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Evan. 于 2020-8-3 08:37 编辑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怎想半路遇到她;下马卸鞍生俩娃,为了爱人为了娃;吃苦负重来养家,柴米油盐酱醋茶。但凡能有点故事的人,多半已经走到了我这六句戏言的阶段。是的,我们接触的事、物和人越来越多,交叉汇集的点越来越多,故事也就由此而生。 我一个朋友,非著名大学药学系毕业,带着老师的一句话“学了这么久,别卖药”,一头扎进了药厂。干过QA,经历了一年成天不知所云的QA生活,辞职。仗着虽然非著名大学毕业,但做实验是一把好手,一头又扎进某市某著名药企的研发部。顶着不管什么学历都要遵照的末尾淘汰制,硬生生的在里面撑了3年半之久。他之所以能撑这么久,因为他知道,他是非著名大学毕业的,学得不够别人多,学校也不露脸,要活下去,只能靠自己。别人夜班睡觉打游戏,他夜班跑板过柱打液相;别人随便考80+的英语测验,他努力3个月也不过72,但很开心;别人...好了,不说了,总之就是因为病倒了而离开。这个故事不鸡汤也不感人,只是告诉我们,身体是1,其他是0,1在0前面才有意义。你可以拼,但命得留下。 我又一个朋友在经历前一家公司的“深造”之后,羽翼丰满,前往新的地方开启新的生活。本着扎实的功底,迅速在新的公司生产管理体系站稳脚跟,并隐隐有上升的势头呈现。但上升的势头也仅仅只能是势头并不是真正的上升。随着全球制药行业风向标的转变,全世界的产能都出现过剩的大环境,生产管理走向低谷,质量体系开始一路上升,掌握的生产管理技术也由更新换代的设备逐步逐步蚕食。这个故事比较简短却也鲜明,只是告诉我们,多元化的地球多元化的社会只需要多元化的你。 我还有一个朋友,全球100强制药企业工作。文能药政质量分析一肩调挑,武能研发放大生产一把抓,深受公司器重。但公司地震级别的换人也影响到了我这位朋友,随着上层的更替,所在部门也出现了极大的工作调整。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化妆品公司工作。潇洒得只给我们留下一句值得深思的话:理想和生活能合并是幸,理想和生活起了冲突是命,活着才有理想。我仔细想了很久,觉得这句话挺有意思,我们只不过机械的活着,或者,我们已经麻木的死去。如果为了工作而工作,我们会很痛苦,要想办法为了生活而工作才能保持活力。 最后,我想说一个自己的真事。人生中某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经历了党政及部门重重审批,终于来到了最终的阶段——面谈!面谈的过程也没啥好说的,估计大伙儿也都差不多的内容,只不过我的这一次压力还挺大的。多人且攻击性十足的提问,坐在圆桌的一边,轮番各类型问题提问,弱小而无助的我如一叶扁舟孤零零坐在圆桌的另一边谈笑自若(苦苦支撑)。绝大多数的问题我已经忘记了,但有一个问题我估计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某提问人,在前面经历各种提问之后,突然提问:我们制药人在外界看来挺神秘的,专业性强,要求严格,那么你觉得你作为制药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当时,这个问题提出,我是懵逼的,怎么回答?答生产?质量?研发?销售?都不妥的!僵直持续了大约2秒,我脱口而出:是对患者的敬畏之心。或许我没答到点子上,或许我似答非答,或许...最终的结果,无所谓的,你们不会感兴趣,但是提问人的僵直持续十几秒,会议室安静的可怕,我想你们会感兴趣的。 我们都自诩制药人,不如称呼自己为药物的搬运工。无论多大岁数,无论多大职务,身边谁还每个三五亲朋好友呢?全国大大小小制药厂一万多家,每天生产的药不计其数流入市场。与其说,我们制药人需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家的药吃不到,总有机会吃到别家的药,谁家,还没点故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