剂。可滋阴清热,降低血脂,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大便秘结等。

    桑乌猪肝:桑葚、首乌各10克,猪肝250克,调味品适量。将桑葚,首乌水煎取汁备用,先取猪肝洗净,勾芡,锅中放植物油烧热后,下葱、姜爆香,下猪肝片,炒至变色后,下药汁及酱油,料酒少许,炒至猪肝熟后,食盐,味精等调服,每日1剂。可养肝益肾,适用于各种贫血,月经不调,情绪不稳,烦躁易怒,肢体抖动,不寐,多梦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1: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顺其自然
    2013年,世界最长寿老人,居住在日本京都府京丹后市的木村次郎右卫门去世,享年116岁零54天。木村出生于1897年4月19日,先后经历过4位天皇和61任首相。2012年12月17日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确认为在世的世界最长寿的人。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吃八成饱。木村生活很有规律,常年保持着清淡的饮食习惯。他经常食粥和用搅拌机磨碎的蔬菜;注重鱼和蔬菜的均衡;喜欢红豆糯米饭等食物。对于饮食,他的观点是:小饭量,每餐八分饱。此外,不抽烟,控制饮酒。

    怀感恩心。他说,“人重要的是经常保持感恩之心。”他处世坚持“三不”原则——不生气、不介怀、不忘微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人处世很周到,朋友有困难时他一定会赶到。晚年,对平时照顾他的孙媳妇赞不绝口,说她“每天给我做饭,是我最依赖的伟大之人”。2012年10月成为全球最长寿男性时,他还用英文向前来拜访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相关人员说“非常感谢”。

    坚持锻炼。木村退休前在邮局工作,自从年轻起他就工作很认真,一直到65岁才退休。退休后务农,从事农业生产一直到90岁;100岁后,还每日坚持做操。这种持续不断的劳动和锻炼,也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他好奇心强,喜欢看报;112岁时,仍每天用放大镜读报。他性格幽默,容易与人相处,喜欢和家人说话。他还喜欢收看相扑节目与国会新闻等时事。

    木村的座右铭是“莫道人生苦,风雨过后总是晴。”他曾坦言长寿秘诀是“一切顺其自然。”其实,这种“不养而寿”的生活态度恰是其养生之最高境界。       (孟祥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1: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疗老花眼 试试指压法
□ 郭旭光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俗话说“人老眼花”。此话不假,人到了中老年就会出现老花眼。视物时看远处较清楚,看近处模糊。中医认为,眼睛视万物的功能是依赖于五脏六腑精气的濡养,而脏腑的精气均藏于肾,只有肾气足,肾精充沛,眼睛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发挥正常功能。而人到中老年,往往阴精不足,肾精始衰,故视近不清,望远不明。有的人伴有头痛眼痛,重影串行。若不注意调养,饥饱失常,目力过劳,悲泣忧郁,贪淫恣欲,则加重耗损阴精。阴精亏则阳火盛,阴精之水不能制伏于火,阴阳失调,水火不济,致目力减弱。这里介绍一种治疗老花眼的简易指压疗法。

    在手掌上指压“胃肠点”能延缓身体老化,也预防眼睛老化。胃肠点位于手掌生命线的正中央。生命线起于食指与拇指之间,向手腕部延伸。这条生命线的中点即为此穴。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压约6秒钟,每回做20次,每天做5回。指压左手则对右眼有效,指压右手则对左眼有效。

    其次采用相同要领指压眼点穴和天柱穴,眼点穴位于后颈正中顶端凹陷的左右两厘米处。天柱穴,位于后颈正中底端凹处左右旁开约2厘米即是。

    若长期坚持指压这三个穴位,对缓解和治疗老花眼疗效肯定。中老年朋友不妨一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1: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中自有“养生堂”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卫生局 文春霞
    每次走进平凉市庄浪县中医馆,古色古香的布置,草药香味似浓还淡,悠远绵长,总让人好像走进了一部美妙的古书中。看到馆里大夫案头厚厚的书册,不由想到这句话:书中自有“养生堂”。

    中医养生方法众多,不同的方法作用于人体不同系统,效能不同,不可互相代替。运动锻炼、针灸、推拿,调节经络、脏腑、气血,可使经络通畅、气血充沛、脏腑机能协调;药物保健则借助药物以强壮身体,益寿延年。中医一再强调,只有按照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适度、持之以恒地进行调摄,才能真正颐养天年。《太平御览·方术部·养生》说:“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贵要,博闻而择善,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以及《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道德经》《养生论》《抱朴子》《颜氏家训》等谈及或专门论述养生的专著,本身就是一部部观点鲜明、论述精妙的文学作品。

