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持久的永恒 于 2019-10-16 16:57 编辑
遴选一周问答精华,让知识传递更加便捷,尽在《蒲答》专栏。 本次内容由“持久的永恒”编辑,“山顶洞人”审核 栏目内容采集于蒲公英论坛,主要来源《有问有答》板块,不代表蒲公英论坛意见。 PS:诚招冠名商! 问:从同一医药公司同一时间同一途径退货的多个批次产品是否可以只检验其中一批(不是每批都取样检验)?经退货的质量评价且检验合格后,其他批次也可一并再次放行。还是必须批批检验? 答:happy963852:新版GMP要求“只有经检查、检验和调查,有证据证明退货质量未受影响,且经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操作规程评价后,方可考虑将退货重新包装、重新发运销售”。 所以,对于每批次退货的产品检查、检验和调查质量问题。 划水的鱼:首先这个是你们自己公司的物料,是你们公司的自己的批号,你们应当执行你们公司内部的批管理检验标准,而不是评估觉得他们是一起回来的,在一个地方,一个条件,那么用的话反过来说,它还不是一天出去的呢,那这个条件你评估没,说不定这批出去的那天是热的,那天是凉的,这个物流车是干净的,那个是脏的,请按照自己公司批检验管理来做。当然如果你是因为抽样造成太多零头,可以考虑替换抽样方法,将抽样集中在一箱,这样零头只有一箱,当然得是同一个批次,而且操作有风险。 多多多1:首先看看是什么原因的退货,看看退货原因一致吗,第二再看看这个退货是确实是质量出了问题还是你们的标准达不到客户的标准而退货的(比如国外的标准就比国内的严格,我们公司也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是因质量出现了问题而退货,那么每批都需要检验,看看是否需要降格处理或者销毁,返工,如果是因你公司的标准与客户标准不一致,那么我认为不需要检验,重新更换包装进行销售 歪楼:不问原因的批处理,是搂草打兔子。
[质量控制QC] 液相的电脑系统和工作站重装后,要做什么验证?问:如题。 答:zhangyahua:应该按变更程序处理(1)为啥变更,这边涉及到主动变及被动变(2)变更前后有哪些差异,根据上述(1)(2)评估后续需要进行的工作。信息比较少(1)电脑系统是否一样、硬件是否与之前一致(2)工作站是否一样或者更新升级了 找出差异,可能需要对差异进行确认,当然这里还得对变更前的数据完整性进行检查 zfamous:第一,应该是工作站系统的验证,验证这个工作站已经正确的安装了,没有程序BUG,设置参数可以正长运行,可以参考之前厂家做的东西。
第二,需要把恢复数据吧,把原先的数据导入进去。
问:药用酒精可以用大白塑料桶盛装么? 答:hohomomo:酒精一般装在塑料和玻璃容器内。但是无水乙醇要装在深色玻璃内。
你自己选择,如果经常见光就装在深色玻璃里。如果需要搬运就装在塑料容器里。小包装酒精多装在塑料桶,医用的以前用玻璃,现在绝大多数也都改成塑料瓶了,只有无水乙醇仍然用深色玻璃瓶。不管什么包装,最基础的是能保证密封。大包装应该用金属桶,小包装可以用塑料桶。但强度要达到Ⅱ类包装要求。
可参考:《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和
酒精MSDS: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歪楼:大白?那个肥仔?你就不研究下材质什么的?
