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与药品的七年之痒 7年前接触GMP,之前对GMP是一片空白,那个时候我把GMP、GMP附录、GMP指南以及验证指南奉为经书,觉得按照这几本书执行,产品一定不会有问题。 可这7年,事实就像一个又一个嘴巴子,让我从崇拜GMP、风险管理、失效模式等一系列被业界尊崇的操作中回到现实。以至于看到一些人在面对异常问题、解决异常问题时,就会去扒GMP,另外一些人在做事之前也只会去扒GMP,而感到厌恶。 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讨论药品的质量,确保药品的质量,可什么是药品的质量? 药品使用安全就是质量好? 药品使用有效就是质量好? 药品符合标准就是质量好? 可现实却是,安全的不一定有效,有效的不一定安全,符合标准的亦可能不安全且不有效。这一度让我怀疑什么是药品以及什么是质量? 从大学接触制药,到听到药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符合不符合药品标准的教导时,我天真的以为每一家的药品疗效都是一样的。 直到接触、了解2000-2010年十年中的研发情况,让我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所谓的质量标准的确不是为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来设计的,药品的质量标准仅仅就是证明这个成份就是这个成份而已。而且随着事实证明,药品的安全和疗效确实与标准没有多大关系,这也是行业抛弃检验作为评价药品指标(抱歉我不想提药品质量,因为我目前还没弄清楚什么是质量)的理念,进而转向药品的指标是生产出来的。 随后新版GMP实行,推动了设备更新与研发的步伐,各个药厂都在改造、扩建,各种各样的设备被研发出来,产能也被快速扩张,有的药厂一年的生产量或许够全国人使用,制药行业也正在搭着基建狂魔的快车而快速发展,为了保证生产能够受控,各种的验证、各种参数被控制,甚至连洗衣机都要被验证,一切不以结果而定论,一切以过程来说话的时代正在兴起。 但是十年之后,行业大有萧条之势,开始重点关注药品的疗效,而可笑的是,推动这项运动的初衷不是为了研究疗效而推动,而是为了省钱而推动,想象如果资金充实与足够,这项疗效的大规模研究是否还会来临。 但不管怎样,终究研究疗效的运动还是搞起来了,随着药品是被设计出来的理念被广泛推广,研发终于迎来了它的春天,2011-2021年之间,那些曾经快速扩张的生产线、那些曾经炙手可热的设备目前被长久的放在那里,偶尔还动动身子骨,以证明自己存在与辉煌。 随着智能制造以及生物制药的发展,下一个制药行业十年会怎样,只能拭目以待,而谁又能引领我走出这无边的沼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