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440|回复: 10
收起左侧

[原料药] 青霉素的早年岁月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8-9 08: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毒手药王 于 2014-8-9 09:39 编辑

作者:佚名来源:科学松鼠会时间:2014-8-5


导语: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为在青霉素上的贡献而分享了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而青霉素的生产能力也越来越大,到1949年,光是美国的产量就达到了13.3万万忆单位。相应地,价格也越来越低, 10万单位的青霉素在1943年需要20美元,到了1949年只需要10美分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在绝大多数时间 内都对各种病菌感染无可奈何——一旦感染,基本上就只能够死马当活马医,听天由命了。肺炎、淋病、风湿热、伤口感染,差不多可以算是不治之症。
  当然,古人们也找到了一些“偏方”来处理感染。比如古埃及人就用发霉的面包做成药糊,涂在伤口上,有时候也能碰巧“有用”。古希腊、印度、俄罗斯等地,也有类似的用发霉的东西来处理伤口的做法。就跟其他的传统医学一样,这些方法“时灵时不灵”,不知道是“真的灵”还是仅仅因为“运气好”,也就更不知道它“为什么灵”或者“为什么不灵”了。

  到了20世纪初,人类对细菌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有位细菌学教授,名叫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当时研究葡萄球菌。1928年9月3号,是人类医学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弗莱明在他的葡萄球菌培养皿中发现了一块长霉的地方,而周围没有葡萄球菌的生长。他认为,这是那些分泌的物质抑制了葡萄球菌的生长。

  这种霉菌后来被命名为“青霉菌”,它分泌的物质被命名为“青霉素”(Penicillin,早期音译为“盘尼西林”)。弗莱明对它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它能够杀死多种致病细菌,比如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及白喉杆菌等。

  【青霉素的球棍模型】

  弗莱明让他的助手分离出青霉素。他们发现,青霉素不稳定,只能得到杂质很多的粗提物。1929年6月,弗莱明在《英国实验生理学杂质》(Britis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athology)上报道了这一发现。在论文中,他提到了青霉素在医疗上的可能用途。不过,因为没有实现青霉素的分离纯化,这也就仅仅只是一种猜想而已。弗莱明认为,青霉素的主要用途是在细菌研究中,可以依据对青霉素是否有抗性而对细菌进行筛选。这种用途虽然没有治病救人那么具有商业前景,但也足够吸引人们对它进行研究。然而,可惜的是,那个时代的研究者都没有能分离纯化出青霉素。它的前途,也就因此蒙上阴影。

  10余年之后,也就是1939 年,牛津大学威廉·邓恩爵士病理学院的霍华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和恩斯特·钱恩(Ernst Chain )投入了巨大资源来分离青霉素。他们雇了一个称为“青霉素女孩”的小组来负责培养青霉菌,一周产生的青霉滤液多达500升。

  同时,牛津的生物化学教授诺曼·希特利(Norman Heatley)开发出了化青霉素的工艺。他先用乙酸戊酯提取青霉素,再把它溶解到水中。而另一位生物化学家爱德华·亚伯拉罕,则找到了用柱层析去除杂质的方法。

  1940年,弗洛里用老鼠进行了试验,显示青霉素能够保护老鼠抵抗葡萄球菌的感染。1941年2月12日是青霉素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第一次临床实验。一位43岁的警察成了第一位接受青霉素治疗的病人。他的嘴被玫瑰划伤,后来导致眼睛、脸和肺部感染脓肿,已到了生命垂危的境地。他的幸运是,注射青霉素之后,症状明显好转。他的不幸是,没有足够的盘尼西林跟上,生存希望只维持了几天,最终还是破灭了。

  但这一试验为抗击细菌感染带来了曙光。后来,又有一些临床试验显示了它的潜力。可惜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打得难解难分,虽然也有一些医药公司试图开发生产青霉素,但进展极为艰难。要想它成为常规药物,还需要大量产品进行更多临床试验来确定疗效。但当时,英国化工行业几乎全部为战争征用,没有多余的资源来生产青霉素。

  1941年,弗洛里和希特利远走他乡,到没有经历战争的美国寻找机会。几经辗转,他们找到了北方地区研究实验室(Northern Regional Research Laboratory, NRRL)作为合作伙伴。这个实验室地处伊利洛伊河畔的偏僻小城皮奥里亚(Peoria),具有先进的发酵技术。

  弗洛里和希特利在实验室里生产青霉素,规模小、产率低,要想大规模生产,从青霉菌的培养到青霉素的纯化都需要脱胎换骨的改进。NRRL也的确没有辜负信任。主任奥维·梅(Orville May)非常重视,让发酵部主管罗伯特·科格希尔(Robert Coghill)领导攻关。借助丰富的发酵经验,他们很快发现:在培养基中用乳糖代替蔗糖,可以大大提高产率。接着,又发现在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产率能够提高十倍。此外,他们还发现,如果直接加入青霉素合成的前体,产率还会进一步增加。

  之前的青霉菌培养需要让细胞附着在固体表面,这大大限制了青霉菌的产量。NRRL攻克了悬浮培养的难关,让青霉菌呆在培养基的液体中,这使得培养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弗洛里所提供的青霉菌株不适合悬浮培养,NRRL于是在世界范围内筛选青霉菌株。他们从世界各地收集土壤,分离中其中的青霉菌,检验它们在悬浮培养中的活力。有趣的是,最后是在皮奥里亚水果市场上买的发霉甜瓜上,找到了最高产的菌株。后来,卡内基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用X光对它进行突变处理,又提高了产率。再后来,威斯康辛用紫外线照射,产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有了足够数量的青霉素,就可以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经过许多成功的临床试验,青霉素很快被用于医疗,而一些大医药公司也投入到商业化生产中来。1943年,共生产了210亿单位的青霉素;1944年,产量达到了1.66万亿单位,比前一年增加了近80倍;到了1945年,更是达到了6.8万亿单位。美国政府也因此取消了对青霉素的控制,使得它象其他药物一样通过常规的销售渠道自由销售。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为在青霉素上的贡献而分享了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而青霉素的生产能力也越来越大,到1949年,光是美国的产量就达到了13.3万万忆单位。相应地,价格也越来越低, 10万单位的青霉素在1943年需要20美元,到了1949年只需要10美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8-9 09: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的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8-9 10: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药现在还是比较好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8-9 11: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霉素果然还是最伟大的发现啊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8-9 11: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世今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8-9 12: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神药青霉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8-9 15: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8-9 17: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霉素除了战争年代 中国用得最多了吧? 耐药菌得以发展。功不可没

点评

有机会用上吗 只是电影里有机会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2 07: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8-12 07: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半拉木匠 发表于 2014-8-9 17:27
青霉素除了战争年代 中国用得最多了吧? 耐药菌得以发展。功不可没

有机会用上吗
只是电影里有机会吧

点评

???是说战争年代没机会用?? 我说的是二战 不是抗战和解放战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2 08: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8-12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hongwei2000 发表于 2014-8-12 07:43
有机会用上吗
只是电影里有机会吧

???是说战争年代没机会用??
我说的是二战  不是抗战和解放战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8-12 16: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干了20多年青霉素,当年的辉煌历历在目!

点评

现在青霉素使用还是很普遍的  发表于 2014-8-12 22: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7 12: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