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934|回复: 13
收起左侧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与茶(内有大量感冒茶方)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8-2-9 10: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与茶

    中药茶是在茶叶中添加中药制作而成的具一定疗效的特殊的液体饮料。广义的药茶还包括不含茶叶,由食物和中药经冲泡、煎煮、压榨及蒸馏等方法制作而成的代茶饮用品,如汤饮、鲜汁、露剂、乳剂等。
1.配药的选择与制备
    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有效成分,但就成年人而言,一般一天用茶量宜为6-15克,茶疗用量也一般不超过20克。首先照选定的茶疗方单,将各种配药的重量按适当的倍数扩大,在医生的指导下到正规的医院药房或中药店购置,各品种分开包装。定要仔细查看药材,若有霉变、虫蛀、腐败或混有明显砂石泥土等杂质者则不能用。选购后,制备配药则应将各种药材(易水溶都除外)用清水快速漂洗(一般2~3分钟),以除去灰尘等杂质。再用刀、剪等工具把药材尽量加工小块、小段。
2.茶疗方药的选择
    茶疗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学的范畴。因此,茶疗也应当遵循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比如说“寒凉"性的病证,就应当选择“温热”性的茶疗方法调整它,否则就会雪上加霜;“温热”性的病证,就适宜选用“寒凉”性的茶疗方法平衡它,否则就如火上烧油。举例感冒而言,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鼻塞流清涕的是风寒感冒,应选用温性的羌芎茶;表现为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的是风热感冒,当选用凉性的银翘薄鼓茶。若两者错位,则或雪上加霜,或火上浇油,病情反会加重。
3.中药之茶疗
    茶疗,不仅适用于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多种疾病,应用范围很广,而且能防病健身以及抗衰老,养生延年。
茶不论作为单方,还是与其他草药配伍组成复方,用来防治疾病,特别是对于病情不过重,病程长,一时难以痊愈的慢性病患者来说,不但乐于接受,而且只要坚持长期服用,慢慢调理,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就是对一些急性,病患者来说,茶疗也不失是一种良好的辅助疗法。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中的葱鼓茶就是治疗“伤寒头痛壮热”,病症的茶方;近代用午时茶治疗感冒等,这些都是公认的有效茶疗方。另外,《韩氏医通》中提到的抗人体衰老的八仙茶,以及近代根据茶能降血脂、降胆固醇,防治糖尿病、高血压的特性,研制而成的各种抗衰老保健茶,使茶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得到扩大。
    茶疗方的选药和配伍组合多以药力专一为前提。如午时茶以祛风解表发散的中草药与茶组合,主治畏寒感冒发热;葱鼓茶以茶叶、葱白、淡豆豉、荆芥组合,主治伤寒头痛壮热;三宝茶以普洱茶、菊花、罗汉果组合,主治肥胖高血压病。此外,如用硫磺茶治泻痢,海金砂茶治小便不通,薄玉茶治糖尿病,杜仲茶治腰痛,三花减肥茶治肥胖,以及饮用美容茶美容,益寿茶抗衰老,醒酒茶治饮酒过量,等等。
4.药茶的使用方法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4.1冲泡:冲服是将茶叶或配好的药茶放置在容器中,含有茶叶的药茶适宜用陶器或瓷器,既能保持药茶原有的色香味,又不烫手;如不含有茶叶则可选用保温杯,能保持水温,有利于药物的有效成分浸泡出来。用沸水冲泡后可加盖焖上一段时间,一般可冲泡2-3次,单方或只有2-3味者,用于发汗、解表散寒、止痛、止痢、明目等目的的药茶常用冲服法,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茶也可考虑采用冲服。
