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沁人绿茶. 于 2025-3-13 19:09 编辑
撰稿 | 石决明
来自 | 蒲公英Ouryao
2025版《中国药典》的颁布与实施将对药品微生物检测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尤其是新增了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Bcc)的控制。
这一变化看似并没有颠覆传统菌种验收的流程,但是凸显了同源性菌种(如Bcc群)在内部验收中的技术难点。
本文将从药典更新的核心内容出发,剖析其对菌种验收的冲击,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现有流程
根据中国药典及相关规范,标准菌株的内部验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感官检查与记录
实验室收到标准菌株后,需首先进行感官检查,确认菌株号、来源途径、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接收日期等信息,并记录是否有包装破损等情况,确保溯源清晰。
2.供应商资质审核
验收时需核查供应商的合格证、检测报告或说明书,确保所采购的标准菌株来自有资质的机构,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冻干菌株的复活与技术性验收 Bcc带来的冲击 按照中国药典,Bcc包含有25种Bcc菌株。为了验证BCCSA培养基的适用性,选择了三株Bcc作为代表: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CMCC(B)23 005〕23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CMCC(B)23 006〕神秘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aenigmatica)〔CMCC(B)23 010〕 BCCSA空白平板颜色为黄色。接种Bcc菌株培养后菌落圆形,灰白、灰粉色或(土)黄色,菌落周围的培养基由黄色变为橘红色或粉红色。其中神秘伯克霍尔德菌CMCC(B)23010菌落较小,菌落周围培养基变
红的时间较其他2株菌略慢。其余差别不是言语可以描述。
回到菌株验收来说,如果让你按照菌落形态区分这三株菌,你能做到吗?而且,根据研究,一般的生化鉴定设备都不能区分。而MS、基因测序等设备并不是一般使用单位所能配备的高端设备。 标准菌株的验收需通过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生化特性等综合鉴定。如果这些手段就可以区分,比如菌落形态特征明显可区分,一般生化鉴定设备就可以有结果,技术性验收内部就可以解决。若实验室无法自行完成这些技术性验收(如同源性过高导致特征难以区分),就必须借助外部专业机构进行确认。 但是这是一个“低效循环”:为什么外部采购的东西内部验收的时候还要外送去进行确认?
可行性探讨 1.加强菌株供应商的管理 2.提高内部操作水平 菌种传代不得超过5次,且需全过程记录。打印彩色的特征菌落图片用于日常比对。加强人员培训,特别是如近缘菌种鉴别能力。保证资深员工的稳定性。 3.使用定量菌种 供应商的要求同上,并且要附加来自菌种保藏机构的溯源报告。使用定量菌株,尤其是次抛型定量菌株可以免除内部传代控制。
未来展望 2025年版药典的修订标志着中国微生物控制体系与国际接轨的加速。企业需以“标准先行、技术支撑、管理闭环”为原则,构建适应新变化的验收体系。同时,建议行业协会联合制定《同源性菌种验收技术指南》,统一行业操作规范,降低合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