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413|回复: 1
收起左侧

[临床药学] 生地大黄汤治鼻衄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3-11-28 11: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生地大黄汤治鼻衄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1983年盛夏之际,有刘姓妇人因鼻出血求诊。诉其反复鼻衄已3月余,曾在地市级医院检查,诊为鼻黏膜炎(鼻腔充血),服中西药效不佳。月经正常,但经期常患衄,故有医者以倒经治之罔效。今日晨起,鼻衄又发,且量多如涌,色红而稠。

  家父观其形瘦颧红,舌红苔白,脉滑数,实乃阴虚火旺之体。阴虚无以制火,虚火上炎,灼伤血络,络伤则血外溢。立方以滋阴降火,以图血得寒而凝。又思,此案鼻衄出血之多,络损之处血流脉外,定有瘀结内停。若瘀积不去,则新血难复,故中医有“行血则血行经络,不止自止”之论。

  家父思之再三,立方欲生地大黄汤加减:生地30克,大黄9克,北沙参12克,麦冬10克,花蕊石9克,甘草3克。浓煎,徐徐饮之。每日1剂。患者服5剂后愈,鼻衄未再复发。

  家父云:生地大黄汤,出自《千金翼方》,称治“吐血百治不瘥,疗十十差,神验不传方。”药仅生地黄、大黄二味,其立方药简意深,配伍精当。地黄甘寒毓阴,凉营止血。大黄苦寒直折,荡涤祛瘀。地黄补其虚,大黄泻其实。地黄守而不走,大黄走而不守。两者动静结合,开合相济,亦补亦泻。

  且地黄得大黄,则养阴而不腻滞,止血而无留瘀之弊。大黄得地黄,则清泄而不伤阴,逐瘀而少耗血之虑。相反相成,乃本方治疗特色。此方可养阴凉血,逐瘀泻热。常用于热扰营血夹瘀之症。凡出血鲜红,大便秘结者,投之效佳。

  此外,大黄具悍利之姓,有将军之称,去邪可速战速决。病初吐衄,患者体质尚实,用大黄泻热祛瘀量可大(10~20克),若用于吐衄时间日久,或见反复发作,如妇人崩中漏下,体虚已现,大黄用量宜小,可用6克以下,以化瘀磨积,缓图奏功。而且,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症状,适当加减化裁。另本案阴虚为主,故加北沙参、麦冬,实为辨证施治之需。

  生地大黄汤,笔者在临床常用于各种血症,并不断加大其使用范围。例如暑热有表症,加藿香、佩兰、香薷。风燥鼻干,加桑叶、菊花、玉竹。风热症加薄荷、芦根。风寒加荆芥、防风。气分实热加黄芩、黄连、石膏。血热盛加水牛角、赤芍、丹皮。脾虚加党参、黄芪。血虚加当归、阿胶。总之,随症变化,相机取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11-28 11: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偏方,很实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4 15: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