4.2煎汁:将药茶中的诸味药物加水煎,取汤汁饮服。当药茶中含有较多药物,或者药叶中含有的药物需要煎煮一定时间后才能浸出有效成分时应当考虑采用这种方法。一般治疗慢性病的药茶多于煎汁后服用。
4.3调服:调服的方法有二种,一是将茶叶或药茶中的诸味药物研末,再用其他药物煎汤调服;二是将不含茶的药物研末,再用茶汁调服。
4.4和服:和服是在已经冲泡好或煎好的药茶汁中和入米醋或酒饮用,这种服用方法多用于祛寒、止痛,如治痢疾和心痛等。
4.5含服:含服是将药茶汁先含在口腔内,然后慢慢咽下。这种服用方法适用于口腔疾病如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牙周炎等。
4.6分服:将药茶汁分次饮服,例如分成上、下午2次服用。这种服用方法多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
4.7顿服:将药茶汁一次饮完。
4.8外敷:外敷包括擦、搽、贴、涂等方法,使用时先将茶叶或药茶方中诸味药物研末,用浓茶汁或甘草汤调和,外敷患处。这种使用药茶的方法多用于外科、皮肤科疾病,如湿疹、疮毒、溃疡等。
    从茶疗的特性和功效来看,饮用药茶没有太多的禁忌,它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无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均可服用。一年中四季气候的更迭会直接影响人的生理活动,根据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的气候特征。适时选用茶疗有利于调节人体机能,协调脏腑功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随着医药卫生知识的日益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茶疗自我治疗已经渐渐成为可能,小病可用茶疗方剂对症自疗,大病可用茶疗辅助治疗。茶疗不仅可以治病,无病者还用来防病,年老体弱者可益智养生、延年增寿;年轻人可增加精力,健身防病;妇女常用则可补气生血,从而减少某些妇科病的发生并能润肤美容,青春焕发。要使茶疗发挥其应有功效,关键在于要做到合情合理地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和病情,再结合气候变化,正确地选用茶疗方剂。
5.最简单的药茶
糖茶 茶叶2克,糖10克,放杯中用开水冲泡5分钟可饮用,每日饭后一杯,有和胃暖脾、补中益气之功效。适用于大便不通、小腹冷痛、妇女经痛等症。
盐茶 茶叶3克,食盐1克,开水冲泡7分钟可饮用,每天4~6次,可明目消炎、化痰降火。适用于感冒咳嗽、火眼、牙痛等症。
姜茶 茶叶7克,生姜10片,将去皮的姜片与茶叶煮成汁,饭后饮服,可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对于流感、伤寒、咳嗽颇有疗效。
蜜茶 茶叶3克,蜂蜜2毫升,饭后以温开水冲饮一杯。有止泻养血、润肺益肾之功效,适宜便秘、脾胃不和。
粥茶 大米100克,茶叶6克,先将茶叶用沸水冲泡6分钟,滤去茶叶,加淘净的大米煮成粥,可和胃消积。
6.中药茶方举例
6.1糖尿病药茶疗法
上消茶
【组成】沙参15g、玄参12g、天门冬15g、麦门冬15g、生地黄30g、天花粉30g、生石膏30g、葛根15g、黄芩10g、知母12g、石斛10g、五味子10g、普洱茶30g。
【制法】将前12味药洗净,装入纱布袋内,与荼叶同放茶壶内,加水1OOOmL,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15分钟,滤出汁液,再加水600ml, 煎煮10分钟,滤出汁液,合并2次汁液,过滤即成。
【用法】每日1剂,分3次饮完。
麦冬茶
【组成】麦冬、党参、北沙参、玉竹、天花粉各9g、知母、乌梅、甘草各6g、绿茶末50g。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主治】糖尿病,气阴两虚、热盛津亏型。症见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倦怠乏力,五心烦热,溲赤便秘等。
【制法】研成粗末,与绿茶末同煎为茶水1000mL。
【用法】冷却后当茶喝。
玉米须茶
【组成】玉米须60g、绿茶末30g。
【功效】降低血糖。
【主治】对各型糖尿病均有一定疗效,可作为糖尿病的辅助治疗。
【制法】煎茶水1000mL。
【用法】冷却后频频饮用。
