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992|回复: 15
收起左侧

[检验及监测] 计数方法学铜绿回收大于2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8-6-13 11: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请教一下各位,我们最近做方法学,阿莫西林,采用了青霉素酶,铜绿假单胞菌回收大于2,这是什么情况,还有一个品种也出现了相同情况,有出现类似情况的吗,求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3 11: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做微生物的人,来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3 11: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一下菌落计数操作过程有没有异常,导致计数的准确性下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3 11: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抗生素方面不太懂,但感觉是膜上有残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8-6-13 11: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出反常即为妖,试验组与菌液组操作差异应该不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8-6-13 12: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照阳性菌株的计数是否准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8-6-13 12: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火舞精灵 发表于 2018-6-13 11:53
事出反常即为妖,试验组与菌液组操作差异应该不小

相同的,都采用平皿法,做了2次,结果都大于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8-6-13 12: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wsx 发表于 2018-6-13 12:22
对照阳性菌株的计数是否准确?

两组都是从同一根试管取0.1ml菌悬液分别加入10ml稀释液和供试液,计数

点评

看来倾倒培养基的顺序也是一样的了 倾倒培养基的温度那个不超过45度怎么控制的呢 不会是把菌烫死了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13 14: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8-6-13 14: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yaya19900816 发表于 2018-6-13 12:57
两组都是从同一根试管取0.1ml菌悬液分别加入10ml稀释液和供试液,计数

看来倾倒培养基的顺序也是一样的了  倾倒培养基的温度那个不超过45度怎么控制的呢  不会是把菌烫死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8-6-13 17: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火舞精灵 发表于 2018-6-13 14:04
看来倾倒培养基的顺序也是一样的了  倾倒培养基的温度那个不超过45度怎么控制的呢  不会是把菌烫死了吧

45℃水浴保温的,这种情况也只会都不长,也不可能试验组长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6-14 10: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会不会和铜绿对阿莫西林有天然的耐药性有关?和加入的青霉素酶的量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0 11: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铜绿怎么保存,是-25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8-6-27 10: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泪无痕131401 发表于 2018-6-20 11:52
铜绿怎么保存,是-25度吗

10~20℃保存的斜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8-6-27 10: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mengdada 发表于 2018-6-14 10:08
会不会和铜绿对阿莫西林有天然的耐药性有关?和加入的青霉素酶的量有关?

这个怎么讲,能说的详细一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6-28 13: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yaya19900816 发表于 2018-6-27 10:23
这个怎么讲,能说的详细一点吗?

不好意思,我之前也只是一个想法,后来我想了一下,感觉我的说法解释不通。当时我在学习无菌检查法,正好我看到指南里面介绍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用到的菌株和无菌检查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用菌株,前者用大肠代替了铜绿,指南里解释道“铜绿对一些抗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为主的抗生素不敏感”。我当时有想是青霉素酶加入量不够多,其他几种菌的试验组有可能被抑制(即回收率较低但合格),而铜绿对阿莫西林不敏感,不被抑制,从而长的多。后来越想越解释不通,所以这只是一个比较不成熟的想法。我对菌株耐药性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入了解和见识,只是当时想到了铜绿的这一个特性。铜绿回收不合格可能更多是实验室、培养基、菌种或者实验员的问题,不知道你后续有没有改变实验方法或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8-6-29 17: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mengdada 发表于 2018-6-28 13:44
不好意思,我之前也只是一个想法,后来我想了一下,感觉我的说法解释不通。当时我在学习无菌检查法,正好 ...

我们对这几种可能性,逐一排查,还是没有找到原因,其他样品方法学也出现同样情况,找不到哪里交叉污染还是什么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11-25 12:29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