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新版无菌制剂结合过去十几年国内外制药行业的具体实践,吸收和借鉴法规指南的关键变化,汇编成比上版增加近一倍内容的指导性指南,给企业带来了福音。本次将无菌制剂上册前后两版进行了详细对比后,个人有一些思考,汇总如下,仅代表个人看法。
1.增加并细化了人员管理内容,进一步强调了人员管理的重要性人是一切行动的因素,也是一切行动的结果。无菌制剂,人员带来的微生物影响无疑是比较大的,指南内在生产管理章节3.2.5、人员卫生章节4.2、4.3等都对人员的行为和管理进行了细致讲解,人员章节的内容增加了一倍,更详细、更规范、更具有指导性。 内容涵盖人员培训、人员资质等,企业应建立工作资质确认的规定;洁净区员工操作资质的有效期规定等。 洁净服的管理增加了洁净服测试和确认的项目,清洗验证项目内应考虑清洗后粒子水平,评估最大清洗和灭菌次数等。
2.各工艺流程步骤中,增加了并细化了验证要点,强调了验证的重要性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检查方法发生变化,强调运用经验证的方法检查微生物污染水平,更符合实际;同时,耐热菌检查方法发生了变化。 在各工艺流程步骤章节中,设备确认部分均附带验证要点,比之前更详细;验证再次被突显出来。
3.清洁和消毒体系以章节形式体现,更彰显了无菌制剂管理中,清洁和消毒是维护无菌环境的重要措施洁净环境的管理和维护,在无菌制剂中尤为重要。清洁和消毒从之前的小节介绍,变为单独的章节介绍,内容上增加了1.5倍。 论述了“目前并没有具体的文献或资料报道消毒剂的耐受性,有的消毒剂残留不易清洁,消毒剂轮换不如使用消毒剂和杀孢子剂轮换”这种论点,这是目前行业特别关注和探讨的,也是行业之前实际在消毒过程中的烦恼,现给出了观点。 给出了杀菌效果测试的方法,较第一版更合理、规范、内容全面,在无菌制剂企业中,这个也是必做的项目。 清洁和消毒体系建立,这一小节是增加的内容,对A、B级,C、D级,停产后恢复,清洁保留时间,消毒方式等进行了讲解。并以应用场景举例形式,指导开展工作。 清洁和消毒频率以风险角度进行分析,并展示风险评估实例。
4.强调了过滤系统在无菌保障中的关键性引入了最终灭菌产品过滤系统中的减菌过滤,之前版本无菌制剂都是除菌过滤,并没有细说减菌过滤,新版对减菌过滤进行了规范讲解,并与除菌过滤做出了区别。 引入了减菌过滤器重复使用的定义,这个是旧版没有的,批次间的冲洗,批次间的冲洗和灭菌,批次间的清洗、保存和灭菌,这些都属于重复使用。 除菌过滤器的验证中,细化了可提取物与浸出物内容,涵盖了可提取物风险评估、试验研究、安全性评估等。 同时,将过滤器的选择、使用、完整性检测、销毁等全过程进行了优化,更富有逻辑性。除菌过滤的验证,实例更规范。 其它过滤方面内容基本差不多,过滤系统是无菌制剂无菌保障的关键。
5.环境监测更贴合实际环境监测引入了国内外的监测频率,进行对比。 环境监测引入了先决条件,并对取样点选择、评估、频率等详细讲解。 环境监测引入了风险评估,并以实例展示。 引入快速微生物监测方法,这是近几年兴起的新方法。
6.引入了灯检的新理念、新做法增加两段法灯检,并以典型两段法灯检流程示意图等形式讲解。 灯检工进行资质确认,虽然在老版也有讲解,但是新版更细致。 缺陷分类、建库,建立灯检阳性标品,进行人员考核,这个也是在新版中强调的,通过监测可见异物来源改善生产工艺。 以实例形式将人工灯检和全自动灯检性能对比,证实自动检测系统的有效性。 灯检章节内容变化还比较大,特别是两段法灯检,在实际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
7.包装系统密封性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增加了各种检测方法所适应的产品。 包装系统密封性验证以各种实例形式展开,运用微生物侵入法、色水法、真空衰减法、高压放电法等验证,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 包装系统密封性一直是关注的重点,这版将各检测法列举得详细,指导性特别不错,而且还分析了密封完整性的风险控制以及方法。
8.风险评估更具有指导性新版GMP指南在各章节中,都体现出了风险评估的内容,细化到各个部分,而不再是广泛而粗略的评估,指导性不够。 各风险评估均是以实例形式列举出来,有的企业甚至可以直接引用此方法,可操作性、可指导性更强。
9.引入了PLC控制内容,并明确需要确认的项目,更符合现代化管控的措施新设备、新控制理念在引入药品行业,工业4.0更让机械代替了人工。 在每个工艺过程的步骤中,相关设备的确认上,都附带了控制系统的确认。
10.增加了一次性使用技术和免洗物料章节,与行业接轨在药物早期的研究和临床小批量生产阶段,一次性使用技术优势可见,新版指南用一个章节讲述此方面,也是保证药物在研发阶段的质量,保证与后续生产阶段能够接轨。
来源:CIO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