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吃东西需要分季节,那么中药材呢,特别是一些滋补类的中药材,并不是说吃了就能达到进补的作用,还需要分时间段吃得,中医认为,春天容易有“春瘟”,这个“瘟”既是对过去传染病的描述,也是强调春天干燥而温暖。这时吃补药就要注意了,至少要慎用性质温热的补药。就算是羊肉,立春之后就要少吃了,因为羊肉性质偏温,更适合秋冬吃。和羊肉的温性相比,很多补药都是春天要慎用的,特别是补肾药。 补肾药分补肾阴和补肾阳,后者热性更大,比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针对的是因为阳虚而出现的能量代谢不足。但是这类药物性质燥热,很多阳虚的人吃了也会上火、流鼻血、脸上长包。如果你被医生确认是阳虚的,可以用冷水送服这些补肾药,如果是汤药,就放凉一点再喝,如果可能,还可以稍微在药中加上3克左右的 黄连,牵制一下热性。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的,和它类似的是左归丸,后者比前者要热,但都比补肾阳的药物稍微好一点。阴虚的人吃一般没问题,如果阴虚已经到了有虚火的时候,就适合用知柏地黄丸了,知柏地黄丸在补阴的同时还有清虚热的作用,不至于借春天上火。 虽然六味地黄丸等需要长期服用,而且性质也不像补肾阳的那么热,但春天也会有上火的问题,因为它补的是肾阴,不是肺阴,能补肾阴的药多比能补肺阴的药要热,春天这个时候可以酌减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