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jjb2005 于 2012-1-4 14:11 编辑
实用中药材经验鉴别 - 谢宗万 “ 马牙雁脖芦, 下伸枣核艼 , 身短体横灵,坏纹深密生,肩膀圆下垂、皮紧细光润,腿短二三个,分裆八子形,须疏根疣密,山参特殊形”。这些朗朗上口的中药名句,至今却已很少听闻了。 谢老集40余年的经验,呕心之血得此力作。真可谓是句句真言,字字珠玑。他影响了中药界整整几代人。老药工人手一册,均被奉为珍宝,出版后却极为低调。 这是一本真正被大家忽略了的低调的经典 谢老口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郝近大整理 本书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包括《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等巨作都无法摆脱其影响。 本人曾跑遍各大城市书店,广州、上海、百般辗转最后一个朋友在北京一家新华书店清货时,居然在旧书柜列淘得,赠与本人,汗。本人也搜遍网络,除了几个商家,居然此贴为《实用中药材经验鉴别》一书首发。 谢老的经典为何遭此冷遇。还有谢老的《全国中草药汇编》竟也有着类似的命运。 较之奢华的皇皇巨著,转载抄袭,无故被人冠之于经典之名,一版再版。此作要务实的多了。此书实在是令彼类作者汗颜。 此作遭受冷遇,也无情反应中药经验鉴别越来越不受到世人重视了,中药的大规模种植颠覆了老药工的视觉,《中国药典》的“指导”则直接扭曲了中医理论。中药的经验鉴别后继乏人啊,中药之不幸、中医之不幸。
《实用中药材经验鉴别》,是从事中药生产、购销以及中药专业教学、科研人员的必备工具书。同时也是广大群众自购药品的可靠参考读物。此书2009年已出第二版,本人做过比较,较之原版有所增删,个人认为以第一版更为经典。
我国幅员广阔,中药材品种繁多,商品药材在各地流通过程中,历来就有“同物异名” 及“同名异物” 现象;同时,由于药材是一种商品,在某些药材供应短缺或价格昂贵时,自然就有造假者、掺伪者流通于市。因此,学习和掌握中药材的鉴别经验与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各种显微鉴别、粉末鉴定、化学分析乃至遗传分子鉴别技术等都已成功地应用。但是,对于广大中医药临床、药剂、购销流通及生产部门的人员来说,传统经验鉴别方法仍是一种简便、快捷、实用、可靠的中药材鉴别手段。特别是面对大量的药材商品,只有在掌握了传统经验鉴别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才有可能利用现代手段加以分析鉴定。所以说,传统经验鉴别在现代及将来的中药材商品流通过程中,都将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常用鉴别方法。 我国著名生药本草学家谢宗万先生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40余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学专家” 之一。研究领域涉及生药学、本草学、植物分类学等多门学科,其学术经验亦是多方面。 谢宗万先生的学术经验中最有特色、最具独到之处的是:中药品种理论的研究,澄清中药材混乱品种。这也是他研究生涯中,对中医药学最大的贡献。他在多年进行澄清中药材混乱品种的工作中,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每到一地均向有经验的药工、药农、药商请教,因而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鉴别方法。笔者作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之一,从1991~1994年正式拜谢老学习,在学习掌握谢老中药品种理论及中药品种考证的思路与方法的同时,亦将其“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 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 在三年学习期间,利用我所中药标本室的条件,并结合调查国内几大药材市场的情况,导师共讲授了 200余味1000余种常用中药材品种的传统经验鉴别法,笔者作了大量的学习笔记,这是导师多年从事生药学及中药材品种研究的积累与结晶,其中也包括各地药工药农师傅的丰富经验。在繁忙的日常科研工作中,利用点滴空余时间对自己的学习笔记进行了系统整理,按正名、别名、来源、鉴别、道地与分布、伪品及易混品、地区习用品等项目,归纳总结成文。除对正品药材的鉴别外,对伪品及易混品等相关品种亦进行了简要的性状描述,使不少散在的传统经验得以保留和发扬。 本书的内容严格说来,并不是一部全面的中药材鉴别手册,而只是针对目前中药材商品中常用而又经常出现混乱现象的品种,进行传统鉴别经验介绍。由于整理工作繁重,邀请本所中药标本室的何希荣同志整理部分植物药内容;同时,为增加本书的实用性,邀请本所仝燕同志撰写了部分动物药与矿物药的内容。 此外,在药材传统鉴别经验中,流传着许多形象生动、简明扼要而又行之有效的鉴别术语,可谓是传统鉴别经验之精华。为使这一宝贵经验在中药鉴别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导师的传授和倡议下,对经验鉴别术语(包括一些现已不常用的药材传统规格术语,为使其不致湮没失传)及其含义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尽可能地賦予现代科学的解释。共收录650余条,并以笔画为序排成索引,便于读者查找应用。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郝近大
2000年1月
感谢各位网友对于现代中药制药论坛的支持和厚爱,我们将不遗余力的继续为大家发掘中药及制药的经典之作,也欢迎大家推荐精品。 现代中药制药论坛独家首发。锁定现代中药制药论坛。你还犹豫什么! 本电子版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内挂pdf文本层,可以实现全文搜索,直接复制文字可用。 2、清晰,干净,没有扫描的黑边、灰底、歪页等现象,直接打印堪比复印效果。 3、带有完整的树状目录标签。 4、文件体积大大缩小,不占硬盘,方便储存。 5、完美支持,ipad,电纸书、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方便随时随地翻阅。 搜索及清晰效果图
文本复制效果图 当然也有不少缺点,有待改进的。 1、 原书扫描时就不够清晰,字迹有些会有虚边,不较真的话,还是可以接受。不影响阅读,不过如此经典的书,还是建议购买纸版。随时翻阅。 2、 OCR校对是一项繁琐的事情,所以复制全文时有乱码和错误在所难免。好在pdf不等同于wod、txt文档,文本并不是我们看到的,我们只看到了图片。大家使用时,还需要耐心校对。
图书仅为内部技术交流使用,请于下载后一天内删除。如果觉得本书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正版!
拒绝用于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