6.2高血压药茶疗法
菊明茶
【组成】菊花、决明子各5g、普洱茶少许。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
【说明】频服。
荷龙茶
【组成】荷叶5g、龙井茶10g。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
【说明】长期服用才有疗效。
6.3治疗感冒的药茶方
午时茶
配方:红茶1000克,茅术、陈皮、柴胡、连翘、白芷、枳实、山楂肉、羌活、前胡、防风、藿香、甘草、神曲、川芎各30克,厚朴桔梗、麦芽苏叶各45克,生姜250克,面粉325克。
用法:生姜捣汁掺入其余药物研末中,加面粉拌浆制成小块,每块干重约15克。日服3次,每次1。2块,开水冲服。
功效:治疗风寒感冒、寒热吐泻和食积。
天中茶
配方:红茶300克,制川朴、制半夏、杏仁、炒菜菔子、陈皮各9克,荆芥、槟榔、香薷、干姜、炒车前子、羌活、薄荷、炒枳实、柴胡、大腹皮、炒青皮、炒白芥子、猪苓、防风、前胡、炒白芍、独活、炒黑苏子、土藿香、桔梗,蒿木、木通、紫苏、泽泻、炒茅术、炒白术各6克,炒麦芽、炒六曲、炒山楂、茯苓各12克,白芷、甘草、炒草果仁、秦艽、川芎各3克。
用法:将大腹皮煎汁伴入其余药粉内,干燥后包成袋泡剂型,每袋9克。日服2次,每次l袋沸水冲泡服用。
功效:治疗四时感冒,并有健脾和胃之功效。
五神茶
配方:茶叶6克、荆芥10克、苏叶10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
用法:文火煎药后,加入红糖溶化即可,每日1剂。
功效:治疗风寒感冒、畏寒、身痛、无汗等。
白芷荆芥茶
配方:白芷30克、荆芥穗3克研未,茶叶3克冲泡后送服药物。
用法:每日1剂。
功效:治疗感冒初起、恶寒发热。
苏羌茶
配方:紫苏叶、羌活、茶叶各9克。
用法:共研末,沸水冲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治疗风寒感冒、发热、肢体酸痛。
辣茶
配方:茶叶10克、辣椒500克、胡椒、食盐适量。
用法:共研末,封存半月,包成袋泡茶,每袋3克。
功效:治疗风寒感冒、鼻塞流涕。
核桃葱姜茶
配方:核桃仁、葱白、生姜各25克、红茶15克。
用法:共煎煮取汁,每日1剂。
功效:治疗感冒发热,有解表散寒、发汗退热之功效。
酒茶
配方:红茶5克。
用法:沸水冲泡后取汁,掺入适量黄酒或白酒,每日1-2剂。
功效:治疗感冒头痛、怕冷、四肢酸痛。
梅肉红茶
配方:梅干1粒去核切细,红茶1大匙。
用法:加水共煮取汁。每日2剂,随时温饮。
功效:可预防感冒、咳嗽,尤其适用于儿童饮用。
葱豉茶
配方:葱白3根,淡豆豉15克,荆芥0.3克,薄荷3克,栀子4.5克,生石膏30克(捣碎)。
用法:水煎取汁,加茶叶末10克,再煮3分钟即可,每日1剂。
功效: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甘和茶
配方:茶叶、紫苏、苍术、厚朴、薄荷、青蒿、前胡、铁苋菜、荆芥、桔梗、羌活、甘草、泽泻、陈皮、枳壳、桑叶、半夏、藿香、柴胡、香薷、佩兰、白芷、黄芩、山楂、仙鹤草各等份。
用法:共研末拌匀,包成袋泡茶,每袋6克。每日2次,每次1袋,沸水冲泡温服。
功效:治疗感冒、中暑、腹痛吐泻等病症。
芝麻酱糖茶
配方:芝麻酱、红糖适量、茶叶l撮。
用法:沸水冲泡热服,加至出汗时止。
功效:治疗外感初起。
姜茶
配方:生姜10片、茶叶7克。
用法:共煎取汁,饭后饮用。
功效:治疗感冒、咳嗽。
甘露茶
配方:陈皮20克,谷芽60克,神曲100克,山楂,乌药、厚朴、枳壳各50克,陈茶叶150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6—10克,加水煎服。
功效:治疗感冒、头痛腹胀等症。
薄荷茶
配方:薄荷2克、茶叶5克。
用法:沸水冲泡饮用。
功效:治疗风热外感、头痛目赤、食滞腹胀。
银花茶
配方:银花20克、茶叶6克。
用法:沸水冲泡饮用。
功效: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银花山楂茶
配方:银花30克、山楂10克,茶叶10克。
用法:水煎取汁,并加入蜂蜜250克拌匀,随时温饮。
功效:治疗风热感冒、发烧头痛等症。
桑菊薄竹茶
配方:桑叶、菊花各5克,薄荷3克,竹叶30克,茶叶10克。
用法:沸水冲泡热饮。
功效: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喉痛等症。
苍耳子茶
