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773|回复: 8
收起左侧

[保健品] 过年送保健品要谨慎 如何才能选好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 14: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临近春节,各类保健品已经打起了促销大战。面对形形色色的保健品,如何才能挑对选好呢?

产品分类最易混

  在购买保健品时,面对商家们铺天盖地的宣传,如何才能不挑花眼呢?目前市场上保健品有很多种,世界卫生组织把它们分为四类。

  第一类:营养型。比如蜂王浆、花粉、维生素、葡萄糖等。这类产品对人体有营养补充作用,它们只为增加营养所需,从日常饮食中可以摄取,但并没有确切的功效。

  第二类:强化型。比如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对身体缺什么补什么,但不能防止流失,过度服用对身体有害。其特点是:补了以后明显见效,症状改善。但如果一段时间不吃它了,又回到原来的状态,不能根本地解决问题。

  第三类:功能型。如深海鱼油、甲壳素、卵磷脂等。对身体某个器官有调理的作用。它针对我们身体内的某个器官进行调节,但也有缺点,就是它功能单一,过度服用有依赖性。如深海鱼油,它有软化血管的功能,可降血压,但它解决不了血管里脂肪、胆固醇、自由基堆积过多的问题,所以高血压患者不能完全依赖它。

  第四类:机能因子型。主要为食用菌、番茄红素、茶多酚等。这类保健品多数由天然生物所提取,并制成复方制品,具有高提纯度,拥有前三者的所有功能,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保健作用。

  认清这些分类,可以让人们在购买保健品时有针对地选择自己所需的种类,如营养缺乏要选营养型,调理身体可选功能型等。


包治百病最唬人

  当你遇到“××口服液”、“××精”等声称能够治疗心血管疾病、肝胆疾病、胃肠道疾病的保健品时,千万别认为吃保健食品相当于吃药,这绝对是在骗你。

  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虽然有调节人体某种机能的作用,但它不是人类赖以治疗疾病的物质,其本质仍然是食品。

  对于生理机能正常,想要维护健康或预防某种疾病的人来说,保健食品是一种营养补充剂;而对于生理机能异常,或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保健食品可以调节某种生理机能,强化免疫系统。

  所以,保健食品与药品是有本质区别的。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保健食品不能以治疗为目的,而且保健食品不能有任何毒性,可以长期使用。药品应当有明确的治疗目的,并有确定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可以有不良反应。

  从本质上来说,保健品只是一种食品,虽然具有一定“功效”,但不等于“疗效”,不能治病,只能起到一定的保健功能。同时,按照相关规定,一种保健品不能申报两种以上的功能,目的就是杜绝一些产品宣称能全方面保健或者包治百病的宣传误导。


 “蓝帽子”最该认

  购买保健品前,首先要认准食品外包装上专门印有的“保健食品标识”(蓝色草帽形状,俗称蓝帽子),其下方印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标识方式为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年)第××号。2003年以前通过审批的批号是“卫食健字”,2003年以后通过审批的批号是国食健字,进口产品是国食健(进)字或卫食健(进)字。

  第二,仔细参看产品包装上的说明书,确定产品的保健功能。绝大多数保健食品中都只有1至2种保健功能,有多种保健功能的产品很少,所以对声称包治百病、功能很多的保健品要小心选购。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审批的保健食品一共有27种保健功能: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清咽润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抗突变、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美容(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和油分)、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润肠通便、对胃黏膜有辅助保护作用)。除此以外,企业所宣称的其他任何功能都不是经过政府部门审批的。

  第三,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量体裁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上注明了一些不适宜人群或禁忌。消费者在选用这类保健食品时要注意是否适合自己或要送礼的对象。特别是年老体弱的老人、常年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儿童及孕妇,更要谨慎选择,必要时可征求医生的意见。


与药同服最危险

  如果服用保健品时,还在吃一些药物的话,就该注意了。因为它们很可能与药物相“冲突”,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造成危险。

  比如银杏和某些止痛药合用可能引起脑出血,和利尿剂合用会使血压上升;吃洋地黄等强心药时,同时用含钙和维生素D的保健品,容易诱发洋地黄中毒;吃含钙、镁等抗溃疡药的人,过量补充含维生素D的保健品后,会引起高钙血症或高镁血症;

  患有过敏性疾病如鼻炎、湿疹等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保肝类保健食品,如菇类等会启动身体解药基因,让药物失效,因此最好与西药间隔3—4小时后再用。此外,建议心、肝、肾有问题的人服用保健品前最好先和医生讨论。

  另外,服用时间也有讲究。维生素类保健品,建议同饭一起服用或饭后服用,其含有的有效成分有利于提高饮食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假如想一次摄取全部的量,不要在早餐后服用,而应该在选择食物最多的中或晚餐后服用更佳。而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很快会经尿液排出,要注意分时段多次服用。

  鱼油最好同饭一起服用或饭后服用,以减小对胃肠的刺激。蜂胶在饥饿状态下容易吸收,最宜饭前服用。草本类产品空腹食用效果比较好,但胃功能不好者可以适当调整。褪黑素需要晚上睡觉前一个小时吃,这样才能促进睡眠。胶原蛋白也最好晚上服用,这样有利于配合身体自身的胶原蛋白合成。

  此外,除营养补充剂类的产品外,保健食品不要食用时间过长,而且要注意观察服用效果,症状改善即可停止服用。


西药成分最隐蔽

  人们在购买保健品的时候大多只关注功效,很少关注其成分。据了解,在消费者大量投拆保健品的案例中,属于中药范畴的保健品占有最大比重。而其中,一些标榜纯中药却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情况最为常见。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中西混合药物很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保健品大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宣称能在短期内治愈或极大改善某些疾病,药效显著。二是多数通过网络广告、邮寄广告或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推销。三是大多数药品或保健品披着合法外衣。有的产品在申请批号时是纯中药成分,但在生产时却添加了西药成分。

  四是添加手段非常隐蔽。不法分子了解到常规药检只检查药品的内容物,就将西药成分添加到胶囊壳等药品外部载体中。对于这种情况,建议消费者通过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真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2-1 14: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吃保健品还不如多吃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2-1 14: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沙发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2-1 14: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药补不如食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 14: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送钱最实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2-1 15: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知识!感谢楼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 16: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2-1 18: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吃保健品还不如多吃菜{:soso_e1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3-2-1 22: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干药的还有买保健品的吗?说出去不丢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4 00:38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