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uckylala 于 2019-9-22 22:59 编辑
无言的结局 — 一次性的优势
作者:狂人与风 来源:微信投稿
欢笑。。。。。。。继续进行中。
上一章说到:公司总经理包下来咖啡厅用来公司小聚会,借用“愚人节”同时宣布成立新的部门。
当全场员工开始在咖啡店里欢声笑语的时候,只见总经理端起面前的咖啡一饮而尽,俯身对我笑了笑说“不要玩得太晚”;然后扶了一下眼镜,起身背手随着咖啡厅背景音乐,迈着四方步走了出去。
他刚出门,一辆黑色轿车就停在咖啡店门口,车窗落下来,我隐约看到车窗里一个似乎熟悉的面容。只见总经理跟这个熟面孔挥手打了个招呼,也坐进车里而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19:30,跟同事们寒暄客套也差不多了,我点了点手喊过那个服务生,问道:你们咖啡店后门,带我出去。
随后,服务生带着我从后门出来,我左右看看,辩了辩方向,向着公司方向走去。
不多时,总经理办公楼5楼的电梯门打开,我从里面刚刚走出来,电梯旁左手边站着曹秘书正微笑着看着我,她习惯性的低了一下头,开口说到:总经理猜的真准,您也真准时。您这边请,客人和总经理都在大会议室等您呢。您跟我来。
我一边跟着曹秘书走向会议室,一边敏感的闻到从大会议室那边走廊飘来的一股烟味,不禁心里一惊,自言自语到:果然是他,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曹秘书回头,笑了笑,问我:薛主任,您不是在说我吧,我可不至于“知人知面不知心”吧?
我面无表情的回了一句:不,不是你,你智商不够。
随后,我也不多说,走进大会议室,选了平时习惯做的屏幕前右手第二个位置,坐了下来。总经理看我落座,左手向我示意,同时对我说:这几位客人,有你不太熟悉的颇尔公司的毛英明(英文名字 TOM)、舒迪杨(英文名字 Jerry)、贺英(英文名字 Henry);还有你熟悉的。。。。
还没有等总经理把话说完,我就接着话说:还有我熟悉的前部下小郭,就是在那个公司工作了两年,现在到了部门副经理,准备回老家结婚定居。他看好了自己老家一个半死不活的提取物加工厂,恐怕是要跟我们伟大的总经理,谈合作了的那个“小郭”。恐怕他也不是什么小郭吧?是哪家国际大公司的商业间谍?我一进楼道,就闻见你在公司抽的那种烟味。虽然我不吸烟,也很反感抽烟的人,可是天生一个灵敏度高的鼻子。当初你在我手下工作,我就注意到你身上有两种不同的烟味。一个是你在公司抽的一种低档烟,还有一个恐怕是你回家后的身份才抽得起的古巴雪茄。
小郭:薛主任,额,不应该薛部长,果然也是深藏不露的。我是某某生物制品公司的投资部高级科员,在下古川雄一,请多多关照。
我:怎么?你是日本人?
小郭:正是。不过我是从小长在中国的。
我,目光转向总经理,问道:裘总,我们请了颇尔公司的,还有日本生物制品公司的,难道我们一个中药主业的企业,要进军生物制品?
裘总经理:是的。你也知道,现在国内化药实施生物一致性评价,招标也是非常五加二,中药大范围列入到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更是苟延残喘。我们不开拓生物制品,难道坐以待毙?
我:裘总,生物制品可是高成本投入,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以及硬件投资。这些您想过?我们是一个中药企业,虽然有无菌中药品种。但是毕竟跟生物制品差很多。
裘总:你说的有道理。作为一个制药企业,不能只盯着眼前病人口袋里的钱。作为一个健康产业,我们不能期望病人越多越好,病得越重越好,这是不道德的,也是非人道的。而化药的长期发展,带来诸多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化药无论从人工合成角度,还是药理药效,都已经进入穷途末路。而生物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甚至基于转基因技术的中药再开发研究,才是未来。而转基因技术在植物领域已经驾轻就熟,我们这次请颇尔公司和日方生物技术公司,就是看好转基因技术在未来植物药领域的发展前景。颇尔公司有世界一流的一次性生物培养系统,日方有良好的转基因技术,我们有一带一路沿途的广阔地域和自然光照。为什么不合作一下呢?况且,你私下研究的一整套“相变差异分析算法为基础的相变智能分析算法”正好可以融入后期的扩能生产过程控制。所以,我们今天就是要谈一个10年的大战略发展。
第一步,颇尔公司提供一次性生物系统,改造现有无菌制剂车间。结合日方基因技术,改良一种野生植物细胞分离驯化株,获得稳定产能,替代化学合成原料。绕过国外专利,实现流感药物国产化。
第二步,颇尔公司研发新的一次性生物自然光培系统,日方提供下一代转基因技术,实现“多层生物膜自然光合生产系统”。
第三步、也就最难的一步,我们三方合作,由颇尔公司研发一套“仿地衣生态多层生物膜自然光和生产系统”兼容动物细胞自养生产模式。
好了,未来的事情先不说这么远。
今天晚上,先由颇尔公司TOM介绍一下一次性生物培养系统。
TOM站起身来,对在座的各位点头示意后,开始做介绍:
颇尔公司(Pall Corporation)于1946年由颇尔博士(Dr. David B Pall)创建于美国纽约,从Dr.Pall发明世界上第一款过滤器开始,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专注于过滤、分离、纯化技术的跨国公司,全球拥有10,000余名雇员和众多的分支机构。