[质量保证QA] 请教各位老师,对于GMP实施指南偏差部分的“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正常情况 ... 问:对于GMP实施指南偏差部分的“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正常情况及其预先确定的操作方法进行了描述,则此种情况的出现就应视为正常操作的一部分”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如产品规定阴凉保存,日常工作中包装在常温下进行,经过验证,写入文件,这个算不算不同于正常情况?还是说这本身就是正常情况?再比如停电,如果制定了应急措施,写入了文件,算不算不同于正常情况? 答:制药企业小菜鸟:均为自己理解,仅供参考:这个“不同于正常情况”的情况应该是在正常的工艺范围内的操作,比如模拟灌装中要求“应重点考察和评估高风险的无菌操作过程”,但在正常生产中肯定不会采用高风险的操作。上面所说的不同于正常情况就像是模拟灌装中的高风险操作,虽然不同于正常操作,但是视为正常操作。停电不属于工艺操作的一部分,做停电验证只是评估停电带来的风险和采取的措施是否可接受,不属于正常操作。 尼古拉斯-赵四:“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正常情况及其预先确定的操作方法进行了描述”要把这句话给弄清楚了,不能只看后面那一段话。首先你得是正常情况才行,如果不是正常情况那就不行啊,然后针对这个情况还要有操作方法才行,如果没有,那就不行,这两个条件都满足了,后面那一段话才成立。 多多多1:你举例说的很清楚,产品在冷库保存,不可能包装操作都在冷库,这个是被认同的。但是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产品在冷库保存,但是你包装或者中间耽搁时间太长而没进入冷库,这是要被审计提出缺陷的,你要通过一个稳定性试验数据去规定一个包装及其他因素耽搁的最长时间,我们公司是包装不能超过2小时,运输不能超过1小时,还有那个库房给车间发货(在物料暂存区放置)不能超过1h。 歪楼:这理解闹的,就是大部分兔子都老实蹲着,就一只楞的老跳起来,你又不能拍死它,就每次把它摁下去。摁的熟练了,就形成了程序。例如剔废功能。
问:验证人员要求空载、小载、满载、半载、热穿透、生物挑战(和满载同时做的),每个装载都重复三次,日常灭菌程序也比较复杂(织物、器具、培养基等),每个程序这几种装载方式都要做,一个灭菌锅做下来,一个多月......再验证也是这么做的,验证过的装载方式都有文件和图片贴在现场,要求日常的装载都按照验证过的进行。想请教,哪里有法规明确规定或者有说明建议一定要做这么多装载方式吗?是否可以不做半载啊? 答:zhiyaoluzhong11:最小负载、半载和满载,最终还是要你们评估下哪种状态可能是最差条件?比如你灭菌物品比较稳定,只要求灭菌温度下限,那么满载可能是最差条件,如果灭菌柜物品对热不稳定,那需要监测的升温降温时间,灭菌过程中最小负载是否会出现温度超标等问题,那么这时就需要对最小负载半载考虑进行确认。当然贵公司,如果是遇到**的老师,非要求你们进行此类验证,那么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可参考灭菌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歪楼:微检室的?差不多就行了!
问:客户审计我司不能区分批记录原价与批记录的复印件模版。我司文件规定:批记录起草,审核批准后交由文件管理员复印一份复印件分发给批记录管理员,复印件每页背面盖“QA分发模版.”章,批记录管理员再根据生产计划复印分发相应批记录进行蓝色批号,QA分发,检查老师说从正面不能区分原件及复印?请问应该怎么管理呢 答:划水的鱼:这个属于文件管理模块的部分,首先看你们公司的文件管理是符合要求的,那么客户在挑战你们这个问题的时候 你不能回复他,其实应该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文件管理系统不信任,或者对于自己的文件体系的控制方式不熟悉,你应当详细给他讲解你们的文件管理模式,并就你们管理模式中明确告知复印件和原件的区别就行了 土豪版:买防复印的纸张给批记录原件用,纸张上都是正常的,复印出来后复印纸上有公司LOGO花纹,然后复印件上再盖COPY章,还有公司所有打复印机都带打复印信息,打复印的纸张上会显示谁打的,几几年几月几日几时几分几秒打复印出来的,这么干了,就没有哪个审计官来说什么了 歪楼:这老师应该去看看乔碧萝殿下,然后就木有这个问题了。吃饱了撑的!
