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386|回复: 7
收起左侧

[药品研发] 为何重复进行临床试验必不可少?只因血的教训和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7 11: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沁人绿茶 于 2015-3-17 13:28 编辑

想起去年南方周末对HPV疫苗的报道,先是把同行爆出的“两款进口HPV疫苗年内会获批”消息用臆想的理由否决了一遍,然后再用浓重笔墨和外行思维告诉读者“HPV疫苗上市遥遥无期”,并大肆呼吁“采信国外临床试验结果,取消国内III期试验”,最后不忘了痛斥CFDA等有关部门的“草菅人命”、“严重失职”。
包括很多医学圈人士,甚至著名医生,都出奇地十分同意南周的这篇报道,并和其一起展开呼吁。但在我看来,这似乎又是一次危险的舆论游戏。
III期研究,不是吵嚷着“没必要”就真的没必要的;
国外研究结果,不是吵嚷着“采信”就可以采信的;
药监部门的“草菅人命”,其实是真的在为你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着想!
下面的内容,我尽量只讲故事。
-------------------------------------------------
很多人心中的第一个观点就是,“FDA和港台都能根据国外试验批准药物,CFDA为什么不行?”
很好,我来讲第一个故事。
第一款针对全新靶点——血管紧张素II(ATII)受体开发的降压药氯沙坦,曾经进行了一个规模庞大的III期研究——氯沙坦高血压患者生存研究(LIFE研究)。这个研究无论是从设计还是执行来看,都无可挑剔:大型(9193人入组)、多中心、多国家、随机、三盲(医生、患者、统计人员全部设盲)、活性药物对照(知名降压药阿替洛尔)。研究的结果同样十分喜人:氯沙坦组的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中风和心肌梗死)风险较阿替洛尔组低出13%,中风风险更是降低25%。
但在研究过后的亚组分析之中,令所有心血管专家大跌眼镜的情况出现——在招募了533人的黑人亚组(占全部患者6%)中,氯沙坦组的复合终点风险(17%)反而远远高于阿替洛尔组(11%)。也就是说,黑人应用阿替洛尔治疗反而效果更好。
这一结果最终归因于黑人和白种人的心血管构造差异,厂家将这一信息写入了说明书之中,以避免黑人患者被错误处方氯沙坦。而更令黑人高兴的是,有公司为黑人量身定做了一款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BiDil(阿替洛尔与肼屈嗪的复方制剂)。这件事的结局还算圆满,黑人、白人、药企和医生也是皆大欢喜。
从这个故事之中,我们不难看出问题:药物的种族差异性的确存在,而且有时还会关系到最终疗效。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临床试验未能纳入黑人,而根据结果,这一药物同样获批于黑人,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CFDA坚持对绝大多数新药重新进行III期研究的原因,所要规避的,正是这些细小到不能再细小的差别。
如果你觉得这个黑人和白人间的故事和你没关系,那好,下一个故事,可是要牵扯到全亚洲的肺癌患者了。
英国的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在其他公司陆续研究分子靶向药物的时候,也拿出了一个成果——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TKI)吉非替尼(ZD1839)。肺癌中最为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肿瘤细胞的增殖依赖于多种体内物质的刺激,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而吉非替尼恰恰可以阻断EGF与EGFR的结合,从而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接受EGF刺激,来抑制肿瘤增殖。
这个思路非常不错,公司凭借着II期研究成功破例上市,但III期研究结果却是一塌糊涂——吉非替尼未能照安慰剂表现出任何的生存优势,这令很多人惊讶不已,FDA严格限制该药使用(后来被撤市),该药的研发者阿斯利康公司也几乎要放弃掉它。但这一次,亚组分析又派上了用场:吉非替尼在亚裔患者中具有惊人的疗效,而亚裔患者较之白人,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概率高出很多很多。
研究者随即决定——转移试验地点,在亚洲招募亚裔患者重新进行III期研究,这一研究后来被称为全亚洲易瑞沙一线治疗研究(IPASS)。IPASS研究的结果果然不负众望:吉非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较化疗组更长(相对风险0.74),吉非替尼组的12个月PFS(25%)同样远高于化疗组(7%)。再次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当且仅当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时,吉非替尼能表现出优异疗效(相对风险0.48)。基于喜人的结果,吉非替尼在亚洲很多国家和欧盟获批了不少适应症,成为了又一枚抗癌“重磅炸弹”,也有无数晚期肺癌患者靠吉非替尼赢得了长期生存。
相信不少人看到这里,已经明白了重复进行临床试验的必要性。不过,我相信南方周末等媒体及其支持者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毕竟那篇报道中还提了一句“为何不采纳台湾的研究结果”。
有两个原因,第一,那个研究中台湾只是无足轻重的一个小组,人数根本不足以评估疗效。要知道,台湾也不是完全不做III期研究,但他们的“III期研究”的规模——
十几人!
十几人!这算哪门子的III期研究啊!!!呆湾卫生署你就不能上点心嘛!!!
第二个原因,种族差异这种事情,有时候会限于某一种族,但也有时候,是针对民族进行特异打击的。。。例如下面这个故事:
著名的抗癫痫药物、情感稳定剂、抗神经痛药物卡马西平,有一个十分可怕的不良反应——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在内的严重皮肤反应。关于SJS和TEN的严重程度,详见果壳科学人之前的文章。
在以白人为主要人种的国家,卡马西平的这一不良反应并不常见,发生率只有万分之1-6。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这一数字可以飙升10倍。经过一些学者的研究,人白细胞抗原HLA-B* 1502等位基因被发现和这一严重不良反应极为相关。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一基因突变几乎只存在于亚洲人之中,菲律宾、泰国、香港和马来西亚人基因突变的几率最高(15%以上),其次是台湾人(10%)。有趣的是,在中国汉族人中,这一基因突变在南北方有很大差异(不知道会不会变成新的南北大战);而同样属于亚裔的日本人和韩国人,存在这一基因突变的几率却很小(<1%),印度人携带这一基因的几率也不高(2-4%)。
还是和卡马西平的严重皮肤反应相关,另一个基因突变也被挖了出来——HLA-A* 3101等位基因。这个基因的分布同样遵循种族规律:在一部分南美洲 (阿根廷和巴西) 、北美 (纳瓦霍组和苏族、墨西哥索诺拉族)和南印度 (泰米尔纳德邦) 人群中分布率超过15%,而在绝大部分其他人中,分布率低于5%。
看到这个故事,我只想说,还有什么理由,值得我们去拒绝在本地重复进行临床试验?
另:不要以为全球只有中国会重复进行III期研究,其他很多发达国家,如日本和欧盟,一样也会。
摘自:果壳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3-17 12: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3-17 12: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反对重复三期临床的应该不多,疑问可能还是集中在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定位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5-3-17 13: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支持一下。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5-3-17 13: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在帖子后面对你们公司的宣传我已进行编辑,希望以后注意。下次再发现直接把帖子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3-17 13: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试验虽然费钱费力,但真的还是有必要做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3-17 15: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个故事很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3-17 18: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 05:39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