颇尔生命科学(Pall Life Sciences)下设生物制药、医疗和食品&饮料三个部门。其中生物制药部门提供从实验室研发到中试,直至大规模生产的全线工艺的设备与耗材,产品涉及:直流过滤(除颗粒/除菌/除支原体/除病毒等)、切向流超/微滤、层析填料/柱/系统,一次性生物容器及连接器,完整性测试仪,除菌过滤验证服务,以及各种培训等等,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拥有全线制药工艺流体技术的公司。
颇尔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作为技术引领者和供应商,可为用户提供最优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节约成本,简约工艺,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符合法规要求的产品,并尽快进入市场,获得效益。
颇尔公司提供生物制药领域模块化设计、安装、调试、工艺协查等工作,完全符合国际技术标准(PDA系列)。
颇尔公司一次性生产模块从“工艺开发到生产放大”提供全方位节点服务,协助企业快速完成各类项目。
其中 Allegro STR 200 型生物反应器是我们主要推介大规模生产的模块构架,这个构架成熟稳定,全球多个厂家都在使用。足够的保有量,才能说明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稳定、可靠。
正式有了足够保有量,我们才能不断改进设计细节,例如:下面图片中关键操作均有与设备一体的操作提示,便于日常使用。
那么本次项目和长期战略构架,我们推荐的也是其中 Allegro STR200 型生物反应器。
我的简短介绍完了,请在座各位提问。
我:套路,都是套路。你们的介绍就不能改进一下?再说,我们这次项目一开始基于植物细胞研究, Allegro STR 200 型生物反应器怎么做到兼容?还有你们的产品价格?到货时间?安装调试周期?后期材料成本?万一贸易战。。。你们怎么保证我们后期的稳定使用?
我连珠炮式的提问,让气氛有些尴尬,总经理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可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问的不对么?还是总经理又在布了什么局,怕我在不经意间给搅乱了?
“来来,大家先喝杯清茶,问题慢慢沟通。”身经百战、察言观色的曹秘书,关键时刻出现了,而且出现的恰到好处。
我端起桌子上茶杯,喝了一口,随口说道:清茶相对饮山卮,忆在西峰寺里时。这茶我可是第二次喝。你们一定要尝一尝。
曹秘书问道:薛主任,额,不对,应该是薛部长怎分别出是第二次喝?
我:你不问,就罢了。你一问,我一定要好好说说。咱们裘总喝茶可是高品位哦,不同的客人招待用不同的茶。话说前年,咱们副市长来参观,当时上的就是这茶。当然了,肯定不是前年的茶。好茶从采摘、加工、上市、冲泡,通常不过4个月,据说好茶超过5个月,味道就不行了。今天才4月1号,所以桌子上的茶一定是采了就立即加工,快马加鞭的快递送来的。大家有口福了,这个茶我估计裘总手里也就1~2两。
裘总:我的词都被你说了,你这明显是抢戏;不过薛部长说的八九不离十哦。看来薛部长也是品茶高手。
我:不敢当。我平时并不喝茶,我喝咖啡比较多。只是我是各方面感受器比较敏感的那种,比如刚才我说那个小郭。。。不对,你有日文名字。。我还没记住。
小郭(古川雄一)站起身来,很标准的日式鞠躬:在下古川雄一,请多多关照。
我:好啊,那就先关照你,你有什么问题,你先问。我刚才说的都不算。
小郭(古川雄一):好,我先问。TOM 先生,刚才您介绍的 Allegro STR 200 对应的培养体积也是 200升?
TOM:是的,体积是200升。
小郭(古川雄一):那不行。我们这个项目虽然前期投入准许资金量入,但是后期如果生产能力过低,不足以维系后期的项目资金。简单说,200L生产模块能力不满足。一些报道提及过,欧洲一些生物公司做过更大能力的模块。我印象可以达到2000升,如果是这样,通过并联模块,可以维系8~10吨的能力,才有可能让项目良性循环。
TOM:我回答一下。您刚才提到超大体积一次性模块,恐怕是谣传。对于程序的一次性生物发酵生产模块,200升才是理想的和科学的。过大体积是无法通过简单搅拌方式获得稳定的目标物质表达。
我:我就说你们日本才是最狡猾的,明知故问的试探颇尔公司的诚实性。一般的公司,都是希望自己的产品被选中,跟着资方说顺坡下驴。显然你是误导式提问,来获得可信度的测试结果啊。
小郭(古川雄一):薛部长果然是业界传说的“小诸葛”,文采、智商都是一流的。敬佩敬佩。
我:英雄所见略同,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您也是行业一顶一的卧底高手。您刚才说我是“小诸葛”,那您肯定是“小司马懿”啦。
曹秘书:好了,您二位先别互相论捧逗了。事件也不早了,不如我们到附近夜宵一下,边吃边聊。
裘总:好建议,曹秘书安排一下。咱们边吃边聊。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