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愚公想改行 于 2013-2-6 14:51 编辑
偏差属于非预期性的,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我们不希望发生和看到的“改变”,需要纠正和制止。因此,偏差管理也被俗称为“非预期变更管理”。 偏差处理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之一,因此,其流程一定要简捷,确保高效率。现在相当多的药企将“偏差处理”也形式化了,凡遇偏差,不分轻重缓急,必先招集多部门人员到场,招开一个正式会议,一起商讨处理办法。 而药品的每一步生产过程都是有时限性的,若现实中真得这样做,带给药品安全性方面的风险更大。 另外,所谓偏差,就是对标准的偏离。对于生产过程中偏差出现的频率,与你设定的参数或标准相关联。 因此,对于标准的制定,一定要慎而又慎。有时候并非标准越高就越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也要兼顾工作效率。 比如现在大多企业对产品、工艺用水等都制定有合格限(又被称为行动限)、警戒限和纠偏限,对于这三个词大家应该理解得很透了。 其中,超出警戒限和纠偏限并不意味着质量不合格,因此,在确保质量的大前题下,合理的制定警戒限,可以减少偏差分析;合理的制定纠偏标准,能够减少偏差处理。这样可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个人的这个观点是否正确,请大家评估一下。 我现在发的《偏差处理管理规程》其“骨架”也是来自一家外企(在此表示致谢),我对其中个别地方做了内容上的充实,在责职等方面做了本土化的完善。 由于大家对此项工作都很熟悉,希望能对其实的不足直言! 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借此机会,我要感谢一直支持和包容我的蒲友,你们使我增强了自信!也感谢经常指出我缺点和不足的诤友,你们促使我不断上进!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注: ⑴ 俗话讲:“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本人前期每次发贴均使用了“愚公想改行起草”,招来了个别蒲友的置疑。今天突然想到将“起草”更改为“修订”可能更为贴切。 ⑵ 本人只用心于为同行的GMP认证做一点有益的事情,同时完成论坛管理团队下达给我的工作任务,确无其它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