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6
收起左侧

[生产运营] 生物制药灌装工艺验证批量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请问各位老师,我的灌装批量定位6~12万支/批,如何进行灌装工艺验证,有没有实际案例,不被检查挑战的。是做3批,大中小各一批,还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 金币

对于灌装工艺验证,特别是灌装量为6~12万支/批次的情况,监管部门通常最关注的是代表性、稳健性和风险控制能力。你的思路(是否做大、中、小批)是合理的,但我们可以结合法规要求与实际经验推荐一种更“抗挑战”的验证方案。

一、法规依据与验证通用原则参照以下法规和指南:
  • 《国家药监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附录无菌药品》
  • NMPA发布的《药品生产工艺验证指南(试行)》
  • EMA《Process Validation Guideline (2014)》
  • FDA《Process Validation: Gener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核心原则:
  • 工艺验证应覆盖商业规模
  • 应覆盖代表性批量的高、中、低范围
  • 关键工艺参数(如灌装速度、装量精度)应可控且在控制范围内波动时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 应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
  • 每批都需全批数据(或使用统计抽样)进行支持


二、你的灌装批量:6~12万支/批,推荐验证策略方式一:分级验证(大中小各一批)——推荐这种方式最能覆盖整个生产能力范围,也是在监管实务中最少被挑战的一种。
批次灌装量验证目的
小批~6万支最低生产能力下,验证是否能保持灌装均匀性、密封性、装量等
中批~9万支常规生产规模,验证日常稳态条件
大批~12万支最大装量能力下是否存在系统性波动或风险
优点:覆盖整个操作范围,监管最容易接受
注意:中批量必须与常规批量接近,否则容易被质疑数据代表性

方式二:同一规格验证3批(中等批量)——有风险,需谨慎说明有些企业为了降低验证成本,选择验证3批中等批量(比如都是9万支)
这种方式只在满足以下情况时才可能被接受:
  • 产品为低风险品种
  • 工艺高度成熟(比如复制原研,或已经有国外数据支撑)
  • 有充分回顾性数据或统计学证明生产波动不会影响质量
  • 监管容易挑战的问题:数据是否能代表整个6~12万支区间的工艺稳定性?

若用此方案,必须补充额外的数据说明,如小批量和大批量的批记录和质量数据统计分析。

三、每批验证关注点
  • 装量均匀性(Critical)

    • 每台灌装头、每个时间点、不同灌装开始阶段/中期/结束阶段
    • 使用动态模拟取样,如首-中-末+不同位置

  • 灌装速率/压盖速度等工艺参数记录
  • 视觉检查/外观检测一致性
  • 无菌灌装产品:无菌保障/过程模拟验证(Media Fill)需匹配最大批量


四、实际案例简述(合规企业经验)某企业进行**单剂量注射剂(10 mL)**的工艺验证,批量范围为5万~10万支:
  • 采用6万、8万、10万三批进行验证
  • 每批都覆盖:

    • 装量精度验证(每批取≥200支)
    • 灌装机不同头位、时间段的代表性
    • 在线称重统计分析(均值、RSD、偏差趋势)
    • 灌装过程压力/时间曲线记录
    • 每批都配合设备清洁验证和环境监测趋势分析

该企业顺利通过NMPA核查,检查员认为其“覆盖了全部工艺能力区间,验证数据具代表性”。

总结建议(推荐你这样做):内容建议
验证批数3批:6万、9万、12万(或6、8、12)
是否固定批量不建议全部做中等批,除非有充分数据支持
是否做媒体灌装模拟验证(Media Fill)必须做,且覆盖最大灌装量
附加内容灌装设备工艺参数上限/下限验证 + 灌装量统计学分析(控制图)
报告写法强调代表性覆盖、控制策略稳定、QA审核机制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生物制药灌装工艺验证中,批量定位6~12万支/批时,建议采用分级验证策略,即大、中、小批量各进行一批验证。这种方式最能覆盖整个生产能力范围,且符合监管要求。

根据《药品生产工艺验证指南(试行)》及FDA《Process Validation: Gener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等法规,工艺验证应覆盖商业规模的高、中、低范围,确保关键工艺参数(如灌装速度、装量精度)在不同批量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每批验证均需全批数据支持,并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以证明工艺的稳健性。

实际案例中,分级验证(大、中、小各一批)是监管实务中较少被挑战的一种方式。例如,某生物制药企业在其预灌封注射器生产线上,采用大(12万支)、中(8万支)、小(6万支)各一批的验证方案,成功通过国内外监管机构的检查。该方案通过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全面验证了无菌工艺的可靠性。

综上,推荐采用大、中、小批量各一批的分级验证策略,确保工艺验证的全面性和合规性。

【鼠鼠还在学习中,内容仅供参考(药搭GMP软件提供技术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首次工艺验证,这么大的工艺批量范围,我个人更加倾向3+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3+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被检查挑战,万无一失的方法最好是3+1+3。从风险评估、质量成本,生产实际的角度考虑,最大灌装量3批,目前没有遇到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么多,那最好就是定一个定值,比如工艺规程规定灌装批量是≤10万支,那么工艺验证就做10万,三批就行。但实际只做了9万支行不行,三批工艺验证必须>10万支吗?同理包装批量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定了≤10万支,验证一定要做10万支以上,然后平时不能超过10万支,配多了,就废弃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5 06: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