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四羟基合铜酸钠 于 2018-7-18 09:21 编辑
现在公司所生产产品为非无菌原料药。其中某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氯化钙(药用级)将产品由钠盐转变为钙盐,该产品已注册申报并已上市。最近氯化钙(药用级)价格攀升,公司想使用AR级氯化钙替代药用级的氯化钙,用于该产品的生产。
各厂家物料质量与药典标准对比如下:
项目 | | 供应商1(二水合氯化钙) | 供应商2(无水氯化钙) | 供应商3(二水合氯化钙)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坚硬的碎块或颗粒;无臭;极易潮解。 | 无 | 无 | 无 | 鉴别 | 本品的水溶液显钙盐的鉴别反应与氯化物鉴别(1)的反应(通则0301) 。 | 无 | 无 | 无 | 酸碱度 | 取本品3.0g,加水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2 滴;如显粉红色,加盐酸滴定液(0.02mol/L)0.30ml,粉红色应消失;如不显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10ml,应显粉红色。 | 碱度(以OH-计)≤0.004mmol/g | pH=8.0~10.0 | 碱度(以OH-计)≤0.004mmol/g | 溶液澄清度 | 取本品l.0g,加水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通则0902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浓。 | 澄清度≤4号 | 澄清度≤4号 | 澄清度≤4号 | 硫酸盐 | 取本品l.0g,依法检查(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 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2% )。 | 硫酸盐≤0.01% | 硫酸盐≤0.02% | 硫酸盐≤0.01% | 钡盐 | 取本品2. 0g,加水20ml溶解后,滤过,滤液分为两等份,一份中加临用新制的硫酸钙试液5ml,另一份中加水5ml,静置1小时,两液均应澄清 | 钡 合格 | 称取1g样品及1g乙酸钠,溶于15mL水中,加一滴冰乙酸及0.3mL重铬酸钾溶液(100g/L),放置15min,溶液不得混浊 | 称取2g样品及2g乙酸钠,溶于15mL水中,加一滴冰乙酸及0.3mL重铬酸钾溶液(100g/L),在5min内不得有混浊呈现 | 铝盐、铁盐与磷酸 | 取本品1.0g,加水20ml溶解后,加稀盐酸2滴与酚酞指示液1 滴,滴加氨制氯化铵试液至溶液显粉红色,加热至沸,不得有浑浊或沉淀生成。 | 无铝盐,铁≤0.002%,磷酸盐无 | 无铝盐,铁≤0.001%,磷酸盐≤0.003% | 无铝盐,铁≤0.002%,,磷酸盐无 | 镁盐与碱金属 | 取本品l.0g,加水40ml溶解后,加氯化铵0.5g,煮沸,加过量的草酸铵试液使钙完全沉淀,置水浴上加热1小时,放冷,加水稀释成100ml,搅匀,滤过,分取滤液50ml,加硫酸0.5ml,蒸干后,炽灼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5mg。 | 镁≤0.01%,无碱金属,但存在钠≤0.01%,钾≤0.01%,锶≤0.02% | 镁≤0.1%,无碱金属。但存在钠≤0.1%,钾≤0.01%,锶≤0.05%,锌≤0.01% | 镁≤0.01%,无碱金属。钠含量≤0.01%,镁含量≤0.01%,钾≤0.01%,锶≤0.02% | 重金属 | 取本品2.0g,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溶解制成25ml,依法检查(通则0821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 重金属≤0.001% | ≤0.001% | ≤0.001% | 砷盐 | 取本品1.0g,加盐酸5ml与水23ml,依法检查(通则0822.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2% )。 | 无 | 砷≤0.0003% | 无 | 含量 | 本品含 CaCl2 •2H20 应为 97.0%〜103.0%。 | ≥98.0 | CaCl2≥96.0% | CaCl2·H2O≥98.0% | 其他项目 | N/A | N/A | 硝酸盐≤0.005% | N/A |
根据《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一)》中第三类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重要求 基本可以判定为Ⅱ类变更 现在有部门提出,直接使用AR级的产品使用中国药典2015版进行检验,若AR级物料检验后符合药用级标准则代表可以使用AR级物料代替药用级物料。 想请问各位专家,如何进行判定是不是可以进行变更?变更应该走怎么样的流程,法规依据有哪些? —————————————————————————————————————————————————————————————————————————————————————————————————— 论坛新人,悬赏较少各位请帮个忙。 发帖若有不合规的地方,请版主、管理员及各位专家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