问:同一物料(比如说中药浸膏)需要在A、B两个车间进行转运交接。A车间对物料进行称重后交接给B车间,B车间再次进行称重,经常出现两次称重重量不一致的情况。现在想给这个重量差异规定一个合理范围,请问具体该如何进行规定或者有没有法规要求可以直接进行指导? 答:飞凌大圣:1、去查看你们秤的校验报告,里边会有明确的±偏差,根据秤的偏差再来制定你的文件,可接受范围是多少就可以了。2、重量多少差异也完全不同,100kg/袋和500g/袋的差异是多少,我真没法告诉你,需要在合适的量程范围内确定可接受的差异,抛开范围谈差异没有实际意义的。 歪楼:没有法规,因为太低级,先关注有无泼洒吧。
[质量保证QA] 化验室洁净区和车间洁净区的空调和风机需要24小时开着吗?不用的时候能关闭吗? 问:如题。 答:划水的鱼:一般实验室的洁净区一般都是给微生物限度、或者无菌、一般都是超净工作台,生物制剂也是带生物安全柜,这个才是环境的核心,平时生产完了 这个都会关掉的,那么你自己的空调也没有必要开,唯一的就是启动前的自净,和环境清洁。 歪楼:如果是土豪级老板,也可以开着。 歪楼2:洁净区开什么鬼,把培养观察室一直开着。
问:各位蒲友,对于日常及验证环境监测中尘埃粒子布点的选择,应该是如何进行的?目前公司有2种说法,第1种是按照ISO14644进行,每个房间的点数是固定的,可以比要求的点数多,具体的位置可以通过风险评估来制定。第2种说法是动态的环境监测应当根据风险评估来制定,对于某些非关键的房间,经过风险评估后点数可以比ISO14644要少,一切以风险评估报告为准,ISO14644规定的更多的是静态对厂房和空调的验证。现在都糊涂了,还请各位蒲友帮忙解答一下。 答:GMP无菌附录……对于C级洁净区(静态和动态)而言,空气悬浮粒子的级别分别为ISO 7和ISO 8。对于D级洁净区(静态)空气悬浮粒子的级别为ISO 8。测试方法可参照ISO14644-1。第十条 应当按以下要求对洁净区的悬浮粒子进行动态监测:(一)根据洁净度级别和空气净化系统确认的结果及风险评估,确定取样点的位置并进行日常动态监控。(八)应当按照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对C级洁净区和D级洁净区(必要时)进行动态监测。监控要求以及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可根据操作的性质确定,但自净时间应当达到规定要求。 歪楼:这不是两种说法,这是一种说法。
问:偏差,变更类型的判断是一次性的行为吗?
1.当发生偏差的时候初步判断偏差类型,后续根据偏差调查情况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偏差类型需要重新判定,最终以第二次的判断类型为准。
2.部分涉及产品质量的变更在变更发起初期只有试验结果,具体没法评估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程度,所以会将此类变更判定为重要变更,但是当最终产品质量的没有受到影响时,是否可以重新判定变更类型,最终以第二次判定的类型为准。 答:feignte:变更的影响评估不是一次性的行为。随着评估或执行过程的进行,对潜在和实际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会有更多的信息和证据,这些可能和初始预期不一致。
变更这一块,一般是预先分类好的,在写变更文件时基本可以按类别评价出潜在的影响,并分级。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确定影响并明确控制程度。大部分变更都是可以预先分类的,小部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决定。对于你说的情形,最后去改变更等级,意义不大,因为定等级是为了指导控制措施的范围和程度的,而实际上控制措施已经实施或者计划补充实施。
从风险的角度看,最终证明影响小,不能倒回去改预设的等级。可接受的变更,最终都是风险小的。开始时按“潜在的影响”评估的,因为对未来的事情,信息不足。明确变更---对已明确风险的影响----是否引进新风险----风险评价,这部分属于风险评估;风险等级中或高----控制、验证、获取信息等措施,这部分属于风险降低,相当于对变更的验证在这一阶段;降低后风险低---可接受,这部分作为变更批准的依据。事实上,后面还需要继续关注变更实际实施后的信息,因为对风险的评估有时不是充分和完备的。
偏差这一个,它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所以评估的是“影响”。这个影响可以从偏差自身的影响,引起偏差的原因的影响,两个角度考虑,它会随着调查的深入和市场信息的获取而变化,其分级通常在调查后(通常是有充分的信息输入的)评价,这个评价也决定了后续CAPA的程度和范围。 歪楼:它没变,你觉得变是因为你在变,你觉得没变是因为你没变。
“赤健天麻,聪明人一辈子不糊涂的保护神。” 联系方式: 天麻妹18284005401; 杨曙光13908125612; 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