配方:苍耳子12克、辛夷9克、香白芷9克、薄荷3克、葱白1根、绿茶2克。
用法:研末,沸水冲泡饮用。
功效:治疗鼻塞、鼻炎流浊涕伴头痛不适。
绿豆茶
配方:绿豆30克,茶叶9克,红塘适量。
用法:先将茶叶用纱布包好,再将绿豆捣碎,加水250毫升,煎成100克汤汁,加入红糖即成。代茶频饮。
功效:可清热解毒,主治夏季流行性感冒。
菊花茶
配方:菊花10克,绿茶3克。
用法:以上2味放入茶杯中,用约75℃的开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效:可疏散风热,清热生津,平肝明目。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咽痛、口渴、心烦等,对高血压、高脂血症也有保健作用。
生姜糖醋茶
配方:生姜3克,红糖10克,食醋3克,茶叶3克。
用法:以上4味,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5分钟。代茶饮服,每日3次。
功效:辛温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初起,头痛、鼻塞流清涕。
杭菊普洱茶
配方:杭菊6克,普洱茶9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明目,消肉积,止烦渴。主治感冒初起、肉食积滞、眼结膜炎、酒后烦渴等。
龙虎斗茶
配方:茶叶5-10克,白酒适量。
用法:先将茶叶加水煎熬5分钟左右成浓涩茶汤,冲入有酒的容器中,即成。代茶及时饮服。
功效:祛风散寒,清利头目,适用于风寒感冒。
东莞鲁太爷甘露茶
配方:山楂3克,神曲3克,麦芽3克,防风3克,陈皮3克,乌药3克,厚朴3克,枳客3克,旧茶叶少许。
用法:每日1-2剂,清水煎服。
功效:可驱风解热,祛湿消滞。主治四时感冒,症见头痛,鼻塞,流涕,胸闷,纳食呆滞等。本方是药性平和的治感冒轻剂,症重者可将剂量加大。
绿菊茶
配方:绿豆15克,菊花15克,绿茶10可。
用法:每日1剂,将绿豆捣烂,用清水l碗半,将上药煎沸后加糖适量,再煮10分钟即可,顿服。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或感暑。症见头痛,口干口渴,咽痛等。风寒感冒,脾胃虚寒,便溏者忌用。
感冒茶
配方:茶叶10克,玫瑰花3克,薄荷、菊花各5克。
用法:用沸开水200毫升冲泡,5分钟后温服,1天可冲泡1-3次。
功效:主治辛凉解表,清热止渴。用于风热头痛、咳嗽口干。如风热可用九侯仙茶、花茶、龙井茶;如胃肠虚寒用红茶,分量同。
生葱茶
配方:茶叶10克,生葱根3条,银花5克。
用法:用开水150毫升冲泡,代茶。
功效:散热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感冒风热、头痛畏冷。
薄荷茶
配方:九侯仙茶10克,荆芥、防风、桔梗、苦杏仁各5克。
用法:用沸开水200毫升冲泡,代茶,可冲泡2次服用。
功效:主治解表消炎,咳嗽喉痛。用于感冒初起、头痛发热。
辛夷花茶
配方:茶叶10克,辛夷花、川芎各5克,薄荷3克。
用法:用沸开水200毫升冲泡,顿服。
功效:辛温解表,风寒感冒。用于过敏性鼻窦炎、感冒、鼻塞、咳嗽。
葱茶
配方:九侯仙茶15克,青葱2根。
用法:开水冲泡,当茶饮。
功效:疏风解表,用于感冒初起。
风热茶
配方:薄荷、荆芥各5克,九侯仙茶10克。
用法:开水冲泡,频频饮之。
功效:疏风解表,用于感冒初起。
姜糖茶
配方:生姜10片,茶叶10克,红糖15克。
用法: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频频饮之。
功效:发表散热,用于感冒轻证,头痛而胀,全身酸楚不适,胃口欠佳。
苏藿茶
配方:紫苏叶、藿香、薄荷、荆芥各4.5克,茶叶5克。
用法:共制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疏风解表,防治感冒。
五神茶
配方: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茶叶6克,薄荷3克。
用法:先用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约15分钟,再加薄荷煮3-5分钟,然后加入红糖30克,溶化即成。每日2次,可随量服用。
功效: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用于风寒感冒、畏寒、身痛、无汗等症。
珠兰茶
配方:茶叶6克,珠兰、薄荷各3克。
