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臭氧浓度测定方法: A. 碘量滴定法: A-1测定原理 利用碘化钾与臭氧反应而析出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然后计算出臭氧量,其反应式为: O2+2KI+H2O -> I2+2KOH+O2↑ I2+2Na2S2O2->2NaI+Na2S4O4 A-2 测定方法 将1%碘化钾(KI)水溶液盛于吸收瓶中,再将吸收瓶连接在由老化试验箱至取样真空泵之间,吸取一定容积的含臭氧空气后,移入滴定瓶中,并加入0.4%体积(为吸收液体积的百分数)的1N硫酸(或10%之乙酸)进行酸化,然后以0.001N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呈黄色时,加入2滴1%淀粉液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刚消失即为终点 A-3 臭氧浓度的计算 据上述化学反应式,在标准状况下,1克当量硫代硫酸钠(Na2S2O2)的臭气体积当量为11.2,故臭氧量U(单位:L)为: U=(11.2/1000)*N*B 通过碘化钾(KI)吸收液的含臭氧空气量V0(单位:L)在标准状态下为: V0=(27.3/760)*((p*V)/T) 由此可得到臭氧浓度(O2)的计算式为: (O2)=U/ V0=3118000*(N*B*T)/(p*V) 式中: (O2)=试验的臭氧浓度,pphm N =硫化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B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ml T =试验温度,K(273+试验温度oC) P =吸收瓶中的气压(P大气压-P真空度),mmHg柱 V =通过吸收液的含臭氧空气的总量,L B. 紫外线吸收法: 原理为臭氧对波长λ=254nm紫外光具有最大吸收系数,在此波长下紫外光通过臭氧层会产生衰减,符合兰波特-比尔(Lambert--Beer)定律: I=Io-KLC :Io-无臭氧存在时入射光强度;I-光束穿透臭氧后的光强度;L-臭氧样品池光程长度;C-臭氧浓度;K-臭氧对光波长吸收系数。 根据该公式,在K、L值已知条件下,通过检测I/Io值即可测出臭氧浓度C值来。 紫外吸收法已被美国等国家作为臭氧分析的标准方法。 可连续在线检测,数字显示并可记录打印。优点为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好,其它氧化剂干扰小。缺点为价格较高。 标准件追溯至美国,本公司使用之检测仪追溯至美国NIST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