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876|回复: 0
收起左侧

[临床药学] 名医名方——乐膳散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2-17 20: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孙浩,原名孙亮臣,男,1928年生,江苏仪征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中医儿科术第五代继承人。

  他早年跟随其父孙谨臣学医,尽得薪传,后又跟随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左右,将其“运脾法”充分运用于临床。临证擅治内儿科杂症,尤专脾胃系和肺系疾病的诊疗,特别擅长使用中医多种外治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汗症、多动症等疾病。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近60年,主要论著有《孙谨臣儿科集验录》、《医学存心录》两部,发表论文130余篇。

  乐膳散

  组成:焙五谷虫50克,炒太子参50克,茯苓50克,炒苍术30克,炒山药50克,焦薏仁30克,陈皮30克,炒谷芽30克,生山楂30克。

  功能:健脾和胃助运。

  主治:小儿厌食症、疳气、营养不良。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细末,瓶贮塞紧,置干燥处。1岁每服2克,2~6岁每服3~5克,加糖少许,开水调服。1日3次,10天为1疗程,可连续服2个疗程。

  方解:五谷虫出自《滇南本草》,味咸,性寒无毒,入脾胃经。早在宋及金元时代已作药用。宋《圣济总录》记载:“六月去粪坑中蛆,淘净,入竹筒中封之待干,研末,每服一二钱,入麝香,米饮服之。”用治小儿诸疳。金代张子和用生蛆、木香、槟榔为散外敷,治痈疽疮疡。明清及以后诸家,将本品与干蟾蜍列为治疳要药长期沿用不衰。

  但近世本品被视为污秽不洁之物而摒弃不用,药店久无供应,儿科亦无人问津矣。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研究发现蝇体和蛆体内有一种“抗菌活性蛋白”,其抗菌效能高于抗生素若干倍,本品还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帮助消化,故又视作运脾和胃之要药。

  方中太子参、茯苓、陈皮、山药健脾益气,苍术、薏仁化痰利水,谷芽、山楂助运并能疏肝。方中多种药物均炒用或炒焦用以增强健脾之力;而山楂生用,其味酸,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强消化酶的活性。

  诸药寒温相济,适合于小儿稚嫩之体。全方研末作散,且加少许糖调服,口感亦佳,该方作用于脾胃,消中寓补,并具抗邪却病之效,充分体现了“运脾法”之“健脾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思想。

  加减及备要:若脾肺气虚者,加黄芪益肺固卫,母子同治,补中有运,无碍脾胃之虞;若脾虚肝旺者,加白芍入肝敛肝,令肝气平,则脾气易和,肝脾同治,其效相得益彰。此外,患儿在治疗中及治愈后,尚需合理安排营养,注意饮食有节,正如万全所语“使脾胃毋伤,则根本常固矣”(《幼科发挥》)。(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时乐 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1 11:23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