用法:开水冲泡5分钟,每日1-2剂,分上下午饮服。
功效:理气化湿,清利头目。用于夏季暑湿头胀目昏、烦闷少食、口淡苔腻、小便短少。
莲花蜂茶
配方:藿香、丁香、豆蔻、陈皮、桔梗、半夏、甘草、白扁豆、车前子、蓬莱草、鬼针草、爵床、肉桂草、麦芽、茶叶各等份。
用法:将上药焙干共研为末,拌和混合,加入适量黏合剂,压制成方块状,干燥,每块约重4克。原法为水泛丸剂。亦可将上药末,用滤泡纸分装,每袋3克。密储于通风阴燥处。
用法:每次2-3块(袋)或丸,每日2次,沸水冲泡或水煎服。
功效:清暑利湿,健脾开胃,祛痰止咳,理气和中。用于伤风中暑、四时感冒之心烦口渴、脘腹胀痛、呕吐泄泻、饮食无味、晕车醉酒等。
消暑止渴茶
配方:百药煎、细陈茶各等份,乌梅肉适量。
用法:以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原法为:将百药煎、细陈茶研为末,和匀,乌梅肉捣烂和上末为丸,状如芡实子大。每次1丸含服,每日3次。
功效:消暑,生津,止渴。用于暑热口渴、汗出、胸闷及中暑之症。
四时感冒茶
配方:半夏、茯苓、陈皮、苏叶、藿香、川朴、香薷、苍白术、木瓜、白芷、茶叶各适量。
用法:将上各药干燥,研末,和合拌匀,用滤泡纸分装,每袋6克。密储于干燥处。每次1袋,每日1-2次,沸水冲泡闷10分钟,温服。祛暑解表,健脾燥湿,开胸利膈,和胃。
功效:用于四时感冒、暑热泄泻、胸闷膈胀、呕恶食滞等症。
大青银花茶
配方:大青叶(鲜叶30-60克,干品20克),金银花15-30克,茶叶5克。
用法:加水煎汤或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清热解毒,祛暑。
功效: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并有预防作用。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2-9 11: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2-9 14: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茶与中药相同,版主不仅懂中药还懂茶,希望继续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8-2-9 15: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2-9 16: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了,谢药王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8-2-9 23: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2-10 19: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冒了要喝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2-18 20: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药食同源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3-2 15: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8 10: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6 11: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围观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3-30 14: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2-1-22 14: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2-1-23 09:4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1 14: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