    养生不单单是如何吃,它贯穿于人们日常起居、生产劳动的每一个环节。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拿》几乎囊括了养生术“推拿”的全部知识,养生和文学水乳交融,互为依存,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古典文学中吟咏药草和保健食材的作品更是让人过目不忘。菊花茶、莲子羹、玫瑰露、桂花糕……以花为药,看着悦目,听着悦耳,让人陶醉其中。

    文学本身就是养生的一种方式。现代人多呈亚健康状态,各种慢性胃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等,都与长期的情绪不良有关。好的文学作品能引起读者共鸣,在忘我的阅读中,能起到很好的移情作用。或悲或喜,或哭或笑,把淤积在心底的不良情绪借文学作品宣泄出来,又不会产生负面社会影响。文学作品中众多源于生活的场面让人触景生情、感慨万端。长期淤积在普通人心底的郁愤通过文学形象得以抒发,焦虑焦躁的心情随着剧情的开展得以排解。

    形神共养是中国养生学中重要的一个观点。神如何养?大家都会想到闭目养神。身体困乏时,闭目养神最好。关键是凡人都会有七情六欲,心里被喜怒哀乐壅塞着,人就难得平静,就不能闭上眼睛养神。即使勉强闭上,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事闹腾得更厉害,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非但养不了神,还会失眠。养生专家讲“气生百病”。情志抑郁于内,可生百病。有相思成病的,有喜极而狂的,有惊骇而亡的……都是情志没能及时排解,引发疾病。当然,现实中这样极端的例子很少,多见的是口舌生疮、心烦失眠、面红目赤、大便秘结等,中医称之为“七情内伤”“五志化火”。

    凡因情志抑郁而生病者,在爱好文学或从事文学创作者身上却鲜有发生。为什么?辛弃疾的《丑奴儿》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想想看,折磨人的情绪,在作者那里,很快会变成或长或短的一首诗、一篇散文,或者更委婉深沉的小说,总之不会郁积于心的。而爱好文学的人,在遇到挫折时要么引经据典用名言警句为自己打气,要么钻到书海中暂时逃避。而书最会安慰人,一本书没看完,事儿已想开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书中读出黄金屋,读出颜如玉来,但是书中千真万确有的是沧海桑田,有的是穷通之理,读得多了,便是最好的修身养性。所以文学大师、国学大师们多长寿。当我们畅游书海、博览群书时,只要稍稍注意不要太劳累了眼睛和肢体,书籍才真正是老少皆宜、高大上的“养生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15 13: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锅头,来一瓶;韭菜炒鸡蛋,来一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5-15 14: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5-21 20: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挖“山魔芋籽”
    小时候我跟着大人们到田间地头种庄稼。每当大人们除草,或耕地,或收割时,看到“山魔芋”,就会立即让我把大人们挖出来的籽收集好,或者让我去挖“山魔芋”的籽。

    那时,我并不知道“山魔芋”是什么,只听到大人们说,夏天过一半的时候长熟的一种药材,有一个美妙的名字叫作半夏。我们当地叫作山魔芋。其实,挖“山魔芋籽”卖钱并非一件容易事,先得从山坡上、田间地头、土坎里把“山魔芋籽”原料采集回来,然后用水清洗干净“山魔芋籽”外面的一层皮,最后放在晒坝里将其晒干。若是遇上天气不好,阳光较少的情况,还得将其放在火炉上烘干。一颗又一颗、一点又一点、一斤又一斤地将“山魔芋籽”采收、炮制、晒干、收集,等到一年一季的“山魔芋籽”采收季节完后,一并提到集市去卖。

    后来,我当了一名中医师,也知道了家乡的“山魔芋”就是中医学中的中药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痈肿痰核等。生半夏具有毒性,需炮制后才能服用。张仲景《伤寒论》中有名的半夏泻心汤和《金匮要略》中著名的半夏厚朴汤,就是以半夏为君药的有名经方。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我成为一名中医师已有20年的时光。每当我握着笔在处方签上画下半夏的药名时,儿时采挖“山魔芋”的一幕幕场景立刻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四川 梅松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17: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不过食品不能当作药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12 15:25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